03.02 退休老師見證了美術的發展之路,60餘年不改的是美術精神


李洪澤是臨汾一中的退休教師,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已達60餘年。作為美術教育的親歷者和實踐者,他見證了美術教育從無人問津到繁榮興盛、人才輩出,箇中甘苦感觸頗深。李洪澤是晉城人,1934年出生,在家庭的薰陶下,從小喜好文學、音樂、美術和書法。1950年,他就讀於臨汾師範學校。濃郁的學習氛圍、知識淵博的教師、積極進取的同學,激勵著他刻苦學習,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老師。

美術課還沒有統一教材時,李洪澤只能自己摸索,依據學生年齡的大小教他們畫畫,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3年後,教育部先後頒發了《初級中學圖畫教學大綱》和《小學圖畫教學大綱》,這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學圖畫教學大綱。由於當時“美術”改為“圖畫”,因此,美術課的內容主要以寫生畫、圖案畫、命題畫為主,手工畫為輔。

李洪澤並不拘泥於大綱的課程設置,除了畫畫,還為孩子們開設了手工課、泥工課。一堂課下來,孩子們渾身沾滿泥巴欣賞自己作品併發出純真歡笑的情景,李洪澤依然記憶猶新。1960年,李洪澤被調到臨汾劉村中學任教。那時,圖畫課時被削減,每週僅有半節課。在班級課程表上明明排有美術課,但很多學校沒有美術教師,不能開課。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1977年。此時,李洪澤已成為臨汾一中的美術教師,擁有了第一間像樣的美術教室。


1988年,國家規定初中三個年級開足每週一節美術課,之後又在小學和高中開設了美術課或活動課。當時,中國畫開始復甦,大家又迴歸到傳統繪畫中。在李洪澤的指導下,一中學生的中國畫走進瑞典綜合中學,瑞典學生的美術作品也走進臨汾,由此開啟了臨汾中外校園美術交流的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