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南宋和金人在黃天蕩打了一場為期48天得水戰。南宋不到一萬的水師擊敗金金人數萬兵馬,南宋的水軍主帥韓世忠一戰成名,歷史稱這場戰役為“黃天蕩戰役”或“黃天蕩水戰”。這場戰役雖然打得飄亮,但是仍然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今天筆者就來分析一下這場戰役的圈點之處。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黃天蕩的地理位置。黃天蕩,屬於長江下游的一段。在現今的江蘇省南京市東北,具體位置現在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是表明實在長江下游。

建炎三年,金人第三次南下,深入長江,攻破建康城,直逼臨安府。高宗皇帝不得不再次南遷。從北宋覆滅以後,金人三次南下,宋軍且佔且逃,南宋的都城也是一路南遷。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圖為黃天蕩戰役

金人南下攻破建康城以後,南方無險可守,一路直逼臨安,趙構繼續南下逃至明州也就是現在的寧波,次月金人繼續南下攻打明州府,高宗無力反擊,於是組織水軍乘船到溫州。

韓世忠面見趙構,慷慨陳詞:現國家河北、河東、山東諸地也已經丟失,再把江淮之地丟掉,皇上還有何去處?

這話高宗哪裡聽得下去,任命韓世忠為浙西制置使,鎮守鎮江諸地。這邊的金兀朮長驅直入,攻下明州以後便開始了他的“搜山查海抓高宗”的路線。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圖為韓世忠影視形象

但是這時候高宗往哪裡遷都呢?只有一條路,海上。高宗南遷的速度堪稱兵貴神速,一路上把嬪妃和無用的侍從太監,是該丟的丟該扔的扔。號稱以騎射為長的金軍愣是沒有追上高宗的轉移速度,宋高宗皇帝也順利的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都城遷到海上的一個皇帝。

金兀朮一路向南,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戰線的問題。金軍的戰線太長了,北方士兵的機動能力是比較好的,但是戰線太長的後果很嚴重,一旦戰場失利,後方的馳援部隊支援不能夠及時的到達,必將會影響整個戰略的方向。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金兀朮影視形象

金軍得知高宗遷都到海上,於是組織水軍,繼續追殺。不過得幸於南宋的張公裕,此人為南宋水軍的一名大將,奉旨在溫州攔截金人。金人無奈只得放棄追殺,並且在臨安,建康一帶大肆搜刮以後才得北撤。

但是,韓世忠當時是浙西制置使,他早已看清金軍南下戰線太長,必然不會在南方建康一帶停留太久,肯定會北撤。而北撤的必經之路就是鎮江,因此韓世忠避開金兀朮的鋒芒,轉軍駐紮在鎮江。在鎮江的周邊設伏,分前、中、後三軍,所以金兀朮進入鎮江就開始被韓世忠追著打,一路逼進黃天蕩。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韓世忠影視形象

而黃天蕩是條斷港,早就已經廢棄多年,只有進去的路沒有出來的路。不熟悉當時地形的金兵在不知為何的情況下闖進了黃天蕩,所以在金兵進入黃天蕩的那一刻,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宋軍傾斜。

黃天蕩好比韓世忠早就佈下的一個口袋陣,金兵北撤時候就把金兵往口袋中去趕。韓世忠在松江,江灣,海口一帶的駐軍將金兀朮的大軍團團包圍在黃天蕩。這樣使得金兵縱然有回天之力也無法與南宋的水師抗衡,一旦想突圍,緊接著就被韓世忠的大炮給打回去。曾一度講和,不料被韓世忠給折了回去。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圖為梁紅玉影視形象

金兵為北方遊牧民族,善於騎射,但不習水戰。韓世忠的韓家軍常年屯兵於兩江之內,水軍是他的優勢。韓世忠抓住機會在江上痛擊金兵,妻子梁紅玉為鼓舞士氣,便親自擂鼓,這便是有名的梁紅玉“擂鼓戰金兵”

宋軍的士氣倍增,雖然韓家軍的水軍數量不多,但是憑藉水中的戰術配合,把金兵完完全全的控制在黃天蕩動彈不得;整整圍困了四十八天之久。這場戰役最後是以金兀朮敗退突圍而終。

從這場戰役的結局來看是韓家軍大勝金軍。但是仔細觀摩一下這場戰役的細節,韓家軍也是險勝。主要有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韓世忠大意不聽勸告,金兵沿舊河道逃出

宋軍把金兀朮的數萬大軍困於黃天蕩之時,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就告誡過韓世忠:夫不可輕敵於金人也,應早做打算以應對金軍之突圍。而韓世忠則是說:莫不是他金兀朮有數萬之眾,就是有百萬雄師,我韓某人也讓他逃不出去。俗話說大局之下難以據細。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圖為梁紅玉韓世忠影視形象

被逼的走投無路的金軍,向當地人懸賞如可尋得解圍之辦法便以千金賞賜,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秀才深夜造訪金兀朮,告知他向南十里有處河道,只要把河道的泥沙掏出引出長江之水便可直北而上,便可解圍。

金兀朮喜出望外下令全軍開河道,一夜之間便開出三十里的河道。金兵沿著河道便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

這邊的韓世忠在等金兵,糧草盡無的時候一網打盡,可是此時踏白軍來報,金兵已經沿著河道向被逃竄。這個時候韓世忠才明白自己大意了。

第二:南宋百姓的愚昧,百姓對當時國家的無望。

上面說道,金兵的逃脫死一位秀才的給出的辦法,按理說秀才應該是覺悟比較高才對,為何給金兵獻計打自己人呢?這位秀才乃是當地的一位報讀私塾的人,因屢考不中,對官場喪失期望,也算是身上所學不得施展,所以對南宋也喪失了期望。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宋高宗影視形象

在金兵重賞獻計的情況之下,他選擇了金錢。這是宋朝政權的昏庸導致的下屬百姓的沒有歸屬感。但是這位秀才愚昧在如果宋軍打了敗仗,他們會有現在的安居的生活麼?這是其中之一的愚昧,其二在金錢面前喪失了自己的理性,忘記了徽欽二帝的靖康之恥辱。

在其後的岳飛郾城大戰時期,城中的百姓因為擔心岳家軍會招致金兵來犯,一度不讓岳家軍進城駐兵。同樣的可以看出南宋百姓對政權的不信任和貪生怕死的心態。這也是金兵能夠長驅直入南下的原因。

第三,黃天蕩只能說是大捷,並沒有全勝

韓世忠得知金兀朮逃脫便驅船追趕,但是,只能說金兵機動性太強了。因為韓家軍的水軍都是大型的船隻有風擇動無風是不能動的。

金兀朮抓住這個缺點命弓弩手箭身燃火併且齊射宋軍的船帆,頓時滿天的火箭向宋軍的船隻射去,宋軍的船隻瞬間就是一片火海,沒有船帆的船便沒有了機動性,只能眼看著金兵逃走,這場追擊戰以韓世忠戰敗結束。這場仗也是自韓世忠圍金兀朮於黃天蕩一來四十多天唯一的一場勝利。

淺談黃天蕩戰役的始末;為何稱黃天蕩戰役是一場大捷,而不是全勝

圖為金兀朮影視形象

如果金軍對地形有充足的把控和了解,在沒有誤入黃天蕩的情況下,韓世忠想打贏這場戰鬥恐怕也佔不到多少便宜。在完全優勢的情況下圍困金軍四十多天,卻被金兀朮逃跑,在金兀朮接連戰敗的情況下用殘兵敗將擊退韓世忠的水軍。

這些情況只能說明當時的金兵確實強。金兀朮充分運用了當時的用了天時,地利,兵和。也充分的顯示當時諸路大軍能和金兵抗衡的確實沒有,也給南宋政權提了一口氣。

不過通過這場戰役,韓家軍打出了士氣。這戰役使得金兵十多年了之內沒有再次南下的能力;也不敢輕易南下。因此筆者認為黃天蕩一戰,雖然宋軍打出了氣勢,但是卻也暴露了宋兵許多的弊端,在許多方面做得確實不如金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