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福州 ·《湧泉寺》

福州 ·《湧泉寺》

福州·《湧泉寺》

福州 ·《湧泉寺》

寺院簡介

湧泉寺為閩剎之冠,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湧泉寺始建於783年,初名華嚴寺。傳該地原系深潭,內有毒龍,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783),郡從事裴胄請靈嶠法師制伏,師於潭畔誦華嚴經,龍遂離去。眾深感師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師住錫,帝敕賜“華嚴”之匾額,稱為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908年,閩王王審知修建新寺“國師館”。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宋朝時,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1407年改稱湧泉寺。明代該寺曾兩次毀於火災,相繼修復、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1699年,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福州 ·《湧泉寺》

歷史沿革

五代後

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延請國師神晏主持修建新寺,寺成之後賜名“國師館”。因天王殿前有羅漢泉,後梁乾化五年(915年),改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王審知迎請神晏法師來住持湧泉寺,主持擴建殿奈,聚徒千百,稱盛一時。

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

永樂五年(1407年)改稱湧泉寺。永樂六年(1408年)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寺兩次毀於火災,殿堂殘存無幾。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天啟間相繼修復,後幾度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

順治初,僧元賢又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

共和國成立後

1983年,湧泉寺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寺廟,並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

福州 ·《湧泉寺》

建築特色

湧泉寺分別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度毀於大火,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幾次修建後,於1983年重修至今。目前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佈局,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堂、唸佛堂、庫房、客堂、齋堂等組成,此外還有鐘樓、鼓樓、學戒堂、法界學院、東際樓、明月樓、放生池、回龍閣、歲寒樓等。整座寺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沿山坡地形層層上升,構成一錯落有序的寺院建築群。這座千年古剎佔地25畝,寺貌宏偉,殿宇輝煌,法像莊嚴,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

福州 ·《湧泉寺》

歷代高僧

明清以來,住持湧泉寺的名僧輩出,先有永覺元賢、為霖道霈,後有古月、地華妙蓮,近代有虛雲、圓瑛諸名僧大德。清朝末年,妙蓮法師為修寺出洋募化,在南洋檳城建極樂寺為鼓山下院。古月禪師住持湧泉寺期間,帶領僧人將寺廟修繕一新,盛極一時。1929年,近代名僧虛雲在林森等人的邀請下,任湧泉寺住持,率領僧眾,重振宗風。首先革除掛名職事,建立禪堂規則,恢復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四班首及維那等首領執事。其次,創辦鼓山佛學院,請慈舟法師主講,造就僧伽人才。第三,整理湧泉寺所藏佛經經版,編《鼓山經板目錄》。虛雲法師還親臨禪堂與僧人一起“坐香”、“講開示”,並帶領僧人植樹造林,參加生產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