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天上的那輪明月,在人們眼中是美麗的、聖潔的、代表著人們的嚮往和希望。可是小說《月牙兒》中,那輪月牙兒只有在主人公絕望時才會出現。老舍先生用最詩意唯美的方式,描寫一對底層母女為了生存,一步一步都走上墮落的道路,也透露出舊時代下,底層弱勢群體的無助、壓迫、踐踏的悲慘生活。

造成母女倆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第一: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的無奈

主人公“我”,第一次見到“月牙兒”是在七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她無憂無慮的日子也結束了,母親先是把家裡能當的東西都當了,當到最後沒有東西了,母親哭著把頭上的銀簪子拔了下來,這是她的嫁妝,是最後一件首飾,但為了吃飯,母親當掉了所有的東西。

東西當完了,飯還要吃,為了生存,母親開始幫人洗衣服,從早到晚,髒襪子燻得她吃不下飯,手上起了一層鱗,又疼又癢,這樣的日子太難過了,母親選擇了改嫁,繼父人很好,送“我”去上學,給“我”吃住,母親手上的鱗慢慢掉了,人也胖了,這樣的好日子過了三四年,直到“我”小學畢業,繼父忽然走了,不告而別,徹底離開了母女倆的世界,母親絕望了,為了吃飯,為了供女兒上學,她成了“暗娼”,“我”知道後,既羞恥又無奈,想對母親發火,又明白母親的無奈,與此同時,也開始恐懼,自己會不會走上母親的老路。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母親愛“我”,可是錢比母愛更有力量,母親已經老了,要麼“我”來養她,要麼她就要嫁人了,因為她的身體已經不能再繼續“工作”,“我”不願意用這樣方式養她,所以她只能再次嫁人,只是這次她沒有把“我”也帶走。

一個人的“我”,只能去找學校校長幫忙,胖校長是個好人,她讓“我”留在學校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兩頓飯,一個住處,解決了“我”天大的難題,“我”還幫學校的同學止東西,賺點錢,日子也算能過下去,可是這樣的日子也沒有持續多久,老校長要走了,等新校長來了,“我”就不能留在學校了。

“我”在學校學到了知識,學到了道德,可是這些不能當飯吃,這些不能幫“我”找到工作,“我”去找老校長幫忙,她是個好人又熱心腸,可是沒有遇到老校長,卻遇到了她侄子,一位體面和氣的青年,他給我錢,給我找了住的地方,也很快佔有了“我”,“我”不用擔心吃住問題了,同時成了他的玩物,他的妻子找到“我”求我離開他。

離開他後,“我”找到了一份女招待的工作,可是因為不願意賣笑,不願意被客人佔便宜,很快就被老闆辭掉了,沒有工作,可是飯還要吃,尊嚴骨氣不能當飯吃,此時“我”明白了母親的難處,也最終走向了母親的那條道路。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舊時代就是如此可怕,工廠倒閉,經濟蕭條,權貴壓榨,底層百姓已經不是人,只是為了吃飯為了活下去的野獸,男人還可以靠賣力氣吃飯,而女人就只能靠著男人吃飯,《駱駝祥子》是講述一位底層青年,從最初的體面、要強、追求夢想的人力車伕,在一次次希望破碎後,最終成為了一具行屍走肉,而《月牙兒》也是如此,無論是母親,還是“我”,

都努力過,掙扎過,但還是被殘酷的現實打敗,走向了墮落,走上了滅亡,這不是一對母女的悲劇,而是舊時代下無數底層女性悲劇的縮影。

第二:底層女性為什麼絕望?

主人公“我”和母親的悲劇,是從父親病逝開始。

母親也自立自強過,她幫人洗衣服賺錢吃飯養女兒,但這樣養不起女兒,為了女兒不被餓死,她選擇了改嫁,日子確實好過了,女兒還有書念,可是這樣的日子只持續了三四年,第二任丈夫不告而別,她被拋棄了,開始的時候典當值錢的東西,後來東西沒有了,只剩下自己還值錢,最終母親淪為了“暗娼”,當身體支持不住時,剛好有個賣饅頭的男人願意娶她,但只要她不要女兒,母親只給女兒兩條路選,要麼接替她的工作,要麼各走各的路,母親當然愛女兒,可是貧窮更有力量。

母親被賣饅頭的男人拋棄後,四處尋找女兒,終於在曾經的家裡找到了得了一身髒病的女兒,知道了女兒也走上了自己的道路,可母親不僅沒有勸女兒出火坑,還幫著女兒一起做事,母親從當初那個愛女兒,為了女兒願意吃苦受罪的好母親,到最後麻木不仁看著女兒墮落,眼中只有錢的野獸。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而“我”看著母親一步一步成為“暗娼”,恐懼自己也會走上母親的道路,“我”知道貧窮可怕生活的艱難,但依然幻想著靠自己的能力體面的活著,“我”拒絕母親當暗娼的建議,看著母親再次嫁人,自己留在學校做工生活,雖然日子貧窮但至少可以保住尊嚴,可是無情的命運沒有放過“我”,學校換了新校長,“我”被拋棄了,找了兩天的工作讓“我”徹底絕望了,似乎開始明白女人想要有尊嚴的活下去太難了,“我”去找老校長幫忙,卻遇到了一個男青年,這個體面和善的男青年,騙走了“我”的清白,將“我”養在小屋子裡,成為了他的玩物,這樣的生活不愁吃住,卻丟了尊嚴和清白,男青年的妻子找到“我”,哭著求她離開,“我”心疼這可憐的女人,連夜離開男青年安排的小屋子。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離開男青年後,“我”還想靠自己的能力賺錢生活,終於找到了一份女招待的工作,“我”以為這樣的工作只要靠勞動就可以了,但女招待的工作其實就是賣笑陪客,“我”不願意做也做不來,最終被飯店老闆辭退了,沒有工作,如何解決吃飯住宿問題呢?

“我”要的不多,只是想靠自己的知識和勞動,體面有尊嚴的生活,可是,命運不給“我”機會,一次次的碰壁,讓“我”徹底絕望了,也明白了想要活著,就要放棄尊嚴。

主人公“我”,從一位有思想有道德的女學生,一步步淪為一位骯髒粗鄙的娼妓,一點點將尊嚴道德拋棄,在自己得了“髒病”時,還沒有停止接客,想通過這種方式報復男人,她明明一直掙扎一直努力避免走上母親的道路,可最終還是走上了,其實從她走上之後,她的心就已經死了,如同《駱駝祥子》中祥子一樣,麻木殘忍的活著。

第三:男權社會下女性的悲哀

舊社會,思想封建,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品,小說中除了主人公早逝的父親外,其他男性角色,幾乎都在踐踏壓榨女性。

母親的第二任丈夫,主人公“我”的繼父,一開始對母女倆很好,給吃給喝,還送“我”去上學,他們一起生活三四年,多少也有些感情,可是他卻一聲不吭地將這對母女拋棄了。

母親的第三任丈夫,一個賣饅頭的小老闆,在母親做“暗娼”身體已經撐不住時,這個男人願意娶她,可他只要母親,母親為了生存拋下女兒,嫁給了他,可是沒有多久,這個男人就拋棄了母親,一分錢都沒有留下,偷偷回老家了,母親再次被拋棄了。

而“我”的命運也是如此。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先被男青年騙走了身子,丟了清白,被他的屋子和衣食困住,做飯店女招待式,因為不願意賣笑出賣尊嚴,而被飯店老闆辭退,走向墮落之後,還被地痞無賴佔便宜,到最後,因為不是正規的妓女,而被抓進感化院,那些人讓“我”學習煮飯編織的技術,出來後就可以有工作或者結婚嫁人,但是“我”已經看透了,工作是找不到的,所謂的結婚嫁人不過是男人花兩塊錢領個女人回家而已,外面的社會太痛苦了,還不如在監獄裡好一些。

社會的黑暗,男人的壓榨,女人在夾縫中苟延殘喘,將道德尊嚴一點點丟棄,最終走向無底的深淵,而這場悲劇還在不斷輪迴。

第四:悲劇的意義是什麼?

老舍先生說過:“我怕寫女人”。

可是小說《月牙兒》卻用最朦朧最詩意的方式來描寫悲劇,用第一人稱“我”的方式,細膩深刻,將讀者代入進去,感受到那個時代無數底層女性的苦難與無奈,《月牙兒》不僅僅是描寫母女二人走向悲劇輪迴的故事,也是老舍先生對於那吃人的舊時代的控訴。

那為什麼老舍先生可以寫得如此深刻呢?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因為這也是他曾經的生活,幼時喪父,一家子住在大雜院中,靠母親洗衣服縫補養活,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個男孩,長大一點就可以學個手藝或者去做點小買賣,早點貼補家用了,值得慶幸的是老舍先生遇到了大善人宗月大師,資助他上學讀書,從而改變了老舍先生的命運,而他曾經的初戀,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卻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當老舍先生留洋回來時,初戀已經被生活打敗淪為了暗娼,即使這樣老舍先生依然愛她,可初戀已經承受不了他的愛了,最終淒涼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因為老舍先生窮過,苦過,熱愛過,所以明白,因為明白,更加理解同情,他沒有站在道德高處說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而是用最客觀最細膩的文字,描寫舊時代的黑暗,底層百姓的無助於悲涼。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正如他說過:“母親愛我,可是貧窮比母愛更有力量!”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為什麼要去了解過去的悲劇呢?

前段時間,“軍閥姨太太”的梗在網絡上熱傳,許多女孩穿上旗袍,上傳視頻聲稱自己是“軍閥姨太太”,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女孩子的玩笑樂趣,但是有的玩笑真的不適合開,在舊時代下,那些“軍閥姨太太”,大多是因為家境貧寒女兒被拐賣被搶奪,姨太太不是正房夫人,虐待殘害或是贈送他人都是常有的事情,她們幾乎沒有尊嚴和平等的對待,只是男人圈養在家中的玩物,想要就要,不想要了就隨意丟棄,現在這個時代支持女性穿衣的自由,愛美的自由,可是我們也要明白,這自由不是從天而來,是無數人用自己的血淚走出來的,那些人拼命走出了一條光明燦爛的道路,可是,有些人卻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往後倒退。

老舍小說《月牙兒》,淺談舊時代下底層女性為何會走向悲劇

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因為只有瞭解了,才會明白,也才會珍惜,現在是多麼好的時代,女性擁有讀書的權利,擁有平等的權利,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屬品,除了結婚生孩子,還有更多的選擇和出路,這是多好的時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