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貧血”的恆星

宇宙中最早的恆星被認為是由氫、氦和微量鋰組成的。這些元素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立即產生的,而所有較重的元素都是從災難性超新星的熱量和壓力中產生的。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貧血”的恆星

在它們存在的最後階段,恆星變成了明亮燃燒的“紅巨星”

因此,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富含重元素,它含有許多代恆星作為超新星爆炸的物質。由於人類還沒有發現初生代的恆星,因此對初生代恆星的屬性認識仍然停留在假設層面。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它們的質量非常巨大,可能是太陽質量的幾百倍,被稱為超超新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貧血”的恆星

此圖顯示了SMSS J160540.18-144323.1

SMSSJ160540.18-144323.1的發現,雖然它本身並不是最早的恆星之一,但增加了一個有力的證據。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托馬斯·諾德蘭(Thomas Nordlander)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Siding Spring天文臺的Skymapper望遠鏡定位了這顆恆星。

光譜分析表明,這顆恆星的鐵含量只有500億分之一。 “就像奧運會游泳池裡的一滴水,”諾德蘭德博士說。“這一顆難以置信的‘貧血’恆星,可能在大爆炸後的幾億年內形成,其鐵含量比太陽低150萬倍。”

托馬斯·諾德蘭博士及其合作者認為,SMSSJ160540.18-144323.1是在第一顆恆星爆炸後形成的。 這顆爆炸的恆星極不引人注目,起質量僅比太陽質量大10倍,而且爆炸很微弱,因此在超新星中產生的大部分重元素都落回了留下的殘餘中子星中。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貧血”的恆星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約開始於138億年前

只有少量“新鍛造”的鐵脫離了殘餘物的引力,與大量的輕元素一起,形成了一顆新的恆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第二代恆星。事實上,這顆新發現的恆星可能是在宇宙誕生約138億年後的幾億年後誕生的,這使得它成為有史以來分析過的最古老的天體之一。

托馬斯·諾德蘭德博士在皇家天文學會的月刊上介紹了這一發現。怎麼知道這顆星的年齡? 對於非常古老的恆星,科學家經常從其鐵含量中得到線索。幾十億年前,當宇宙還只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所以,當恆星爆炸時——新的恆星是由它們的殘骸形成的——它們所含的金屬非常少。鐵含量越低,星星越老。而SMSSJ160540.18–144323.1的鐵含量是迄今為止檢測到的所有恆星中含量最低的。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貧血”的恆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stro 3D首席研究員馬丁•阿斯普隆德(Martin Asplund)教授說:“任何真正的第一代恆星都不太可能存活到今天。”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孩子(第二代星)來研究最初的恆星——像我們發現的SMSSJ160540.18–144323.1一樣,這些恆星是它們之後出現的第二代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