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乾隆時期第一猛將福康安,距離封王僅一步之遙,只因私生子身份?

嘉慶元年(1796),福康安病逝於平定西南之役的軍中,消息傳到京城,已經退位為太上皇的乾隆悲痛萬分,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諡號文襄

配享太廟。

乾隆時期第一猛將福康安,距離封王僅一步之遙,只因私生子身份?

福康安成為乾隆朝第一個非宗室封王爵的人,在福康安之前,只有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孫可望、揚古利、黃芳度七位非宗室封王。這七位封王之人,都是在清朝初期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的將領。福康安憑什麼和他們平起平坐?福康安和乾隆又是怎樣的關係?

福康安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是乾隆原配妻子孝賢皇后的侄子,一等忠勇公傅恆的第三子。

乾隆對孝賢皇后用情至深,先後兩次打算立與孝賢皇后所生的嫡子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為儲君,無奈兩位嫡子相繼夭折,孝賢皇后也為此不幸早逝,乾隆傷心萬分。愛屋及烏,乾隆對傅恆更加寵信,二十歲就擔任內務府大臣,二十三歲就進入軍機處,二十五歲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成為首屈一指的一品大員。

乾隆時期第一猛將福康安,距離封王僅一步之遙,只因私生子身份?

在乾隆眼裡,傅恆不僅是小舅子、臣子、更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傅恆去世後,乾隆親臨祭奠,並作了一首詩,後面兩句是:平生忠勇家聲繼,汝子吾兒定教培,意思是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我一定把他培養成材。正是這一句話,奠定福康安此後輝煌榮耀的一生。

福康安從小機敏,文武兼備,十三歲就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命在乾清門行走。十七歲授戶部右侍郎、鑲籃旗蒙古副都統。乾隆栽培之意已經很明顯了。

福康安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出生顯貴,領導有意栽培,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乾隆晚年,一個充滿的機遇,一個可以讓福康安大展身手的時期。乾隆晚年,清朝盛極而衰,各地反清活動此起彼伏,每一場平叛戰役,都能看到福康安的身影。

平定大小金川(乾隆三七年至四十一年),平定民變(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平定臺灣(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平定西藏(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在乾隆自詡“十全武功”中,有一半都是福康安任主將,福康安多次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戰功彪炳。

雖然這些戰役一方面依靠清朝強大的軍力和財力,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福康安的指揮。例如,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福康安組織了渡海作戰穿過臺灣海峽,這一戰不亞於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之戰。平定西藏廓爾喀叛亂,福康安指揮並親自翻越喜馬拉雅山,進行曠古未有的最艱苦的高山作戰。這兩戰充分體現了福康安優秀的軍事才能、不畏艱險、勇於任事的精神。乾隆朝第一猛將,福康安實至名歸。

特別是平定西藏一役,把福康安推向人生榮耀的最高峰,乾隆一方面替孝賢皇后、傅恆高興,但另一方面乾隆也犯難了,該賞的都賞過了,實在沒東西可賞賜了。

乾隆時期第一猛將福康安,距離封王僅一步之遙,只因私生子身份?

此時,福康安已經是一等嘉勇公,帽頂、龍服、腰帶、朝珠這些東西符合福康安身份的都已經賞過了,超過福康安身份也賞過了,乾隆實在沒東西可以賞了。如果非要封,那隻能封宗室身份才能封的王爵了。

大清爵位分三個方面: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異姓功臣爵位,分九級三品共二十七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福康安封一等嘉勇公已經是最高等級,晚清時期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的曾國藩也只是封一等毅勇侯,比福康安低一個等級共三品。

宗室爵位,受封者必須是宗室身份,分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超一品爵位“世襲罔替”,人稱“鐵帽子王”,清朝只有十二位親王獲封。

雖然福康安是一等嘉勇公,但是乾隆賞賜的黃腰帶、金黃辨珊瑚朝珠等只有宗室身份才能使用服飾物品。實際上,福康安的爵位是介於一等嘉勇公和宗室王爵之間,距離宗室王爵之差一步之遙。

然福康安孝賢皇后侄,大學士傅恆子,進封為王,天下或議朕厚於後族,富察氏亦慮過盛無益。

乾隆最終還是沒有給福康安封宗室王爵,乾隆有政治上的考量。富察氏一門榮寵過甚,如果在讓福康安封王,未免會遭人非議,漢朝外戚亂政的教訓不得不吸取。最終乾隆決定:

加賜福康安一等輕車都統畀其子德麟,授領侍衛內大臣,視王公親軍校例,置六品頂戴藍翎三缺,官其傔從,復圖形紫光閣,大學士阿桂讓福康安居首。

福康安封王的願望未能實現,但是這並不代表其沒有機會,只要繼續立戰功,會有封王的那一天。

乾隆時期第一猛將福康安,距離封王僅一步之遙,只因私生子身份?

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再次派遣福康安統兵前往西南平定叛亂,福康安首戰告捷,攻下七十餘寨。這下乾隆再也找不到拒封的理由,於是下旨:升福康安為閩浙總督,進封貝子。福康安是清朝第一個以非宗室身份進封為貝子爵位的人。福康安離宗室王爵郡王又進了一步,如果順利平定西南叛亂,就算不是封郡王爵位,那也是封貝勒爵位。

可惜福康安沒能等到平定西南反叛那一天,由於長途跋涉和連續作戰,福康安病倒了。但他仍繼續督戰,終因積勞成疾,在嘉慶元年(1796)五月,病逝軍中。消息傳到京城,乾隆悲痛萬分,親自作詩悼念:

到處稱名將,功成勇有謀。

近期黃閣返,驚報大星流。

自嘆賢臣失,難禁悲淚收。

深思縱加囎,忠篤那能酬。

從這首詩中,完全看不到類似於喪子的哀傷,基本上是對失去一個忠臣重臣的痛惜。乾隆有時候對活人是比較小氣,但是對死人還是很大方的。生前沒有給福康安晉封王位,那麼死後就滿足其的願望。

加郡王銜,從傅恆配太廟,諡文襄,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

最終乾隆追封福康安為郡王爵銜,直接跳過貝勒,連帶福康安的生父傅恆也被一起追封為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

不過乾隆死後,嘉慶上臺,朝廷風向改變。嘉慶對乾隆晚期的兩大寵臣和珅和福康安極其憎惡,稱他們為“一文一武”兩大奸臣。和珅被賜死抄家,相比之下福康安處境好一些,嘉慶也只是譴責他在軍中揮霍無度而已。爵位既沒有被剝奪,也可以繼續配享太廟。

畢竟福康安和和珅不同,福康安的戰功就擺在那裡,實實在在的,嘉慶也拿他沒辦法。況且,福康安還是孝賢皇后侄子,傅恆之子,嘉慶不想也不敢忤逆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