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警惕“羊群效應”,做聰明的投資者

警惕“羊群效應”,做聰明的投資者

我們通常把證券市場上資金實力在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稱為散戶,這類人群在我國證券市場中佔比超過45%,足見群眾基礎之大。但是散戶們因為常常“追漲殺跌”而被戲稱為韭菜,難逃被割的命運,所以本質上極其脆弱。

想要告別“散戶思維”?你需要做到這3點。以下,Enjoy:

長遠來看,任何投資者的生存週期都不可能超過交易市場,也無法預測各種不確定風險,我們在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響,這些主觀的非理性因素可以概括為“散戶思維”。

與散戶思維相對應的是“認知偏差”,每個人的大腦和所處環境不同,所接受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有所差異,這就形成了對信息處理、反饋的不同等級。維基百科列出了100多種認知偏差的類型,作為投資者來說,我們需要認識到幾種常見而最為“致命”的認知偏差並加以改善,才能擺脫“散戶思維”,向更高層次的認知進階。

01

警惕跟風操作

一般來說,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掌握的信息要比散戶多而全面,交易員能夠接觸到“內幕信息”的幾率遠大於散戶,一手消息無疑更利於投資決策,而散戶在沒有更多信息源的情況下,則更傾向跟風操作,如果大家都買入/賣出,那麼跟風便是正確和安全的,但這種從眾心理會讓人失去理智,更容易追漲殺跌,結果就是踏空或者盈利微弱。

我們天然具有社會性,生活在人群中才會有安全感,遇到風險會本能迴避。在波動性極高的交易市場,變化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同伴“才能維持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炒股、炒幣的散戶建了那麼多微信、QQ群,美其名曰交流心得,其實是為了尋求認同感和安全感。

這種尋求安全感的從眾心理,會進一步引發投資中的“羊群效應”,大家做什麼,你也想跟著做什麼,買哪支股、炒哪個幣,都要事先觀察一番,但是這種觀察並不一定會基於邏輯和真實性。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當大家普遍不看好市場時,即使某類投資產品具備良好的成長性,也鮮少有人問津,但是當市場熱度增高,大家就會瘋狂“殺入”,即便是此前表現不佳的產品,這時如果你問他為什麼買,他也許會說“我看好它的前景”。

從眾心理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以好壞來定論,但想要在投資中獲益,我們必須擁有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在交易之前,最好制定一個包含獲利點和止損點的目標,讓這個目標來主導你的行為,任何不利於目標實現的做法都要警惕,比如追漲殺跌可能會讓你踏空、跟風可能會讓你買到前景不佳的產品、過於聽信分析師可能會讓你失去判斷。

其次,要培養自己的長線投資能力,減少頻繁的短線交易,研究顯示,年輕人比年紀略大的人更容易傾向於頻繁交易,尤以男性為主,頻繁交易大概率會讓你虧損,貢獻了大量本金和手續費不說,還加劇了市場泡沫,所以在投資中也需要“管住手”,在眾人狂熱時不要急於操作,而要不斷培養耐心、善於分析市場基本面,也就是價格背後的內在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長線投資能力,賺到“大趨勢”的錢。


警惕“羊群效應”,做聰明的投資者

02

不願止損只會讓你虧得更多

除了跟風操作,“不願止損”也是投資者易犯的錯誤。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明明你買的這支股已經虧掉不少了,但是遲遲不願割肉,心裡想著反正已經虧了,說不定盤面不久就要反轉,馬上就能回本了。這種依靠直覺的判斷,會讓你在不願止損的情況下虧得更多。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主觀直覺,其實是因為我們把本來互不相關的兩件事情聯繫到了一起。就拿擲硬幣來說,假如你前面拋出10次都是正面,那麼你會想當然地認為下一次拋出反面的概率要大於50%。

實際上,不管你前面拋出了10次正面、20次正面還是100次正面,都不會影響後面每一次投擲的結果,這就是把“相互獨立事件”當成“相互關聯事件”的例子,這種想法會讓我們陷入“賭徒謬誤”,也就是輸的次數越多,越覺得贏得概率會變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連本金都虧掉了,卻還是不願意割肉離場。

不願止損,其實就等於任憑事物繼續惡化下去,這與我們在投資中掙錢的目標相悖,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投資心態。股市流傳著一句話,最重要的不是獲取最大化的利潤,而是保本,這不僅說明了交易市場的殘酷性,也側面提醒了投資者及時止損的重要性。

學會定額止損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雖然形式上看起來 “笨”,但對於多數散戶投資者非常有用。將虧損額設置為一個固定比例,一旦虧損大於這個比例就及時平倉,比例依人而定,主要從個人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限制以及交易產品的隨機波動性中尋求平衡點,但並非一成不變。定額止損能夠讓我們避免過分依賴行情變化,同時減少因交易波動帶來的危害。

其次要明白,止損在某種程度上等於獲利。

舉個例子,假如你投資某個產品的本金是10萬,一段時間後虧成了9萬,虧損率是1÷10=10%,要想從9萬恢復到10萬,贏利率是1÷9=11.1%;如果從10萬虧成了5萬,虧損率是50%,恢復的贏利率將需要100%。

這就是說,不願止損的時間越長,你只會搭上更多的本金。止損看似不能賺錢,但能夠保證你在市場中長久地生存,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否則連鹹魚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從這個意義來說,止損就是獲利。


警惕“羊群效應”,做聰明的投資者


03

過度自信是天敵

學會了不跟風和及時止損,其實已經接近一名合格投資者了,但如果你善於觀察,會發現我們在自信這件事情上的表現也會影響到投資決策,如果表現為過度自信,則更容易傾向於衝動投資,如果表現為過度不自信(過度恐懼),則有可能患得患失、錯過大好機遇。

假如你參加一個創業論壇,有人說,覺得自己剛創立的公司能活過五年的請舉手,這時你一定會看見多數人都舉起了手。但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一項統計結果表明,初創企業的風險非常高,能活過5年的概率不超過1/3,也就是說,60%的初創企業會在5年內消亡。這表明,多數人對自身能力的認知都超過了真實水平。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原因是我們面對越難的問題,越容易產生過度自信,比如我們通常會相信買彩票能中大獎、百年洪災不會再出現或者高風險投資一定會賺錢等;另外,當我們的行為能夠得到快速而清晰的反饋時,會對信心做出一定調整,但對於投資來說,反饋時間往往比較慢,所以我們更傾向於將成功歸因為自己的能力,進而引發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可能會使我們自我感覺良好、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同時也會讓我們更容易錯判形勢,形成非理智決策,作為投資者,需要對此進行規避。

前文也說到,為避免跟風操作,需要培養長線投資能力,其實這一點對於應對過度自信同樣重要。因為短線頻繁交易有時不僅出於跟風,同時也是投資者過度自信的表現之一,抱著短期內“一把梭哈、賺個盆體滿缽”的期望,結果往往不盡人意,所以“長線是金”這個理念值得所有投資者終生學習。

此外,我們需要經常鍛鍊自己的逆向思維,查理·芒格經常提醒投資者,一件事情有好有壞,一定要反過來想,只有正反雙向思考,才能避免被片面信息影響,從而看清事物的全貌,做出最有利於投資的決策。當遇到某類“黑馬”產品時,在“果斷買、全部買”的第一反應之外,還應該想想市場如何運行、由誰來操作、目的是什麼、我賺的錢從哪裡來、主力獲利來自哪裡這些問題,而不是依靠部分信息和直覺做出盲目判斷。

不要小看散戶的力量,這句話本是對偌大散戶市場的概括,但散戶擁有自由可支配資金、交易策略靈活性的優勢,只要避免並改善以上三種思維,我們就能從“初級散戶”進階到“高級散戶”,爆發出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