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趣味談資,傳統武術挑戰現代格鬥,詠春拳PK散打。

10月19日晚,在“崇武英雄世界自由搏擊城市巡迴賽江門站”的擂臺賽上,詠春丁浩Pk散打阿虎(陳錦雲)。不到兩分鐘,丁浩被阿虎一技高鞭腿,直接ko了。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圖:阿虎戰勝丁浩。

至此,詠春傳人(餘昌華,丁浩師徒)連敗阿虎,徐曉東+獨臂拳熊呈呈。

詠春拳始於康熙年間,由五枚師太(嚴詠春)傳下,到葉問,至李小龍,這倆代人得到發揚光大。傳至餘昌華,丁浩為何經不起考驗呢?

為網友們談幾個料點。

一,不智。

詠春拳是正宗花拳繡腿,本身是女性創立,根本不適合現代人所謂的擂臺PK。

原因是女性不具備剛性爆發力, 所以在詠春拳的招式裡,很少有烈性碰撞動作。

其拳法招式,多數起格擋作用。練習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人體敏捷性,速度,反應,增強協調功能等方面作用。

詠春拳“殺招”集中在擒拿手,兵器,以及打擊人體柔弱部位等方面。道理很簡單,所有女拳均圍繞“智取”兩個字,而非硬拼。但這些內容,在現代式擂臺上根本用不到,豈能不敗?

二,不明。

拳怕少壯,是武學名言。

目測丁浩已有而立之年。而小虎23歲,正當能打的年紀。丁浩選擇這樣一位對手,肯定是要吃一點虧。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至於丁浩願意跟小虎過招,原因跟小虎曾經取得過7個冠軍頭銜有很大關係。畢竟,如果是戰勝一個七屆散打冠軍,往後聊天的“本錢”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三,體能力量欠佳。

動態圖時間不到兩分鐘,有一點很明顯,丁浩僅有招架之力,無還手之能。說明丁浩平時體能力量訓練欠佳,堅持不到兩分鐘,整個人就已經軟了。毫無耐力之人,跟一個專業拳手PK,此舉不智。

四,體型對比。

小虎的身段,明顯練得很棒。比一比的話,小虎跟泰拳王子播求年輕時候的體型,非常相似。說明是下過苦功的,是個能打的料。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丁浩這副體型,就有點不敢恭維了。

1,大肚腩,裡面肯定不少肥油喲。估計這副狀態,一定跟“吃貨”兩個字有莫大關係。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是練功少。

2,手臂贅肉多,包括肩膀也是一樣。可以形容為又白、又滑、又軟。像這種身體條件,跟“練家子”三個字,不像。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圖:李小龍練成這種筋骨感,才是真正的功夫人。)

四,學藝不精。

詠春拳,並非單一的手上功夫,腿法同樣厲害。葉問正踢腿,李小龍正踢+側踢,都堪稱功夫一絕。

但這場較量,丁浩從頭到尾一腳未出。如果一定要解釋這個現象,只能用“學藝不精”四個字來理解。

綜上所述,不智+不明+不練+不精,如何能勝?

另外,丁浩師傅餘昌華,現年40歲,也算是個過來人。在如此沒有勝算前提下,同意弟子代表詠春派公開比試,形同以卵擊石,他居然不怕砸招牌?實在令人費解呀!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傳統武術本為國粹。在李小龍時代,同樣的詠春拳,令全世界趨之若鶩。

日本人,一度用“武聖”二字,來尊敬李小龍。但是到了餘昌華,丁浩這一代人,與前輩相比,差距不小。

詠春拳精華,是速度+集中力量。

李小龍在詠春的基礎上創立截拳道,招式有所改變,但武學理論依舊不變。

原因是,詠春拳根基,來自女性用力習慣。李小龍悟性極高,參透速度與力量之關係,其成就,超越宗師級別。

李小龍在世的時候常說一句名言:“把全身力量集中一點,以最快速度擊出。”

如今品味這句話,四個字“武學正宗”,完整詮釋出祖師婆(嚴詠春)女拳之精髓。

餘昌華以前也是個挺了不起的人,各項冠軍+獎牌無數。上過電視,報紙,專業雜誌,重量級媒體都有過相關報道。因戰鬥力不俗+長相酷似李小龍,人稱李小龍第二,號“當代詠春第一人”。

(據網上資料,餘昌華自稱師承香港葉問大弟子“講手王”黃淳梁長子黃匡中先生。論輩份,黃淳梁是李小龍師兄,徐昌華應該稱李小龍“師叔公”,丁浩應該稱李小龍“太師叔公”。)

詠春拳PK散打,李小龍徒孫慘敗,丁浩折祖師婆威名

(圖:媒體採訪餘昌華,問能否打10個或20個。餘昌華很謙虛,表示只有師公輩的人物才做得到,指的是李小龍,黃淳梁等人。他和徒弟丁浩,一般情況下,最多可應付七八個普通人。)

餘昌華曾誇丁浩是塊武學奇才,天資超群,天賦絕品。從實戰來看,丁浩相貌堂堂,確實有幾分膽量,人也長得比較厚實。

只可惜訓練強度不夠,大腹便便+贅肉臂生,嚴重影響戰鬥力。

願丁浩知敗而後勇,效仿太帥叔公李小龍,埋頭下苦功。重新為祖師婆樹立威望,十年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