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金剛菩提的最大魅力在哪?

金剛走入人們的生活就是因為和核桃一樣能包漿變色紅如瑪瑙,潤如璞玉,而多變的紋路又比核桃更增添了一絲藝術氣息,和觀賞性,並且金剛菩提在歷史上是印度教和藏傳佛教除鳳眼外最常見的一種念珠串了。而金剛菩提的最大魅力,就是這帶有宗教色彩的菩提子能變幻出美輪美奐的包漿和蛻變了。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現如今哪個不拿把刷子刷刷金剛或擼擼串,從幾年前大家都不太懂到現在,可以說是無論從眼光還是盤玩方法的講究上都有了質的提升。

各個檔次的金剛都有消費人群,金剛已經從低門檻走向精細化。這裡說的精細化,就是更講究盤玩性、方法、和技巧上了。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包漿

包漿是什麼?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器物經過盤玩,經年累月之後形成的一層自然的光澤。盤玩久的文玩,色澤溫潤,包漿厚實,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包漿是怎麼形成的?包漿的形成是通過把玩,在體溫的激發下,將手部汗液和油脂揉進器物表皮裡,在時光的見證下,形成的一層溫潤厚實的光澤。

在文玩界,新的器物和包漿的器物,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一條全新金剛菩提手串價值5000元。盤玩一年之後包漿形成,品相完好,可賣到10000元,這就是包漿產生的增值。

有人說,菩提類的文玩,只要多盤就可以包漿!

如何包漿變漂亮?

盤玩金剛,是大家都在關注的一個問題,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技巧”,因為種類繁多的各個檔次金剛都是為了包漿好看變色紅潤,如果不為這個目的,你買串上萬的紋路又如何,能不能盤出精品才是玩家最關心的。最怕的花錢買紋路,最後盤黑。

一般包漿

盤玩的比較勤,手部又比較汗比較油的人,玩金剛會包漿比較快,盤玩大半年、一年就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包漿效果了,色澤亮紅,光彩奪目,非常漂亮。當然盤玩時間不夠,手部也比較幹,盤三年也不包漿也是有可能的。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深度包漿

持之以恆盤玩兩三年,金剛就會深度包漿了,深度包漿的金剛顏色暗紅,包漿厚的珠子表面像裹了一層漿。稜角都被盤圓滑了,手感極其圓潤。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極老包漿

極老包漿是珍品,真正的好東西,老東西,顏色黑紅,得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功力才盤得出來,稜角都盤沒了。極老包漿非常罕見,只在真正大神玩家手中,難得一見。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文玩不是某種學科,所以不會有成體系的學術理論。玩什麼?怎麼玩?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的經驗理論,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

金剛包漿好不好看,主要看兩方面:

第一,金剛的油性密度和皮質,這是和紋路毫不相干的前提基礎,一串密度高皮質好且油性足的金剛,在漫長的歲月中能保持籽內花青素和人皮膚的汗液油脂緩慢而持續的發生化學反應,並且在經歷溫度溼度變化和氧化反應後放出帶有年代感的光澤。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第二,盤玩方法,金剛變色和包漿是“化學反應+物理反應”化學反應就是前面說的菩提籽本身木質內的花青素和人的皮膚汗液油脂結合發生反應變色。物理反應就是人手的摩挲實際上是一種打磨和拋光,讓表皮微觀下變得光滑透亮,這是包漿的基本要素。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七分刷三分盤對不對?

有人說三分盤七分刷,然後五分刷五分盤,然後三分刷七分盤,這其實是個廣義概念,就好像大部分按照這個方法差不多,就套用這個“公式”。其實金剛盤與刷的節奏,是根據各位手中的串來決定的。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俗話說人上一百,種種色色,金剛亦是如此。如果你是幹手,清理乾淨後,就可以變刷邊盤了,五分刷五分盤或者秋冬季七分盤三分刷都可以。你如果是大汗手,或者經常外出戶外作業,那就要九分刷一分盤了,不然很快金剛就髒了,皮質也會發暗,影響美潤包漿。

如果你想慢工出細活,盤出一串紅潤美亮的精品金剛,打好底子使勁多刷吧。

但是坊間流傳的一些經驗確實是誤人子弟的,下面就跟您聊聊關於金剛菩提的謬論!


誤區一:金剛油悶可以防裂

誤區:金剛菩提容易開裂,浸泡在油裡能有效防裂

解釋:很多朋友不喜歡玩金剛,除了清理麻煩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剛易裂。而且橫裂縱裂都有,很是糟心。從而就研製演變出來多種防止金剛開裂的方法,數不勝數。但屬拿油悶最受寵愛。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具體方法是把剛清理出來的金剛,塗滿baby油隨之放入密封袋內,擱置至少一天以上,讓油脂充分侵入金剛質地內部從而使內部溼潤,增大內部水份含量從而防止其開裂。

事實上,拿金剛泡過油的朋友都知道,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金剛開裂,但是油燜金剛最後的結果都成了黑煤球……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誤區二:金剛不可以沾油

誤區:金剛菩提完全不可以沾油,一碰油就廢了

解釋:因噎廢食大有人在。聽說金剛菩提不能泡油,很多人就鑑定的相信,金剛是萬萬碰不得油的。好吧,那您可就進入了另一個誤區……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拿北京來說,冬季北京氣候乾燥,尤其對於幹手的朋友來說,你的金剛肯定嚴重失水,因而容易產生開裂。

其實,在嚴重乾燥的環境下,金剛菩提是可以稍微上點油的。在金剛表面塗薄薄一層baby油,隨之盤捻,使之均勻浸入金剛表面待其盤幹。這樣既可對乾燥脆裂的樹籽加以保養,還能適當幫助上色。

但用油保養次數不宜過多,否則過猶不及。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誤區三:多刷金剛可以幫助包漿掛瓷

誤區:金剛就是不停地刷,才能包漿掛瓷

解釋:玩金剛有句話叫“少盤多刷”,還有句話叫做“三分盤七分刷”。這句話怎麼理解?真的一定要少盤些時間嗎?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其實,這句話不是讓你真的少盤金剛,而是突出“刷金剛”的重要性。把手串戴在手腕上,這本身就是盤玩的過程;金剛若是刷不乾淨,就會顯得很髒,即便表面盤包漿了,也沒有意義。

金剛菩提想要包漿,重點還是在於盤玩,盤得好才能有包漿。刷,目的在於清理,幫助包漿更加勻稱而已。

所以,金剛想要極品包漿,“刷”是基礎,“盤”才是精髓!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我敢說,在這個跟風玩文玩,盤金剛的年代,每天堅持盤刷金剛在一個小時以上,並且能堅持一年的人並不多。盤玩金剛就好比是生命的長跑,本來是應該慢慢享受這個過程中,痛,快樂,悲喜交加的!然,有些人金剛到手後就盼著能早日包漿,早日盤紅,早日成型,這與生命走到盡頭有什麼區別?

金剛菩提的“刷”與“盤”!

當下,文玩圈商家大行其道,把玩金剛的部分人的心態也影響的扭曲了,完全沒有了前幾年良好氛圍,無論是見面,還是在網上,大家都在談論價錢,好壞等利功性話題,實乃文玩界的悲哀也。刷七盤三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真正鍛鍊與考驗我們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悟,而不是科學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