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毀掉一個孩子,忽視這3點就足夠了

前幾天,黃磊一家在機場引起了圍觀,多多的金髮更是上了熱搜。

照片中的多多,穿著利落的黑色T恤和簡單的牛仔褲,搭配小禮帽和墨鏡。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看得出,13歲的她已經對時尚很有自己的見解,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

不料,新聞底下的評論區,卻出現了許多罵她的字眼:

“小小年紀就染髮,像什麼樣子?”

“才13歲就這樣打扮,像初中時候那些混混。”

“好俗氣,野模氣質,孩子被爹媽毀了,已經自然做作了。”

其實,據說多多的頭髮是之前染髮褪色後的效果,並非故意染成這樣。

而且,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因為喜歡打扮而被群起而攻之,是否太過了?

同樣的還有年齡更小的戚薇李承鉉的女兒Lucky,在《想想辦法吧,爸爸》中,戚薇的女兒Lucky跟媽媽‘搶’化妝品:

我想要這個粉餅,

想要這個口紅,

想要這個睫毛,

想要這個刷子……

她看到媽媽的口紅,兩眼會亮得發光;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爸爸幫她收拾行李時,不但放了好幾個美妝蛋,還有各種口紅;節目組工作人員問Lucky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化妝品!

做任務去購物的時候,小小的她極有主見,對著琳琅滿目的衣服,卻一律搖頭:都不好看!

網友們看呆了:這麼小,審美力就這麼強!

眼瞅著,又一枚美妝新星冉冉升起。

也有的網友說:才3歲的孩子,就這麼愛美,好嗎?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其實早在1793年,德國著名作家席勒,就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所謂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以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孩子認識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通常而言,女孩在3歲左右,開始出現性別意識,而一旦有了性別意識,也就有了愛美的意識。

這也意味著,家庭教育中的美育,就要開始了。

日常服飾的顏色、搭配,家居用品的設計、擺放和組合,這些都是潛藏在家庭環境中的美育教育。

但更為重要的美育,在於引導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審美觀。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對美都有自己的見解,看得出黃磊夫婦也尊重孩子勇於自我表達。

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像多多、lucky一樣,有著開明的父母。

試想一下你漫長的成長期裡,是不是充斥著這樣的誤讀:

愛美=膚淺,打扮的太漂亮、太精緻的姑娘被解讀為“不聽話、不務正業”,甚至被看作“壞女孩”;

而素面朝天、頭髮簡簡單單,甚至不修邊幅的女孩則被解讀為“乖、聽話、好孩子”;

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女孩都開始愛美,可大多數父母仍然將“愛美”視為不正常的。他們甚至警惕這種變化,不自覺地疑惑:“女兒最近開始愛打扮了,是不是早戀了?”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這樣的解讀之下,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並且應該變得更美。

於是我身邊有太多的乖乖女,上學時連選擇髮型時的標準都是“剪一個好打理”的;我們習慣了素面朝天,即使接觸了彩妝,也只學會了在出門前塗個最簡單的BB霜而已。畫眼線、選擇適合自己的口紅顏色和衣服風格,對我們來說簡直比數學題還要艱難。

為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

但愛美,不僅意味著,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主見,更是孩子第二人格的萌芽。

與其打壓、抑制,不如給與孩子充分探索的自由,並輔以正確的引導。

讓孩子在不斷提高自己審美的過程中,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02

鼓勵女孩大膽探索美、追求美,不僅因為美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

更因為一個懂得打扮自己、時刻衣著得體的女孩,不僅會更加受人歡迎,其內心也會多一份自信。

曾經25歲的楊瀾,在最落魄時,領悟了這個道理。

“你這個毫無素質的中國女孩!滾出我的家!”

紐約冬天的深夜裡,25歲的她,在異國他鄉里,就這樣被房東吼罵著,趕出了家門。

起因是,洗完頭髮的她,坐在床上,一邊吃麵包卷,一邊翻看報紙。這很是違反了房東原則。

房東莎琳娜太太是一個愛美卻很苛刻的中年女人。

如果不穿戴整齊,就不準進入她的客廳,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必須塗口紅,不可以坐在床上吃東西...這些都是她所謂的原則。

可在此之前,楊瀾幾乎從不打扮自己,更別提塗口紅。

況且,二十五年來,她的媽媽一直告訴她,一個人的成績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可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會以貌取人。

白天的面試官,竟然以個人形象和簡歷不相符,而拒絕了她,這簡直是對她二十五年人生觀的侮辱。

披散著頭髮,她又冷又餓地走進了一家咖啡館。

入座後,對面一位老太太,正以非常優雅的姿勢喝著咖啡。

她看起來就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樣尊貴與精緻,裁剪得體的裙子下,是一雙漂亮的高跟鞋。

視線挪回自己腳上,一雙髒兮兮的運動鞋,大衣下是一套舊而起球的睡衣。頭髮披散,面容憔悴。

那一刻,她的狼狽和落魄被無限放大。

這時,對面老太太遞給了她一張便箋:洗手間在你的左後方拐彎。

當她從衛生間再回到座位時,老太太已經離開。

但餐桌上多了另一張便籤: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如今的楊瀾,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精緻與優雅的氣場,充滿自信的笑容,也常常讓人如沐春風。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正如她所說的,沒人有義務,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作為女孩,保持衣著得體、打扮精緻,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能力的一種展示。

作為父母,當我們支持和鼓勵孩子去探索美時,不僅是對孩子審美觀的一種培養,也是為孩子注入一種內在的自信。

而這種強大的自信心,會讓孩子在未來,收穫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

有了認同感和價值感,孩子的幸福感,才會隨之而來。

03

事實上,沒有女孩是不愛美的。

即便是以才華征服眾人的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也曾為父親打壓其年少時對美的追求,而倍感委屈。

幼年時,董卿父親認為,女孩子不能把過多的心思放在打扮上,於是從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甚至不允許她多照鏡子。

父親總是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像董卿父親那樣,對孩子愛美進行無理打壓、甚至譏嘲諷刺的父母,不在少數。

我的大學舍長,來自農村,為人淳樸善良,成績不錯,在班裡也算受歡迎。

只是有一點不足,那便是穿衣風格太“土”了”,不愛打扮,也不講究搭配。

夏天短過膝蓋或露出肩膀的裙子,都不穿。

問為什麼,舍長總是靦腆一笑“我穿不好看。”

記得,大三學期末的時候,我們慫恿舍長去燙了個捲髮,結果寒假回家,舍長被父親劈頭蓋臉一頓罵:

“花那麼多錢,燙這麼個頭髮,給誰看?”

“女孩子,要不要臉?醜人多作怪!”

“供你讀大學,不是讓你去學壞!不想讀,就滾回來!”

“花那麼多錢,燙這麼個頭髮,給誰看?”

“女孩子,要不要臉?醜人多作怪!”

“供你讀大學,不是讓你去學壞!不想讀,就滾回來!”

後來,舍長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

不交朋友,也不參加社團,鬱鬱寡歡了很長一段時間。

畢業時,舍長因個人形象問題,在校招中屢屢被拒。後來舍長回了老家小縣城,考了教師編制,當了小學老師。

如今每每想起,舍長當年那句“我穿不好看”,就倍覺心酸。

那種被父母打擊、壓抑的愛美之心,多年積壓後,終於變成了骨子裡難以抹去的自卑。

如果父母從來不給孩子打扮的機會,不給予孩子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孩子又怎會懂什麼是真正的美?

愛美是一種本能,可打扮卻是一種能力。

且這種能力,得益於從小耳濡目染養成的良好習慣,更需要後天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04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

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裝扮自己的身體,去綻放最美的芳華,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作為父母,希望我們在引導孩子擁有有趣靈魂的同時,也能鼓勵支持他們,去擁有屬於他們自己喜歡並好看的皮囊。

面對孩子的臭美,明智的父母該注意什麼呢?

1.14歲之前儘量不化妝

大家都知道化妝品裡面是含有大量鉛汞的,這些當然對皮膚是非常不好的。而女孩子14歲之前皮膚都是很嬌嫩的,過早地使用化妝品會對她們的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儘量不要讓孩子在14歲之前化妝。當然,有些場合需要化妝,偶爾這樣是可以的。

2.化妝也要選擇溫和的化妝品

如果非要化妝的話,一定要選擇溫和的化妝品,這樣的化妝品不會太刺激皮膚,也能減輕對皮膚的傷害。

3.不要化濃妝

女孩子滿滿的膠原蛋白其實就已經是最好的化妝品了,畢竟是年輕的資本。不過如果非要化妝的話,淡妝就很美了呀,沒必要化濃妝,因為濃妝既傷皮膚,又真的不符合女孩子的年紀了。

黃磊13歲女兒被10000條髒話罵上熱搜: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愛美打扮不分年紀,做父母的都應該尊重她們,引導她們,這也是在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心,不是嗎?愛美不等於不學好,相比而言,那些出口傷人的才醜陋。我們每個人從小或許都被這樣壓抑過,就讓我們的孩子釋放天性吧。

與所有媽媽和女孩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