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趙雲長阪坡殺入百萬曹軍七進七出,為何關羽麥城被圍卻死於非命?

羅日新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既然提到了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那咱們就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說到關羽和趙雲誰更強,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關羽為何沒能逃出生天。

咱們先看看關羽的情況

關羽借荊州不還,牛哄哄,早已不是當年劉備和諸葛亮安撫魯肅那一套,此刻就是強硬的姿態,就不給你荊州,愛咋咋地。

孫權一看關羽這種人得罪不起啊,所以就提議將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結為秦晉之好。結果關羽太驕傲了,說犬女不能配虎子,給孫權噴回去了,一點面子不給。

孫權是一方霸主,不是鄰居大爺,自然不能嚥下這口窩囊氣啊,但是表面上並沒露出水面聲色。

有的朋友要問了,孫權為啥要低聲下氣的討好關羽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孫權就是為了穩住關羽,伺機拿回荊州。

東吳為什麼執著於拿回荊州?實在是因為荊州為東吳咽喉之地,佔領荊州的人,隨時可以對東吳發動進攻,所以這對於東吳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而佔領荊州的重要性,就在於北上可以伐曹操,南下可以幹東吳啊。

在這樣的背景下,關羽出征曹魏,如果關羽敗退荊州,那就好說了,偏偏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打的曹魏集團全都蒙了,曹操都要遷都避其鋒芒了。

本來就自我驕傲型的關羽,這下更是不得了,上了頭,準備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有一種要結束遊戲的感覺。

劉備他們漢中剛剛打下來,局勢還不穩定,要穩住局勢,沒辦法配合關羽。但是接到了關羽大捷的消息,這不是雙喜臨門嗎?慶祝起來了。

東吳一看,大事不妙啊,這關羽太猛了,要是關羽一鼓作氣把曹操給滅了,那下一個不就是打東吳了嗎?這三國鼎立的平衡關係就沒了呀。東吳一看大事不好,還是先拿回荊州再說,孫劉聯盟就這樣破碎了。

既然撕破了臉,那就索性把關羽抓了吧,孫權是這樣想的,這樣一來,把關羽抓回來送給劉備,劉備也就沒話可說了,荊州就這樣還回來就完了,那邊曹操也就穩住陣腳了,三國又迴歸平衡,他還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荊州,這是好事啊。

結果後路被抄的關羽成為了一支孤軍,此刻關羽腹背受敵,被逼無奈敗走麥城。前有曹操,後有呂蒙,關羽又受傷,在麥城養傷的關羽也沒辦法衝出去了。

就這樣,關羽被圍了一個結實,面對數十萬大軍的包圍圈,突圍是不行了,除非有援軍,可能是關羽的人緣不好,當時沒人來救他,寧可投降也不救他。劉封還因為此事被殺,當然了,也有其他原因。

1、當時關羽有傷在身,沒有痊癒。

2、關羽勢單力孤,而且包圍圈已經穩固,這樣小股的衝擊對包圍圈沒有什麼作用。

3、關羽當時年齡大了,不比當年年輕時候有作戰力,即使是萬人敵,也不是十萬人敵啊。

4、呂蒙想殺關羽,藉此成就不世之功。當然了,呂蒙也因此,導致功勞太大,孫權都沒法賞他了,況且因此得罪了劉備,孫權很惱他,最後把他弄死了。

5、關羽誓死不降,他有他的驕傲在,一輩子都驕傲,到死也不想投降鼠輩。

咱們再看看趙雲的情況

當時在長坂坡,劉備帶領百姓逃亡,眼看著要被追上了,劉備的家眷走散了,這個時候派趙雲去找。

等趙雲殺回去的時候,曹操追擊的5000騎兵精銳,已經追上了劉備,百姓和劉備士兵四散逃跑,這時候的曹操騎兵是四散追擊的狀態,當時屬於曹操士兵、劉備士兵、城中百姓混在一起的狀態,場面極為混亂,否則阿斗早就被發現了。

趙雲殺進去殺出來,這麼一個人也沒啥人注意,偶爾有注意他的也都被他弄死了,終於趙雲發現了阿斗,將他綁在身上帶出去。

這個時候趙雲引人注意了,畢竟將軍帶個孩子還是比較惹眼的,甚至引起了 曹操的注意。

趙雲能突圍而走的原因:

1、趙雲年輕力壯,戰鬥力巔峰時期。

2、曹操的追兵都是騎兵,而且很分散,所以無法圍住趙雲,趙雲在馬上不好限制,加上戰鬥力強,所以沒抓到他。

3、曹操沒想殺他,因為徐庶說抓了趙雲他能勸降,曹操見到武將比見到人妻還親呢,就動了小心思,結果弄巧成拙。否則放冷箭的話趙雲就完了。

4、趙雲是主觀殺入敵軍範圍救人,曹操軍隊剛開始沒注意也沒反映過來。關羽當時不同,他是被逼入死地,圍困的人有防備,這也是一個主觀原因。

結語

當時的情況有差別,所以結果也有很多差異,當時的背景也不同,並不能只從一場戰鬥來看,關羽和東吳是積怨已久,如果關羽和東吳關係搞好,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當年張遼對他的感情不一樣,苦口婆心的勸他,不就沒事嘛。

趙雲能逃是因為趙雲當時也沒啥名氣,曹操也不知道這位小將對劉備那是忠心不二,如果知道對劉備那麼忠心,還那麼有戰鬥力,肯定要殺他,這與趙雲低調的性格也有關係。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順手點個贊支持一下,謝謝大家~


野史日記


如果說陣前單挑廝殺,關羽的殺傷力要比趙雲更強,但要論突圍能力,整個三國時代,沒有任何人能與趙雲相提並論。

咱們拿文丑來做個參考,關羽和趙雲都曾經與文丑對戰過。

趙雲與文丑的交鋒是在磐河之戰中。


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擺陣開打,公孫瓚揮槊親身上陣,袁紹麾下猛將文丑迎戰,兩人交鋒“十數合”,公孫瓚不是對手,敗陣逃跑。

公孫瓚的四健將上前攔阻,被文丑殺一退三,嚇跑了。公孫瓚落荒而逃,馬失前蹄,一頭栽進溝裡,文丑來殺,被少年趙雲攔住。文丑與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關羽與文丑的交鋒是在延津渡之戰。

文丑率兵與曹軍對陣,張遼和徐晃策馬衝出,夾攻文丑。文丑第一箭射掉了張遼盔纓,第二箭又射倒了張遼的戰馬,正要結果掉張遼,被徐晃“急掄大斧截住大戰”,文丑後軍來到,徐晃自料不敵,拔馬退走。這時關羽策馬奔來,與文丑大戰,“戰不三合,文丑心怯繞河而走”。關羽赤兔馬快,追上一刀斬殺了文丑。

比較關羽和趙雲兩人的殺傷力,即使趙雲在巔峰期,要想在正面對戰的情況下,數回合之內擊敗文丑也是不可能的。

但正面廝殺和衝陣突圍可完全不是一碼事。突圍戰對將領的綜合能力要求更是高得多。

趙雲突圍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斬將破圍。咱們來拿趙雲的幾次突圍戰來做個分析:

一.穰山之戰

趙雲先與許禇力戰,又突破許禇、李典和于禁的包圍,激戰一夜,直到次日天亮,又衝破敵軍後陣,槍挑高覽,打跑張郃。


二.長坂坡之戰

曹軍輕騎突進,夜襲劉備,劉備全軍散亂。趙雲一夜激戰,救糜竺,奪寶劍,尋糜夫人,保阿斗,戰張郃,破重圍,七進七出,斬殺敵將四十餘人,力透重圍而出。

三.漢水之戰

黃忠米倉山劫曹軍囤糧之所,陷入重圍。趙雲單騎突陣,連殺焦炳、慕容烈兩將,殺入重圍,救出黃忠。

四.彝陵之戰

劉備興師徵吳,遭到陸遜火燒連營,全軍潰敗,被吳軍重重圍截。趙雲單騎突入,槍挑朱然,驚退追兵,救出了劉備。

關羽也有兩次突圍戰,他的表現與趙雲大相徑庭:

一、土山之戰

曹操率兵攻打劉備,劉備和張飛夜襲曹營被識破,被打得大敗,分散而逃。曹軍兵圍關羽據守的下邳,夏侯惇將關羽誘出城外,伏兵四起,關羽被困土山。關羽屢次突圍,皆被擋回,無奈之下,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投附曹操大營。

二、走麥城

關羽失荊州後,回師被吳軍包圍,困守麥城。派出廖化去求救兵,久久不至。無奈之下,關羽率殘部突圍,在路途中吳軍設下埋伏,絆倒赤兔馬,關羽被生擒活捉,最終遇難。



趙雲屢屢突圍成功,而關羽卻總是殺不出重圍,關羽武藝不輸於趙雲,那麼,他和趙雲的差距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突圍戰本身的性質就是以弱敵強,對突圍者的要求比陣前廝殺要高得多。

1.首先,要有高強的武藝。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武藝不行,就沒有突破重圍的希望。

2.再者,要有超強的耐力。

打突圍戰,並不是與一兩個敵人交手,而是一大群。在突圍過程中,必須長時間地保持強大的殺傷力。趙雲的武器是槍,輕便敏捷,而關羽扛著八十二斤的大刀,對體力的消耗速度也太快。

趙雲的耐力天下無雙,比關羽強得太多了。

3.再次,要有敢於玩命的勇氣。

突圍戰不考究身份和地位,而是要求迅速,果斷,下手狠厲,瞅準了機會就玩了命往上衝,敢於冒險鬥狠。

要說不怕死的悍勇之氣,關羽也遠遠不及趙雲。

4.再次,敏銳的戰場感知力。

敵人的包圍圈不可能處處嚴絲合縫,在亂戰中必然會露出破綻,而這種破綻轉瞬即逝,能不能迅速發現漏洞和抓住機會特別重要。

而戰場上又有很多陷阱,一步不慎,就會陷入絕境。

做為突圍者,不但要能敏銳地發現突破口,還要有識破假象和陷阱的洞察力。在這一點上,趙雲更是遠勝關羽。

在三國時代,要論武藝,像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不在趙雲之下,但要論混戰亂斗的水平,那誰都比不過趙雲。

天下無敵的戰場綜合素質,這就是趙雲能屢屢成功突圍的底氣。


饞嘴肥貓鏟史官


趙雲在曹軍中殺得七進七出,全身而退。而關羽敗走敗城,遭遇伏擊,卻遭擒殺。

兩個都是當世的虎將,在面對險境重圍時,為何下場天差地別?一死一活。

我們不妨先回看這兩場戰役的經過。

長坂坡之戰。

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臨荊州。劉備潰敗而逃,妻子失落於亂軍之中。



趙雲在危難中救得阿斗,開始了跟曹軍的交鋒。

趙雲深陷重圍之中,浴血拼殺,將一身好武藝顯露無疑。也正是因為他的一身好武藝,惹到了曹操的注意,使其動了惻隱之心。

曹操愛才之心,人人皆知,遇到趙雲這樣的虎將如何不動心:

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

曹操這道命令一下,士卒不敢放箭射之,武將無法全力施展。相反趙雲則不同,為了幼主的安全,捨身忘死的衝殺。從而暫時擺脫了故意放水的曹軍。



暫時殺出重圍,並不代表他能徹底擺脫曹軍,不會被擒。

逃到長坂橋,曹軍在後面那是緊追不收,此時的趙雲已無力再戰,就在關鍵的時候,他遇到了張飛。

“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雲縱馬過橋。

在危急關頭,正是因為張飛的存在,及時的幫趙雲擋住了追兵,才讓他徹底擺脫了困境。

敗走麥城

關羽敗走麥城,是在襄樊之戰的這個背景下發生的,也是襄樊之戰的結尾。

建安二十四年,駐紮在荊州的關羽向曹操勢力的樊城發動了攻擊。

樊城的得失關係重大,為此曹操特意派了上將於禁前去救援。結果於禁七軍皆沒,關羽威震天下,樊城又復告急,曹操都準備遷都以避其鋒芒。



這時曹操一方面又派出大將徐晃前去迎戰關羽,一方面聯繫孫權出兵,襲取荊州。

孫權一直深恨關羽,當初的虎女犬子之說,著實被羞辱的不輕。

而且荊州在孫權集團看來,本就是借給劉備的。但劉備卻不守信用,霸佔不還。東吳也正好趁此機會出兵,一為收復荊州,二為血關羽蔑視之恥。



關羽在前線正與徐晃交戰,卻被呂蒙白衣渡江奪了荊州。一時間處境尷尬,前不能破徐晃克樊城,後不來滅呂蒙回荊州。

好虎難架群狼,面對蜀吳聯手,關羽顯然是獨木難支。而這時候,劉封又拒不發兵相助,使其徹底失了援助。

進退兩難之際,只得轉走麥城。關羽的部隊已是人困兵乏,軍心萎靡。在路上被吳軍設伏擒住,關羽也遭處斬。

結語



綜上所述,為什麼趙雲能在長坂坡殺個七近七出,而關羽走麥城卻被擒殺,是因為這兩場戰役的性質,和當時兩者的處境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1 長坂坡之戰只是一場小範圍的突擊戰,走了趙雲也無關大局。而敗走麥城被伏,是孫權集團對關羽最後的收網。

2 張飛的斷後,徹底解脫了趙雲的困境。而關羽腹背受敵,劉備遠在蜀中救應不上,劉封近在咫尺拒不發兵。相對趙雲,關羽面對的是兩國聯手,顯然壓力更大,卻孤立無援。

3 曹操愛才,不肯格殺趙雲,從而給了趙雲方便。而襄樊之戰,不僅關乎個人生死這麼簡單,更決定了三個集團的利益,所以都是全力以赴,不會有半點留情的。

正是因為這三點不同之處,所以在面對重圍之時,趙雲能夠走脫,關羽卻只能被擒被殺。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一代名將飲恨而亡,拉下了一生的帷幕。

談三國故事,看三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關注。

對於二人的結局,你們怎麼看?


Ad哥哥


顯然這個問題是針對小說三國演義來講,畢竟趙雲在正史中可沒有做到在幾十萬的大軍中殺進殺出,也只能根據小說來進行解釋。

為什麼趙雲能在曹操的軍隊裡七進七出,這其實不難理解,要知道官渡之戰前後再到赤壁之戰前夕,這是三國各路主要人物的巔峰時期,畢竟大家都在“當打之年”,劉關張沒上陣之前,一個呂布就嚇的18路諸侯不敢應戰;一個顏良就讓曹操的大軍聞之色變;關羽更是過五關斬六將。。。由於這一時期是各路武將戰鬥力最輝煌的時期,所以也誕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經典單挑,即一個單挑對方一幫,常山趙子龍在這一時期正值年輕氣盛,在武力值達到巔峰的狀態下,自然也是無人能擋。



當然除了個人戰鬥力之外,曹操南下大軍的一些變化也給了趙雲一個發揮的平臺。

長坂坡之戰的前戲,自然是劉備率領十幾萬新野居民南下撤退,在這一過程中遭到曹操騎兵部隊的追殺,十幾萬軍民組成的人群長龍頓時四散逃亡,但也正是如此,向不同方向胡亂逃走的群眾也將趕來追殺的曹操先鋒部隊分到了不同方向,為了追上劉備的抵抗力量和擄掠人口,曹操的先鋒部隊也開始四分五裂跟著人群向不同的方向活動,在曹操的隊伍也陷入到分崩離析的狀態下,勢孤力單的趙雲反而避免了與對方主力部隊進行接觸,進而開啟了自己各個殲滅的武力表演。



所以在趙雲一路斬殺50多名曹軍將領的過程中,趙雲遇到的並不是同一時間被數十名曹軍將領圍攻,而是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分別遇到了一個或幾個敵人,在個人武力本來就具備優勢的情況下,對方在大部分時段內又沒有建立起足夠的數量優勢,面對趙雲的個人攻擊,自然被很容易地個個擊破,當然最後撞上曹操的時候,曹操的身邊有大量的軍隊和將領,不過此時當他們驚聞眼前這個渾身是血的將軍竟然擊殺了自己手下數十名將領,已經開始出現了膽怯,更要保護曹操的安全,在有所顧忌的情況下,趙子龍反而得到了更大限度的發揮。

而關羽則是完全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公元219年敗走麥城的關羽已經是58歲的高齡,並且手臂被擊中毒箭,已經年近花甲,在戰鬥力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又喪失了一半的戰鬥力,這樣的關羽又怎麼可能再展現當年的意氣風發。

事實上在麥城之前,關羽就已經呈現出了衰態,戰龐德不分勝負,面對徐晃照樣是慘敗,回想多年前,龐德不過是馬超手下的一個將領,徐晃面對顏良也是倉皇敗退,現如今與龐德交戰賺不到任何便宜,面對顏良的手下敗將徐晃更是一敗塗地,在呂蒙還沒有下黑手之前,關羽的神話實際上已經破滅。

萬夫不擋之勇已經不復存在,又面對馬忠設下的繩索陷阱和鐵鉤面前,毫無防備的關羽自然也失去了還手之力。


遼寧資深球迷


關羽英雄一生,桃園三結義以來可以說幾乎未逢敵手。溫酒斬華雄之後就開始了開掛的人生,跟著毫無根基的劉備四處奔波,為保護義兄之妻身陷曹營,留下了至今我們掛在口頭的一句話: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後過五關斬六將誓要離開對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曹操,定要相守桃園之義。到劉備打下根基,得隴望蜀之時,關羽屢立戰功,所向披靡。此時的他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輕視他人。雖鎮守荊州重地,但不把東吳放在眼裡,視東吳後起之秀陸遜為草芥,致使他大意失荊州,而在四方追兵之時敗走麥城。此時的他已然受傷,內無糧草,外無救援,劉備大兵正在強攻漢中,首尾不能相顧也。這也是關羽未遵守諸葛亮之意,荊州重地,只能聯合東吳以對付曹兵。

再來看猛將趙雲,大戰長坂坡之時,趙雲正當壯年,血氣方剛,身強力壯是一方面,在殺死曹兵大將時得到了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讓他所向披靡。這讓曹操大吃一驚又驚喜異常,如此猛將如為我所用多好!於是下令部隊不可放亂箭,要生擒趙雲。這才是讓勇猛的趙雲七進七出而得以生還的原因。

常山趙子龍和關羽同為五虎上將,兩個人的一生同是罕有敗績。


春來


應:劉備長坂坡一戰被打得屁滾尿流,丟下妻室兒女只顧逃命,本事一件恥辱之戰,反到成就了趙雲,張飛。

趙雲拼命的救了阿斗,得手後肯定跑得比兔子還快,哪來的什麼七進七出這一說,張飛斷後把橋都鋸斷了,說明心裡多害怕曹軍追擊,還大喝一聲嚇死魏將,這本就是形象化,當不了真的,若趙雲,張飛真這麼利害怎麼會輸得這麼慘呢?

關羽走麥城,被伴馬索伴倒,僅幾個士兵就把關羽擒住了,還真像書上形容的萬人敵啊,世界上有一人比萬人的嗎?

恐怕對萬人敵要重新認識一下了,有能耐之人一人可擠萬人的作用到是有的,例如韓信,給他一千人馬,慢慢可以壯大到一萬,十萬,三萬人的部隊可擊敗你十萬大軍這並不是瞎吹,戰場上一個指揮得當的將軍以少勝多的例子太多,萬人敵並非一人能敵一萬人的力量。

關羽走麥城巳山窮水盡,無計可施當然只能當俘虜了,趙雲並沒有什麼七進七出,也無須去探討了。





9紫氣東來


趙雲長坂坡殺入百萬曹軍七進七出,為何關羽麥城被圍卻死於非命?

趙雲在長坂坡面對號稱百萬的曹軍,七進七出全身而退;而關羽在麥城被圍卻身擒被殺。這不是間接說明關羽不如趙雲?還是說關羽年紀大了?


對於這個話題,末將準備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作答。

第一:趙雲七進七出是演義誇大;關羽敗走麥城是真實事件。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下,看劉備已經跑了,便下令追擊。劉備撤退中走丟了妻兒。趙雲義無反顧的去尋找,最終找到了劉禪,也被曹軍發現了。於是趙雲抱著孩子與百萬曹軍短兵相接,最後全身而退。

這只是演義小說的誇張演繹。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餘十萬眾。《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純...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曹公...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三國志.蜀書.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坂,棄妻子難走,雲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

通過相關人物傳記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命曹純帶兵追擊,追兵只有五千。而劉備撤退的隊伍有十萬多人。

想想那個場面,五千人衝散了十萬人的隊伍,人山人海的,一眼望去全是頭。誰還分得清誰是誰啊,一頓亂抓。而趙雲就在混亂中帶走幼子和甘夫人。

我們再看關羽敗走麥城,這就是真實發生的事件。正所謂“劇本難為”,真實發生就是如此,儘管演義再怎麼吹捧關羽,也必須得按歷史流程走。

第二:趙雲七進七出是突發事件,關羽敗走麥城是早有預謀。

我們注意看,曹操南下的時候,已經兵至宛城一帶,劉備才發覺,於是迅速撤離。

曹操意識到劉備準備逃往江陵的意圖,於是立即派兵追擊。

劉備的隊伍走在當陽長坂時被追上,丟下妻兒就跑。

趙雲得知情況後轉身就回去找,找到後把她們帶走了。

一切都發生的很突然,突發事件就會有一個反應過程。曹軍追兵本來就少,他們都忙著抓人搶輜重,十萬人的隊伍啊!他們怎會想到劉備為了逃跑連妻兒都不顧了,就算看到了也只會以為是普通百姓。他們又哪裡想到會有這麼一個不要命的將軍會折回來救人...

這邊是在茫茫人海中抓,那邊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即使趙雲撞到了魏兵,魏兵數量也不會太多(頂多一隊人)趙雲連你一隊人都收拾不了?笑話!


我們再看關羽。

江東孫氏的第一目標就是荊州,早就想取荊州了,奈何一直攻打不下。後來荊州大部分到了劉備手上,雖說孫劉有聯盟,但孫權一直窺視荊州,伺機而動。

直到建安二十四(219)關羽出兵北上,荊州空虛。孫權覺得時機成熟便開始制定進軍方案,試圖奪取荊州。

一旦奪了荊州,勢必就會與劉備撕破臉,有可能劉備會復仇,所以奪荊州的時候還不能讓關羽跑了,以免放虎歸山。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蒙據江陵...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受峽口以備蜀。

孫權那邊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了作戰計劃,呂蒙主攻荊州、陸遜和孫權繞後切斷關羽退路。從孫權他們的計劃來看就是要致關羽於死地。關羽兵敗至麥城時兵不過千,根本逃不出孫權設計的包圍圈。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趙雲那時候年輕力壯,正是巔峰狀態。而後當時正是劉備集團背水一戰的時候,赤壁之戰前期被曹操集團打的落花流水。趙雲救阿斗七進七出長坂坡,背後有張飛,諸葛亮,劉備的軍隊的後援。而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年老體弱,經歷了水淹七軍的,斬龐德的狂傲巔峰期,得罪了不少孫權方面和自己方面的人。可以說是比楚霸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還慘的禁地,連自己方面劉備的義子劉封都見死不救。關羽最終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胡貓192


關羽本來年歲就高,先是中了毒箭刮骨療毒,又輾轉經過長途跋涉,還逢上冬天雪天,呂蒙為周瑜報仇心切一心要關羽死,關羽最後中了埋伏。趙雲正值武力巔峰,目的是救劉禪逃跑,年輕力壯,曹操和他的軍隊的注意力主要在劉備不在趙雲,曹操的軍隊是行進中的年隊隊形力量分散,趙雲二人一騎在曹軍裡沒人注意他們,曹操下令不準放箭只許活捉趙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書有迷信部分即劉禪紅光一現趙雲劉禪和馬從土坑中一躍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