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挖煤農民只剩下半條命 返鄉創業靠養家禽年入3萬 成村裡農業專家


沈冬華說話總是笑嘻嘻,看不出他有憂愁,只是說話斷斷續續,底氣不足,“幾天前,剛賣了20多頭豬,掙了6000多塊,年底掙個兩三萬沒問題。來年多買幾頭豬娃,爭取掙個四五萬,再往大的搞就沒力氣了。 沈冬華捂住胸口,發出劇烈的咳嗽聲,“我這把年紀了,又是個半條命的塵肺病人,已經知足了。一滴露水只能滋養一棵小草,我就這點能耐”。

54歲的沈冬華是江西省蘆溪縣張佳坊鄉三江口村人,他家在村子最北頭的丘陵邊,因為父輩是外鄉人,當年逃荒到了這裡。 父親娶了個腦子不太好使的女人,生了5個娃。沈冬華是家中老大。由於父親去世早,他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

1980年,15歲的沈冬華就跑到小煤窯打工去了,農忙回家種田,幾十年如一日。大概沒哪個女人願嫁給這個瘦小的窮光蛋,沈冬華30多歲還是個光棍漢。 他家確實很窮,找不出幾樣值錢的家當。但這個農民憨厚老實,身上有股蠻勁,幹起活來風風火火,有個礦工就把自己的表妹介紹給了沈冬華。


女方開始不情願,覺得這個男人沒啥本事,嫁給他過不上好日子,並且兩人年齡相差15歲。不過沈冬華腦子還是挺夠用,三天兩頭跑到女方家幫助幹農活,時間長了,丈母孃喜歡上了這個小夥,答應把女兒嫁給他。 2001年臘月裡,沈冬華給了女方家7000塊錢彩禮,在家擺了十幾桌酒席,在他36歲那年終於娶了個老婆,婚後生了一雙兒女。從此,沈冬華打工的勁頭更足了,每天奮戰在下井,媳婦則在煤礦出租屋裡帶娃。

沈冬華髮誓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雖然手頭不寬裕,但新房地基挖好了,從結婚那天就開始動工建設,如今18年過去了,仍是個半拉子工程,中間牆體都開裂了,媳婦老埋怨他就愛“吹牛”。

沈冬華在井下幹了36年,家境也沒好到哪去。2016年,礦上組織大家體檢,這是沈冬華第一次拍胸片。體檢結束後,他被查出患有塵肺病,但沒人告訴他。 有個女大夫看到這個農民太老實,病成這樣子還矇在鼓裡,就勸沈冬華別下井了,“你個子瘦小,並且上年紀了,要注意身體。”沈冬華覺得納悶,大夫說這些幹啥?難道我身體有毛病?但為了供娃唸書,他仍在井下挖煤。


兩個月後的一天,沈冬華突然感冒,咳嗽還帶有血塊,這下他慌了。當地志願者瞭解情況後,免費給他做了體檢,沈冬華這才知道自己得了塵肺病,怪不得女大夫要他別下井了。

一場大病過後,沈冬華徹底幹不動了,身體垮了還怎麼掙錢?他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老家。有人勸他去打官司,塵肺病是職業病,官司打贏了可獲得一定補償。但老實巴交的沈冬華卻認為這是自己的命不好,“找老闆幹啥?如果人家不給我活幹,咋能養家?應當感謝人家,這是命中註定的。”

沈冬華從礦上回來,懷裡只揣了1萬塊錢的積蓄,他是個閒不住的人,一個大男人不能坐在家裡等死。看到村裡有人養魚致富了,他跑去請教,很快就掌握了這門技術。回到家就挖了個一畝大的魚塘。因為是水田,農機使不上勁,他們夫妻倆起早貪黑整整挖了一個多月,並且把周邊小丘陵都整平種植了水稻。


沈冬華念過兩書,但腦子挺夠用,因為家裡窮,買不起管子,他就上山砍自家竹林,2000多米竹竿對接在一起,將山上的水源接到魚池裡,魚池漫灌後又流進稻田,這樣水資源就被充分利用了。 沈冬華花了14000多塊錢修建這個魚池,其中4000塊還是借別人的。他家只有兩畝多承包地,周邊有七八畝耕地全荒了,對方在外打工,沈冬華跑去跟人家說好話,對方看他可憐,連租金都沒要,全讓他種。這樣一來,沈冬華就耕種了十畝水稻。

十幾畝農田每年兩季,年產1萬多斤水稻。沈冬華種的莊稼不是解決家人口糧,而是用來餵豬和雞鴨。走進這個農家小院就像個動物世界,滿山遍野是雞鴨。 雖然新房未完工,卻分成三個區域用來養豬,搞得母親的棺材都沒地方擺放,只好架在豬圈上。沈冬華說養豬學問很大,不能都擠在一起,這幫傢伙經常為爭食打架。

他家西側是一溜子雞圈,飼養的雞鴨很自由,沒人管,天黑了都知道回窩。只是雞圈距離魚池太近,小雞娃不懂事,跑到池邊吃草不慎掉了進去,沈冬華很心痛,又損失了5塊錢。


沈冬華曾經是個挖煤的,如今卻成了農業“專家”,魚池裡的水用來灌溉,打下的糧食用來餵豬,家禽產下的有機肥再用來播種,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去年他花3000塊錢買了一臺手扶拖拉機,有了這個鐵傢伙,家庭循環經濟加速了。

沈冬華的作息時間是早上5點起床,一直幹到天黑。不過,也有“偷懶”的時候,每當他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就要跑回家吸氧,不然身體就吃不消,畢竟是個塵肺病人。 媳婦看他每天在地裡忙綠,心裡非常難過,生怕老公這口氣上不來。但沈冬華卻不以為然,“比在井下挖煤輕鬆多了”。

沈冬華飼養家禽的方式和別人不同,雞鴨魚豬從不喂飼料,全部是自產的稻穀和米糠,或者是上山挖草。他說,從市場買來的飼料不放心,把豬吃壞了倒無所謂,把人給吃壞了,那我還不得去坐牢。


沈冬華算賬方式很簡單,只計算家禽購買成本,不計人力成本,他認為買飼料餵養不划算,一旦豬死了,加上飼料支出,賠的就會更多。他從礦上回來第一年虧損了7000多塊,第二年就翻身了,收入猛增到6000多塊,沈冬華髮展養殖業勁頭更足了。

他家出售的家禽和市場價一樣,甚至把內臟都送人了。媳婦說他腦子進水了,我們飼養的家禽是綠色食品,生長週期比肉豬要多好幾個月,多賣點錢也說得過去。沈冬華說媳婦就是小心眼,女人就會計較這幾個小錢。

確實如此,每逢過年,許多城裡人慕名來到沈冬華家裡買豬肉,價錢和市場價一樣,搞得別人還不好意思,都想多掏幾個錢。 沈冬華對前景非常看好,計劃明年增加到50頭豬,多種點莊稼,哪怕再辛苦一點,爭取來年掙個四五萬。兒子能考上大學更好,考不上就和我一起養豬,人多力量大。等掙了錢就把房子粉刷一下,不要讓人家看到我們寒酸,因為政府經常會帶人來家裡取經。


雖然我們家是個貧困戶,但從沒伸手要政府一分錢,不給政府添麻煩,村裡比我困難的人家還有很多。 媳婦經常嘮叨,“家裡養了這麼多雞鴨,平時自己都不捨得吃,看我老公都瘦成麻桿了,我說殺只雞補一下,但他從不捨得,說多賣幾個錢給娃唸書。”

沈冬華信心十足,如果掙了錢就會去幫助那些困難人家,但我手頭只有兩萬多塊的積蓄,這點錢就很難去幫助別人。我小時候就吃不飽飯,看到窮人就想去幫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