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46億歲的地球共有幾次物種滅絕?
為什麼會出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生物大滅絕是地質歷史時期最重大的生物演化事件之一。地球歷史上,公認的全球範圍內的生物集群絕滅事件有5次:距今約4。4億年的奧陶紀末、3。7億年的泥盆紀晚期、2。5億年的二疊紀末、2。3億年的三疊紀末和0。65億年的白堊紀末。已有研究顯示:生物大滅絕無一例外的都由全球環境嚴重惡化引起。

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加劇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瀕臨滅絕和己經滅絕的物種不斷增多,給全球生物多樣性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也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這就使得許多人產生疑惑:難道人類正面臨“第6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嗎?據保守估計,當今地球上每年滅絕約3萬個物種,這種滅絕速率比史前正常狀態(每年滅絕約3個物種)快了近萬倍,遠遠超過史前任何一次大滅絕事件(Sepkoski,1997)。

按史前5大滅絕強度和規模,認為當今生物界已進入了“第6次大滅絕”時期,甚至認為現代人類才真正遭遇到大滅絕的過程(Briggs,1999)。於是,生物與環境協調發展問題引起了公眾廣泛關注,也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0多億年的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五次大滅絕,生生死死,週而復始,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於是,有的研究者據此推斷:20億年以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社會,但不幸毀於一場核大戰。億萬年的自然變遷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的痕跡。只有少數證據得以保存。而上一次文明的少數倖存者,很可能已經轉化為地內人,一句話,他們認為,地球曾經存在過多次文明,而所有的文明有重複出現的特徵。 

第一次: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事件

時間:古生代奧陶紀末期,距今4.5至4.4億年前。

主要影響:造成了27%的科、57%的屬和60-70%的物種滅絕,是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事件,也是有史以來第二大規模的滅絕事件。這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災難,腕足類、苔蘚蟲、牙形蟲、三葉蟲、筆石類、雙殼類和棘皮類等類群的大量種類絕跡。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奧陶紀的霸主:直角石

原始魚類存活了下來,並在這次大滅絕之後開始繁盛,漸漸取代無脊椎動物主導海洋。

原因:奧陶紀末期,地球出現了嚴重降溫,南極冰蓋形成導致海平面下降,導致淺海區大面積減少,而淺海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大量海洋無脊椎動物尤其是底棲種類消亡。

有專家懷疑這次事件是銀河系內一顆超新星爆炸引發的伽瑪射線暴造成的,但目前沒有有力證據。

第二次:泥盆紀晚期大滅絕

時間:泥盆紀晚期,距今3.75至3.6億年前,可能持續2000萬年。

主要影響:造成了19%的科、50%的屬和至少70%的物種滅絕。海洋無脊椎動物再遭重創,三葉蟲、腕足類、頭足類和造礁生物中很大一部分種類滅絕。無頜魚類消亡,盾皮魚滅絕,“魚類時代”終結。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泥盆紀的霸主:鄧氏魚

在陸地上,這次大滅絕沒有阻擋植物和節肢動物的活躍進化。由於海洋環境的極度不適宜,四足動物乘勢登陸,原始兩棲動物出現,脊椎動物開始搶佔陸地。

原因:這次大滅絕應歸咎於當時長期的不穩定氣候,冷熱變換迅速。其中海水缺氧和海平面下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泥盆紀中期植物非常繁榮,它們的光合作用抽走了二氧化碳,導致氣溫驟降和海水缺氧。

第三次: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

時間:二疊紀末期,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界,距今2.58至2.52億年前。

主要影響:造成了57%的科、83%的屬和90-96%的物種滅絕,其中海洋動物滅絕了96%,陸地動物滅絕了70%,是有史以來已知規模最大的一次滅絕。海洋和陸地的無脊椎動物都遭到了滅頂之災,很多非常成功的無脊椎動物三葉蟲、造礁生物、海蕾和紡錘蟲慘遭滅門;其他生物種類銳減,包括海百合、腕足動物和陸生蕨類;只有少數生物受影響較小,如雙殼貝類。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二疊紀末大滅絕

這場規模極大的大滅絕差點將地球打回寒武紀之前的單細胞生物時代,但對脊椎動物的影響實際較小,海洋裡很多種類的魚類活了下來。這場災難對四足動物的最大影響是導致了陸地生態系統的“改朝換代”,從合弓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主導改變為蜥形動物(爬行動物,包括恐龍)主導。

原因:造成這次大災變的是峨眉山超級火山爆發和西伯利亞超級火山爆發,由此導致了溫室效應、酸雨頻發和海洋缺氧。此外還要考慮到盤古超大陸形成導致的濱海區域縮小、氣溫下降和火山活躍。

第四次: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

時間:中生代三疊紀末期,距今2.01億年前。

主要影響:造成了23%的科、48%的屬和70-75%的物種滅絕。這次事件是恐龍時代的黎明,早期的主龍類、多數合弓動物和大型兩棲動物紛紛滅絕,使恐龍在幾乎沒有陸地競爭的情況下接管了陸地世界。鱷魚接替植龍成為淡水生態系統霸主,直至今日。原始哺乳動物幸運地活了下來,它們將被恐龍壓迫1.4億年。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三疊紀末滅絕的植龍類:鑿齒鱷

魚類和海洋爬行動物都有一部分滅絕,又有一部分出現。魚類的古代種群開始向現生種群轉變,現代意義的鯊魚在這次大滅絕後出現。魚龍和幻龍在該事件中滅絕,蛇頸龍類開始繁盛。

原因:三疊紀末期,中大西洋超級火山爆發,噴出的岩漿覆蓋了7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相當於現在整個歐洲。這次超級火山事件引發的氣候災變就是生物大滅絕的罪魁禍首。

五次: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

時間:中生代白堊紀末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距今6600萬年前。

主要影響:造成了17%的科、50%的屬和75%的物種滅絕。由於這次大滅絕導致恐龍滅絕和哺乳動物崛起,而廣為人所熟知。雖然這次大滅絕是最有名的,但卻不是最嚴重的,相反,從滅絕的科的角度來看,這是五次大滅絕中滅絕程度最輕的一次。

在海洋裡,除海龜以外的所有海洋爬行動物、菊石都消失了;在陸地上,非鳥恐龍全部滅絕了。上述動物的絕滅為哺乳動物的發展騰出了空間,地球歷史由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鳥類是唯一還活著的恐龍,但它們未能像祖先一樣成為地球的霸主。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生物大滅絕

霸王龍和三角龍

原因: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處,這是地球有史以來第二大的隕星撞擊事件,留下的撞擊坑半徑有150公里。這次撞擊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地球連續幾年,有的地方甚至十幾年都見不到陽光,足以導致植物枯萎,整個食物鏈崩潰,大型動物紛紛餓死。

除上述五次大滅絕,歷史上還發生過很多次級滅絕事件,對生物多樣性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如1.2萬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滅絕事件,導致大地懶、劍齒虎和猛獁象等巨獸滅絕;而著名的巨齒鯊滅絕於260萬年前的新近紀—第四紀滅絕事件。

另有研究者稱,由於環境汙染、生境喪失和破碎化、人口爆炸、人類對資源的過度利用等原因,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與前五次大滅絕是地球環境變化導致的不同,這次大滅絕是人類活動引起的。如果我們不加以重視並採取措施,地球上的生物將越來越少,造成的生態災難難以估量。

為什麼會出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進化論還成立嗎?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通常被用來當作否定進化論的證據。

在《物種起源》一書裡達爾文提到,自己的理論中存在幾個很難解釋的疑點:

第一個疑點是,如果物種是經過細微的漸變演化而來,那麼為什麼見不到大量的過渡類型呢?為什麼自然界的物種之間的區別是那樣的明顯,而不是彼此混淆不清的呢?假如說那些過渡類型已經滅絕了,那麼就應該要有大量化石證據,但為什麼沒有呢?

根據達爾文的說法,物種的進化,是隨機變異通過自然選擇作用後累積下來的結果,這種變化是漸進的、連續的,這樣一來,就必定會存在大量的中間過渡物種。比如,目前多數人認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由於進化是連續的,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必定會出現無數介於恐龍和鳥之間的物種,而且這樣的生物應該很多很常見,然而事實上卻根本沒有。

第二個疑點是,像眼睛這樣的複雜器官的生成,也能用自然選擇來解釋嗎?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從邏輯上推翻覆雜器官自然生成的結論。“放屁蟲”的防衛系統由以下部件構成的:過氧化氫和對苯二酚、由外胚層腺體產生的酶觸催化劑、儲囊、括約肌、膨脹器、外排導管。其工作原理是,儲囊中儲存著過氧化氫和對苯二酚的混合物,當發現威脅時,括約肌就會像控制閥一樣打開,把混合物送入膨脹器中,然後再注入酶觸催化劑,引發劇烈的爆炸後從尾部的外排導管精確噴出,噴到倒黴的敵人臉上。

如果這種防禦系統是進化而來的,那麼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應該先進化出能夠攻擊敵人的化學物來。但過氧化氫、對苯二酚和酶觸催化劑只有三種混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發生爆炸,僅僅進化出其中一種來,就毫無作用,它們中的哪一種最先出現呢?而且即便三種化學物質能夠同時出現,如果沒有括約肌這個控制閥門的阻隔,放屁蟲就會把自己炸成碎片,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在還沒有化學武器之前,放屁蟲會先進化出一個控制開關來嗎?

不管放屁蟲先進化出防禦系統中的哪一個部件來,都完全發揮不了作用,不會對它的生存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成為累贅。按照進化論的觀點,這種變異只會被淘汰,而不可能在此基礎上增加更多的累贅,直到最後所有的累贅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而有效的防禦系統。

僅僅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器官,從邏輯上來說都不可能通過自然選擇作用生成,那麼這一選擇作用,又如何能夠自然生成像眼睛這樣要更復雜得多的器官呢?

第三個疑點是,像蜜蜂築巢這樣極其複雜的本能,怎麼可能由自然選擇作用而獲得和改變?

人在一生中會學習很多的本領,這種本領是無法代代相傳的,即便你的英語學得再好,你的孩子也不可能天生就懂英語。蜜蜂築巢也是一種複雜的本領,這種本領為什麼能代代相傳,蜜蜂們不用學習天生就會呢?自然選擇作用能對此作出解釋嗎?

進化論已經發表了150多年,然而達爾文最初的疑惑,卻至今仍然不能得到解決。假如進化論是對的,那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就顯得很不可思議了。

其實除了上面幾個問題之外,還有一件事情對於進化論的打擊更大,那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達爾文認為是持續不斷髮生的隨機變異逐漸積累,最後形成了新物種,那麼可以想象,物種是漸變式進化的,生命由低級到高級依次出現,這個過程發生的時間應該拉得很長。

然而情況並非如此。地球誕生於約46億年前,但物種卻不是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跨度內逐漸出現的。化石證據表明,幾乎所有重大生物類群,都是在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在短短几百萬年時間內一下子突然間冒出來的,這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這是一次生命的壯麗綻放,其規模之大絕對超乎想象,甚至那時候生物的種類,比現在還要多得多。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生物門類,在寒武紀幾乎都能找到;而那時有的生物,有多達20個門現在已經消失了!

如此眾多的生物種類在短暫的時間內集體亮相,這種現象怎麼用進化論來解釋呢?它更像是大自然一次狂放的實驗,是造物主對於物種的集中投放,其中大部分都是不成功的試驗品,不久後就滅絕了,只有少數存活下來,成為後來所有物種的祖先。進化論錯了嗎?生命演化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造物主在集中製造生命嗎?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地球歷史上一共有過幾次生物大滅絕?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成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