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Uber自動駕駛失寵,資本市場耐心殆盡還是Uber幹不了這活?

極客網·極客觀察10月22日,在前不久Uber的第三輪裁員當中,一直被認為是重點項目的無人駕駛部門也逃不過被裁的命運,甚至還成為了此次的重災區。自動駕駛被裁,是資本寒潮下投資方給予那些還未盈利的項目明顯耐心不足?還是他們認為Uber不適合幹自動駕駛?

Uber自动驾驶失宠,资本市场耐心殆尽还是Uber干不了这活?

Uber的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希稱“我們幾個月前就已經在營銷團隊中裁員,最近則在產品和工程團隊中裁員……我們必須找出並消除重複性的工作,堅持高標準的績效,在期望未得到滿足時作出直接反饋並採取行動,以及消除隨著公司成長而傾向於漸漸出現的官僚作風。”

作為全球網約車的巨頭,Uber在擴張的過程中也伴隨著瘋狂的虧損,毫不誇張的說是用“燒錢”的手段打開了市場。Uber 2010年在美國成立,除了在本土佔領絕對的市場優勢之外,短短几年的時間還迅速擴張到了法國、英國和新加坡等多個國家,於2014年進入中國,與本土的網約車公司滴滴展開了燒錢補貼的大戰,隨後被滴滴收購。

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在上市前已經開始獨立運營,並且在其他幾個項目進行大規模的裁員之時,自動駕駛波及的範圍很小,這次主要在自動駕駛部門下狠手,主要也就在於自動駕駛的特殊性,這是一項需要投入巨大金錢去研發的項目,週期長,回報慢,甚至現在還無法找到可行的商業化模式。

在近年Uber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上顯示,網約車以23.48億美元的營收仍然站住Uber所有項目中的主要收入來源,同時Uber的外賣業務雖然同比增長了72%,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在用戶數量上Uber月活躍平臺消費者為9900萬人,同比增長30%。

儘管收入和用戶都出於出於增長的狀態之下,但對Uber來說還是難以抵擋虧損的問題。不管是對網約車這個平臺還是某一個公司而言,盈利都是至關重要的,否則運營難以為繼。

對於Uber而言,想要盈利,只要靠擴張多元化的業務需求,而Uber的自動駕駛就被給予了很大的希望,此前曾經和包括沃爾沃、豐田在內的車企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測試車,同時好獲得過來自軟銀等多個機構的10億美元投資,只要研發成功,就能夠減少來自司機成本的補貼費用。

但從成立至今,Uber自動駕駛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以6.8億美元高調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到與Waymo站立公堂之上,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第一期自動駕駛專利訴訟案,再到高管離職潮……整個大起大落的起伏,也是自動駕駛整個行業的小縮影。

如今自動駕駛在Uber所有業務中慢慢失寵似乎也是註定的事情,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Uber在自動駕駛能力方面的不足。

2018年3月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發生了一起頗為嚴重的交通事故,Uber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上了一名行人並致其死亡,雖然最後檢方認為Uber無責,因為Uber的系統在撞到人之前已經發現了該名行人,但無法開啟緊急剎車,這時候隨性的駕駛員就應該派上用場,但該駕駛員在整個過程中一直用手機觀看電視節目,才導致了此次車禍的發生,可能會由駕駛員負責。

即便如此,Uber仍然深陷輿論的口誅筆伐之中,讓本身就輸掉與Waymo官司的Uber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甚至達拉•科斯羅薩希還曾考慮過要放棄自動駕駛這個項目。

技術研發的問題是自動駕駛的需要攻克的難題。而軟銀等投資的10億美元雖可解Uber的一時之困,但長久來看如果還是沒有取得盈利,融資終究還會成為難題。現在這似乎也變成了所有自動駕駛團隊所需要面臨的問題。

自動駕駛項目直到Uber進行IPO的時候還在公司的份額中佔據了相當的分量,也被Uber認為是扭轉虧損的重要因素,自動駕駛如果真正落地的確會改變現行汽車行業的規則,對Uber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會帶來巨大的盈利空間。

但現在的Uber可能已經等不起了,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競爭對手Waymo已經劃定試點開展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租項目,包括特斯拉也計劃在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都湧上了這條賽道,也註定會擠壓Uber的生存空間。

未來,類似Uber之內的新式“出租車公司”想要降本增效,自動駕駛無疑是一個肉眼可見的好的選擇。雖然自動駕駛目前的發展還處於早期,但如果從現在起就丟棄業務,那麼註定會在未來失去主動,這將是所有出租車運營公司都難以承受的,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