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金庸已然故去,但是留給華人的經典卻是永遠無法磨滅的。

多年以後,我們再看金庸最有名的“射鵰三部曲”,似乎年齡越大,看的時候越有一種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悲憫感。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小時候,看金庸小說,我們看的是其中那些普通少年如何跌落懸崖獲得武功秘籍,成為一代大俠。

長大後,再看金庸,我們卻看到一個一個“一見XX誤終身”的情種如何抱得美人歸,又在一段又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裡,看著別人的故事,想到自己的生活。

曾經看小說看的是故事中的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武林人士,現在看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我們。

而在這許多的武林人士中,有一個我們無法忘懷又記憶深刻的人物——楊康——他是反面的人設,出場即是風流倜儻但又壞事做絕,爭強好勝,不擇手段。

可是,最後,我們才發現金庸小說中的渣男那麼多,只有楊康才是對愛忠貞不渝的專一痴情男。

01、名門之後:生於憂患,時也命也

《射鵰英雄傳》的故事開篇圍繞“靖康之恥”展開,因為丘處機的報國之志和除惡殺敵,讓他一度誤打誤撞地進入了郭嘯天和楊鐵心本來平靜如水的生活。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於是,郭靖和楊康的命運也由此被丘處機改變。這當然是間接的。而真正讓郭楊兩家的命運發生巨大改變的,還是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他導演了一場瞞天過海又英雄救美的戲碼,殺害了郭嘯天,導致李萍帶著郭靖身處大漠度過十八年;欲殺楊鐵心而不得,導致楊鐵心和包惜弱自此分離十八年。

最終,包惜弱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別無選擇”只得住進金國中都的趙王府邸,成為金國王妃,接著便生下楊康。

在大宋與四周虎視眈眈的敵國對峙和戰亂的年代,歷史的浪潮將楊康的命運裹挾著一路踉踉蹌蹌地前行,他無力抵抗,也無法分辨真偽好壞,更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

雖是楊家後代,但到楊鐵心時,只是一鄉村有勇之農夫。但是楊康從出生就在金國趙王府中長大,錦衣玉食,千般寵愛,萬般榮寵。十八年的富家小王爺生活,早已將他平民的血液薰染為貴族的氣質。他玉樹臨風、風流倜儻,認定自己不是平常人。

他不屑於武功和才智超出自己的歐陽克,也瞧不起笨頭笨腦的“大哥”郭靖,他有野心,心智聰敏,自有主張,不願受一般人擺佈。

即便完顏洪烈明知楊康不是自己親生兒子,但在近二十年相處中,父慈子孝,親密無間。當楊康中了歐陽鋒的蛇毒後,完顏洪烈不惜下跪求歐陽鋒解救楊康。

都說,生而不養,斷指可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儘管小說將楊鐵心和完顏洪烈以及大宋和金國對立,但是拋開小說的設定,又有誰能說完顏洪烈對楊康和包惜弱的愛不是發自真心和真情呢?當然,卑鄙如完顏洪烈當初得到包惜弱的做法的確不齒。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時代的洪流是無法改變的,如果說楊康有過一次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那就是18年後,化名為穆易的楊鐵心帶著養女穆念慈在京城,試圖比武招親,但是卻因緣際會地遇到了結髮妻子包惜弱。

在生父楊鐵心和母親包惜弱相認之後,迫於完顏洪烈的相逼,雙雙自盡。楊康親眼目睹親身父母慘死,雖自此確定身世,但是對於一個不到20歲的少年來說,這種打擊是其幼小的心靈無法承受的。

他一方面難以接受自己身為漢人布衣的事實,一方面又加上完顏洪烈多次以利相誘,終究難以自持和難以放棄榮華,明知完顏洪烈是殺父仇人,還執意認賊作父,將雙親血仇拋諸腦後,意圖幫助金國統一天下,妄想有朝一日可以登上金國太子之位。

幼年時遭遇的父母雙亡以及面對平凡帶來的平庸和榮光加身的非凡兩者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楊康的性格和命運變得既敏感又深沉,既善良又狡詐,既軟弱又狠辣,既優柔又果敢。

命運的安排讓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痛哭自己父母的雙亡,也無法猶豫究竟該如何選擇。他只能繼續做大金國的小王爺,因為在他心目中,只有成為大金國的小王爺,他才有更多的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哪怕這種理想被其師傅丘處機和宋人視為漢奸。

似乎沒有人理解楊康的良苦用心,也沒有人能夠認同他作為宋人的身份。

他在一次又 一次的遊走於漢人及金人的身份切換之間,一面做盡壞事,一面又想施展抱負。

但是,正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他的傳記作品《斷頭王后》中寫道:“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所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02、家庭教育:越是渴望關愛,越是遠離親情

對比郭靖和楊康的成長過程。

作為同樣“失去”父親的郭靖和楊康,母親李萍和包惜弱的教育在兩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關於母親對兒女成長的影響早已在心理學中多有研究。而家庭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也更多地讓兩人因為所面對的環境、朋友不同而導致其生活習慣、行為處事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大有不同。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李萍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吃苦耐勞,品行純良,懂得窮養兒子,也時時刻刻提醒兒子要記得仇人段天德,為父報仇。所以郭靖的成長史就是一部笨孩子逆襲的故事,這樣的角色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所描述,也有主角光環。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而反觀包惜弱,人如其名,善良柔軟,溫柔似水。以為丈夫去世,於是就更加疼愛甚至是溺愛兒子,生氣時也是被康兒哄一鬨,甚至耍個小心眼就被糊弄過去了。養父完顏洪烈又對楊康倍加真愛和視如己出地培養。

兩個不同環境和不同境遇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有著鮮明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不同。你不能說郭靖就是十全十美,也不能責怪楊康的壞就是他的本性使然。

有很多網友說,楊康算不上惡人,他詭計多端,是個“極厲害的角色”,但他的武功其實並不強,遠遠次於歐陽克、彭連虎等人,他雖然通過暗算殺死了江南七怪中的韓寶駒,其實他武功甚至不如江南六怪中的任意一個,更不必言及郭靖了。

楊康自小便以金國小王爺完顏康的身份長大,相貌堂堂而生性風流驕氣。丘處機因和江南七怪有十八年之約,要找到郭楊二家後人並授以武功一較高下,在找到楊康後便在金國王府內傳授武藝,因教內諸事繁忙,是以丘處機除傳授武功外,忽略了“品德至上,武功乃次”的重要,因此未對楊康的人格多加註意。其後更結交江湖上三教九流之輩,並在王府內向躲藏其中的梅超風學得“九陰白骨爪”。

儘管郭嘯天和楊鐵心兩家都是遭遇了同樣人的算計而遭遇不幸,但是家庭教育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兩個人不同的性格使然。這一點就好比是郭靖和楊康都是彼此的鏡子,然後一個試圖要改變另一個,最終也是徒然費力,一拍兩散。

因為他們所走的路是截然不同的。

完顏洪烈在暗地裡主導了他們的人生,直至多年以後郭靖報了父仇,心中仍不免悵然所失。那時的郭靖已是三軍之帥。

心理學上有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叫創傷後應激障礙。它的典型定義是:“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而楊康的心理在經歷了父母自刎於面前,得知養父就是真正的兇手,自己的身世後的一系列應激反應讓他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從內心真正緩過來。於是,他就比小時候更渴望擁有權力和金錢,因為他更深刻的明白,只有擁有地位和財權才能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射鵰英雄傳》中有一段對楊康內心的描寫,

儘管完顏洪烈毀了楊家,但楊康並不知道“楊家”,儘管身上流著楊家的血脈,但在楊康的心中,他的家人只有母親包惜弱,父親完顏洪烈。王府養尊處優的生活,早已把楊康完全變成了“完顏康”,這也導致了楊康和師父丘處機的強烈對立。楊康是恨生父楊鐵心的。十八年來楊鐵心從未盡父親的責任,到頭來卻累得母親慘死,還打攪他的富貴生活。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金庸先生給了郭靖更多的空間,來完善他的俠之大者,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的波瀾壯闊。

楊康沒有這樣的機會,一直都沒有。

03、情迷念慈:一生之幸,亦是悲劇的開始

楊過的幸運從比武招親遇到穆念慈開始,可是他一生的悲劇似乎也從遇到穆念慈開始。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對於一個如今來說是富二代的紈絝子弟來說,楊康的愛情和婚姻本該是轟轟烈烈,門當戶對的大家閨秀和名門之女,可是,偏偏她遇到了一介草民的穆念慈——來自鄉野、生身父母去世、被楊鐵心收養、相貌平平。

何其有幸,穆念慈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楊康的野性。

楊康俊朗的外表是吸引穆念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比武招親上一抱脫花鞋,拋媚眼勾盡女人心,楊康僅是一投足,一眼神便將穆念慈的心定下來,讓穆念慈不由自主夜約王府。

似乎是冥冥之中的註定緣分。楊康明明有很多種選擇意中人或者門當戶對結婚對象的條件和機會,可是他卻偏偏只喜歡一見如故的穆念慈。而穆念慈似乎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機會,但是她也在與楊康的交往中,見過了楊康被逼害人的一面,苦苦相勸,多次分手,但是最終又為了楊康而一意孤行。穆念慈懷了他的孩子,後經郭靖、黃蓉二人取名為楊過,字改之。

何其悲哀,不對等的愛情和婚姻又註定了最終的悲劇結局。

金庸表面上是武俠巨匠,其實他更是一個真正的情場肆意縱橫的作家。他將自己的小說用武俠的外殼包裝情感的內核,沒錯,是情感,而不是愛情。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好看,在於他寫的是人的感情。感情比愛情更加複雜。

所以,楊康對穆念慈的愛情更多的是將對父母更多是對母親的愛投射到一個和母親很相像的女子身上。他雖然壞的透頂,但是卻對自己的母親言聽計從,從不反抗,對心愛的念慈一心一意,從不在感情上欺騙。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金庸的眾多武俠小說中,不乏韋小寶這樣的傳奇人物最終抱得七個夫人,也有如張無忌一樣糾結於四個性格各異的美女之間猶豫不決,後來的楊過身邊也圍繞了那麼多“一見誤終身”的各色美女,還有灑脫的令狐沖、風流的段譽、多情的胡斐等等都有過多個心儀的對象和豔遇,哪怕是郭靖也遇到了華箏和黃蓉兩個對他一心一意的女子。

你可以說他們是情場老手,愛情事業雙豐收,但是卻也有另外一個不得不承認的身份——渣男,但是似乎只有楊康擁有可以媲美以上豔遇的男主角的容貌才智地位及權利的資本,卻單單一生選擇一見傾心的穆念慈。

於是,愛的悲劇也由此註定。

楊康對穆念慈的愛絕對是真。只是對權利的慾望讓他不得不對穆念慈去真存偽。

真真假假,讓穆念慈幾度傷心。楊康幾番甜言蜜語,讓穆念慈又心甘情願起來。最後,就算穆念慈知道楊康真假交織、無數次欺騙她,也無力去抗,因為愛一個人入心入骨,就難以改變,只由隨他牽引。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楊康總是很合適宜地給穆念慈一些表示。當楊康為了穆念慈,設計弄死歐陽克,動真格親吻穆念慈及至結婚,給她吃下最真的定情丸。誰又能說清這究竟是真還是假?

很多時候,真偽交織的楊康,連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的真與假。身在紅塵中,楊康有很多的無奈和身不由己,可是他對穆念慈的愛卻是真切而唯一的。

04、人性之慾:渴望權勢,終被權勢所傷

有人說,楊康算不上大惡人,有情,有抱負。只是殘酷的現實抹殺了他的真。離開王府,爹孃雙雙去世,他變成一無所有之人,穆念慈的極力為生活奔波的勞累,以及被旁人的奚落,更增添刺傷他的自尊心。他再也無法忍受,所以,他只有抓住完顏洪烈這根金稻草。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他的人生一波三折,經歷極度迷惘——洗心革面——極度落差——再度失足——幡然醒悟,楊康走得冗長而沉重。

多年以後,我們才發現金庸小說中的渣男那麼多,只有楊康才是真正的專一痴情男,對愛忠貞不渝。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很多男主角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憾的,韋小寶沒有武功、張無忌優柔寡斷又從小失去父母,喬峰因為身世而一生坎坷自殺,段譽為人痴情卻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又是其妹妹,楊過又失去了一條胳膊,或是出生即父母雙亡、妻離子散等等,不一而足。但是這並不妨礙金庸對很多男主角的厚愛有加,讓他們在不完美的缺憾中又擁有最終的幸福。

可是,偏偏對楊康(其實《射鵰英雄傳》應該算是雙男主)恨意滿滿。這也從反面應證了金庸對郭靖的厚愛是所有男主角中最深的,郭靖除了憨厚木訥,近乎完美到無人可抵——俠之大者,幾乎可以媲美成吉思汗——他不願意郭靖有任何的瑕疵和汙點,甚至一度在遭遇種種險境時不能死去,如果最終不是歷史的洪流將郭靖裹挾而亡,郭靖甚至可能會出現在“射鵰三部曲”的《倚天屠龍記》中。

楊康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楊康的悲劇固然有自身的心魔作祟,更多也是時代和環境的悲劇造就。

楊康內心的矛盾和命運的捉弄緊密結合。直到身世公佈,真相大白於天下,他也進入了一個“矛盾期”。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一個不足20歲的青年,如何承受巨大的變故?他的眼神中,對除了養父生母之外的人都充滿了不屑,只有在面對穆念慈的時候,才會偶爾露出一絲絲初戀的羞澀。

經歷如此複雜的內心掙扎,是不是此時讀者和觀眾也可以拂去那些對楊康的指責,拋開小說設定的歷史背景中的人設,而不再厭惡和憎恨這樣的楊康?

經歷如此複雜的楊康,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人性的光與暗也將他時而映照的光彩熠熠,時而又處於黑暗的陰影中喪失人性中的善良。

他曾經一度在穆念慈的勸說中,希望和楊鐵心父子相認,但又無法捨棄自己的父王;他希望能做個宋人。和心愛之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又無法容忍宋人的自暴自棄;他希望和郭靖兄弟相處,但是性格上的差異使他根本不可能和郭靖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和好兄弟。

因此,他周旋於各方,始終在左右搖擺,直到最後,被那些無知的宋人深深的刺傷自己追求上進的自尊心。他認為,宋朝之所以衰落,完全是不思進取,他覺得只有力量才是正道。而能夠給它力量,滿足他的征服感的只能是強大的金國。所以,他還是回到了金國。

再讀金庸:渣男何其多,為什麼只有楊康才是忠貞不渝的痴情男?


一個人,從窮日子走上富日子是一種夢般的嚮往,從富日子走向窮日子卻是一種折磨。郭靖從小在大漠黃沙中度過,吃得了各自苦,受得了各自痛,但是楊康是尊貴的小王爺,最終淪為街頭賣藝,內心多少有些不平衡的,何況楊康生性清高孤傲,這樣的落差更促使楊康在真偽中交織,痛苦,迷茫。

金庸對楊康的刻畫以及苗僑偉演繹的楊康,很好地詮釋了這種複雜的人性和性格的矛盾體,也就註定了楊康生活在亦真亦假中。

直到最終害人害己,報應來臨時,他依然掛念著心愛的穆念慈,想起了慘死的母親,直至見到穆念慈來鐵槍廟看他時,他都不願意讓心愛之人看到自己最狼狽和無助的一面。

你可以說他惡有惡報,自食惡果,也可以罵他認賊作父,貪戀權貴,可是,他的一切命運都早已註定,他也無法憑一己之力改變,只是他的愛太過短暫,如煙花般絢爛,可是又如煙花易冷,開到頹靡便是璀璨。

愛而不得和得而不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很不幸,楊康兩者兼而有之,可是又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金庸才會寫出《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來彌補對楊康的虧欠吧。

正如楊康死後的殘餘遺骸最後被郭靖埋葬在廟外,墓碑起先是由丘處機所立。墓碑上刻有“不肖弟子楊康之墓,不才業師丘處機書碑”,以彰師徒兩人其過。

時也命也,愛也恨矣。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