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閆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授、新加坡博維管理諮詢首席管理導師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如果你只會管理人,不會領導人,就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其一、在組織中你最忙你最累;管理者推一推、員工動一動,員工更沒有自覺完成工作的主動性。

其二、你很難在組織中樹立起威信;管(控制)是樹威,理(引領)是立信,管理者一味的控制,員工表面上怕你,背地裡順而不從的事情就會發生(即消極怠工、抱怨等負面情緒)。

其三、難以激發員工自動自發的工作熱情與主動性;

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改變,而又沒有人會拒絕自己改變,管理是在改變人,領導是讓員工自己學會改變。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管理的意義與定義,大多是由西方世界引進過來的,近幾十年中國的管理界受到西方科學化管理體系的衝擊很大,這也並非完全是件壞事,至少是填補了中國式管理容易忽視的真空地帶,然而任何事物過猶不及,都達不到想要的結果,我們必須撥亂反正。

管理學是從西方工業革命之後,才漸漸出現的,然而中國並沒有經歷工業革命,中國式的管理是由政府及軍隊延伸過來的一套人性化管理體現。西方管理學非常強調對‘事’的管理(如:計劃、協調、控制、指揮等職能),容易忽視對人的關懷與輔導;而傳統中國式的管理恰恰相反,非常重視人的因素,卻往往容易忽視對‘事’的梳理。所以,中西方管理學之間能達到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之功效。

近代管理界越來越重視管理者‘領導力與自我修煉’方面的提升,因為管理的本質是控制,而在不確定的信息時代,管理者越想控制,就容易失控,特別對於員工來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而組織要想最大限度的激發員工的內在潛力與主動性,就必須完成從管理到領導的轉變。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一、管理與領導的區別

領導與管理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部分,各有各的功能與特徵。管理就是通過對人、事、物等資源的有效計劃、協調、控制與指揮等職能,最終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而領導的主體是人,管理對物會比較有效,但是對人則不盡然,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情願被管的,所以你越想管他,他就越反抗,你自己也會越來越累,所以,管理者只有重視領導‘人’,才能充分的發揮人員的潛能。

管理的本質是控制,是以管事為主線,目的是提升組織的整體的工作效率;

領導的本質是激發,是以理人為主線,目的是激發員工自動自發的工作熱情與主動性;

所以,我經常講:“領導重人性,管理重製度,員工重技術”。管理重在事理(即對事的梳理),領導重在激發人性(即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二、管理標準化、領導人性化

管理有固定的衡量標準,領導則沒有,需要領導根據環境及管理對象的變化而適當應變。

西方管理學一般是管理與領導不分的,管理也是領導、領導也是管理,混在一起,因為西方科學化的管理體系是經過工業革命之後才逐漸完善的,所以,西方管理更希望他管理的對象是‘物’而不是‘人’,西方管理界流傳著一句話充分的體現了這樣點,即我只需要一個雙手,你卻給我整個人。

中國人則比較喜歡把領導和管理分開的,管理是以事為本,領導是以人為主軸。如果用管理‘物’的方法來管理‘人’,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物有物性,人有人性,是有區別的。

其一、‘物’不會有情緒,可以任你擺佈,人則不同,如果你不尊重他,即使你是對的,他也不會用心的去做工作;

其二、中國的企業領導一般是不做事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核心職責是帶領人,而非管理物,所以,選對人、用好人是領導的第一職責。我在領導力的課程中也經常講到:“推進事情之前,首先要先推進人”,而推進人就要尊重人性,尊此道而行。

識人之能,用人之長,容人之短。

經營好一個組織,對事重視,或者對人重視,都沒有錯,錯的是你只重視其中一項,因為,人和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三、管理是硬實力,領導是軟實力

領導是對人的研究,對人性、組織文化,工作的動機等方面

管理是對事的研究。對組織系統、流程、標準及制度的執行、落實、推進等方面。

在過去由於系統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比較慢,所以管理、控制、指揮、執行等職能成為組織經營的核心,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市場變幻莫測,各個行業的經營系統迅速更新迭代,導致組織的經營者越想控制,反而越容易失控,所以,組織的經營者要敞開胸懷擁抱這個時代,才能引領這個時代,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管理是依靠硬知識,即固定的管理流程和標準,並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領導是依靠軟知識,即引領方向、文化,提升組織力,並做對事情的能力。特別是領導人在做決策時,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標準,即使同樣的背景、數據和硬知識,不同的人做出選擇也會完全不同,更嚴重的是你不能說誰對誰錯,甚至多數人覺得正確的,反而是錯的,這就對組織的領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敏銳的洞察力、決策力、組織力、人格魅力等)。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四、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

領導者不要過於理想主義,更不要簡單的認為有‘道義’就可以感召一切,道義只能感召以少部分人,卻不一定能籠絡大部分人,因為,‘人以利動’是人性的基本事實,唯有‘集眾人之私者,方可成一人之公’。

品德高尚可以讓人尊敬,卻不一定能讓人服從。

劉邦問陳平:“我與項王有什麼區別?”陳平回答說:“大王粗野傲慢,項王謙遜有禮。”劉邦又問:“那你為什麼棄項王而歸我?”陳平回答:“對於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恩賜,項王則很少封賞。”

韓信這樣評價項羽:“項王對待長輩謙恭,對待弱者仁慈,對待病者體恤,但這不過是婦人的美德。項王對待立功的健兒吝於賞賜,對待勇武的壯士不予提拔。因此,英雄豪傑終究要離他而去。”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做事情不是追求理想,只是討生活,畢竟英雄好漢也有老婆孩子,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鹽。

所以做人固然要品行端正,做事卻要靈活變通,‘人以利動’,這是基本的人性事實。道義可以感知少數人,卻不一定能籠絡大部分人,品德高尚可以讓人尊敬,卻不一定能讓人服從。

名與利是驅動人的兩大核心利器。‘利’可以改善人在現實生活中對物質的需求,而‘名’卻可以讓人在精神世界中得到滿足,員工可以隱忍工作中的勞累,卻無法面對精神上的貧瘠,所以,領導人一定不要忽略員工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本文閆明老師原創,勿侵權)

領導VS人性:‘管’是控制,‘領’是激發 乾貨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精選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