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前段時間,傳聞鞋圈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地震。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據說,球鞋市場價普遍下跌 7% 左右,個別熱門款的跌幅更是達到了 70%……球鞋價格的突然下跌,將炒鞋一族團結到了“天台”上,鞋圈哀鴻遍野。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一張被傳模糊的截圖

球鞋真愛粉們紛紛感嘆:

我們多麼希望那個鞋子不炒、不囤、不倒的鞋市年代迴歸呀,那時候大家簡單而純粹的熱愛著,那時候只有溫暖和熱愛……

讓那個鞋子不炒的年代迴歸,是很多真愛粉的願望,也是整個行業應該努力的方向。

早在今年 7 月,作為潮流電商平臺的毒 App ,公開對炒鞋現象表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點名表揚。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毒App 為什麼會提出“鞋穿不炒”?不靠炒鞋賺錢的毒 App 背後有啥運營策略呢?

我和鞋圈資深玩家小張聊了聊,並深入研究了下毒 App ,發現這事兒不簡單。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毒App為啥主動提出“鞋穿不炒”?

很多人看來,交易平臺或許也是炒鞋的獲利方,為什麼還會主動提出“鞋穿不炒呢?事實上,這對毒 App 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為什麼呢?

1、炒鞋,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

宏觀上看,炒鞋是一個雙輸的遊戲,在炒鞋的世界裡,沒有贏家。

首先是韭菜們。

韭菜們生來就是被割的。他們看到炒鞋很火很賺錢,什麼“ 25 歲,靠炒鞋年入百萬;賣一雙鞋賺 24 套房……”很心動,也想去試試。

然而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場,鐮刀還沒拿起來就反被割。據媒體報道,在球鞋市場中,10 個玩家 9 個虧,虧的基本上都是韭菜。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其次是鞋販子和資本大佬們。

鞋販子也有被坑的時候,而且還經常被坑。因為很多鞋販子對鞋並不是很懂,只知道跟風操作,聲稱只要能看懂 K 線就可以,也因此經常被莊家的製造的火爆假象迷惑,買在了價格高位。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鞋圈風險很大,永遠都不知道泡沫會在什麼時候破裂,也有很多不可預測的災難。有時候資本大佬也會玩脫,一頓操作猛如虎,回看賬戶兩毛五。

最後是平臺。

炒鞋文化的擴散還會傷害到真正想要構建潮流文化的平臺,無腦炒作玩家可能今天掙到錢明天就跑了,這對平臺的傷害是極大的。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除此之外,炒鞋玩家的湧入,會讓平臺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甚至還會導致平臺目標用戶(真正熱愛球鞋的用戶)的流失。

2、尊重球鞋文化,讓商業模式可持續

除了宏觀上的社會責任外,微觀來看,毒App 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鞋穿不炒”是必要的。

大家想想看,毒App 的本質是什麼呢?內容社區+交易撮合平臺。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平臺的商業模式是可持續的,而炒鞋不可持續。

因為炒鞋風氣帶來的都是黃牛、韭菜和騙子,建立不起良性的社區文化。毒App 如果因為這些人把名聲做臭了,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玩家來了,也就沒有多少真實交易。

講道理,反對炒鞋、和炒鞋玩家正面剛,毒App 一方面尊重了球鞋文化,為球鞋愛好者們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另一方面

俘獲了真正的球鞋玩家們的心,增強了這部分用戶的忠誠度,而這部分用戶才是毒App 的目標用戶。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不靠炒鞋賺錢,毒App有啥運營奧秘

據媒體報道,今年 4 月,毒App 最新一輪融資後估值已超 10 億美元,正式開啟獨角獸之路。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毒App 就迅速成長起來,背後離不開它的社區建設和增長策略,可以說,毒App 在平臺的運營上下足了功夫,那麼它都是如何做的呢?

1、潮流ICON和KOL入駐社區,潮流品牌首選運營陣地

去年 IG 奪冠的時候,王思聰發了一條微博,給粉絲送福利的同時,還順便安利了他一直在用的毒 App。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這條微博在當時就是 200w+ 的轉發量,毒App 用戶量也因此迎來了增長高峰。再加上雙十一的活動加持,毒App在當時一度排位App Store下載量榜首。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自此之後,還有作為國潮代表的李寧入駐毒App,更有羅志祥主理品牌#GOTNOFEARS#選擇在毒App 全球首發。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還有被潮流圈內普遍推崇的國潮品牌TAKA ORIGINAL、隱蔽者、GUUKA等都以品牌直接入駐的形式在毒App 售賣。一時間,毒App 成為潮牌發售,品牌運營的首選陣地。

2、鼓勵用戶UGC,增強用戶粘性

作為潮流愛好者平等交流的社區,毒App 必須有著良性的社區文化,才能保證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

而社區文化的創建和維護,需要毒App 的 PGC 和 UGC 共同加持。

在 PGC 上,毒App 上主要有行業最熱資訊、達人問答以及發售日曆等專業信息,一方面培養了用戶在在毒App 上看潮流資訊的習慣,另一方面可以讓小白用戶快速瞭解潮流行業。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最熱資訊、達人問答以及發售日曆

毒App 上面大部分用戶都是流行文化的愛好者,討論的都是球鞋裝備、搭配心得、街頭文化、時尚藝術等。

資深球鞋玩家小張表示,他平常除了會用毒App 看看資訊之外,還會經常學習達人們的穿搭分享,感受潮流文化,並且很多球鞋愛好者真的是在分享潮鞋上腳的圖片或者視頻。

事實上,毒App 上面大部分內容都來自 UGC ,比如買家秀、話題 tag 打卡、球鞋開箱挑戰等。話題基本上圍繞著穿搭、出行遊玩、興趣愛好等內容。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話題引導·圖片來源毒App

反觀某些交易平臺,充斥著各種炒鞋引導性詞彙比如內容話題:“沖沖衝”“理財”“今日入哪款理財產品”等,相比之下,毒App 作為行業老大哥堅守在了最基本的底線。

除此之外,毒App 官方會經常做一些引導用戶參與的活動,鼓勵用戶產出內容,比如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毒App 還在平臺舉辦了#假期攝影大賽,送無門檻優惠券活動,活動設置也很低門檻,人人都可參與。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官方活動引導·圖片來源毒App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引導用戶參與話題,引導用戶分享穿搭,讓圍觀用戶投票等。對於還沒有在平臺消費過的新用戶來說,就算不買也能看看,甚至參與其中。

毒App 的這波操作不僅有利於小白用戶的成長,還能俘獲資深玩家們的心。如此一來,用戶在做消費決策前去毒App 上面做功課,然後就會在無形中被轉化。

3)扼殺“雲炒鞋”,科學種草並轉化

什麼是“雲炒鞋”呢?簡單來說炒的鞋完全可以不經過賣家之手,變成了類似股票市場的交易模式。以前的黃牛多少還是有交易的,而“雲炒鞋”實際上是沒有真實交易。

比如國外的炒鞋平臺 Stock X,以股票交易所的形式,通過 24 小時交易額創立了Jordan指數、Nike 指數和 Adidas 指數,甚至還和股票一樣有買賣盤口。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左K線圖,右買賣盤口

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使得球鞋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當漲跌幅在 App 內被實時呈現,球鞋市場可以給你帶來如股市一般的刺激。

更有國內一些交易平臺的「閃購」服務,無形中支持“雲炒鞋”,買賣雙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權,卻不見真正的球鞋。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據知乎用戶@李俊 透漏,「閃購」根本不要實體的貨物,某平臺在 618 期間,阿迪達斯 YEEZY350 純白配色曾一度被瘋狂掃貨 7W 餘件,而且百分之九十都是 40 碼,這個現象或許可以用有人掃貨來解釋……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掃貨鎖單·圖片來源@之乎用戶李俊

掃貨在某種程度上被稱之為鎖單。鎖單簡單來說就是莊家把熱門款的鞋某一價格檔位全部買下,韭菜們入場後只能以更高的價格成交。這個時候莊家再瘋狂拋售,稱之為砸價。頗有炒股的意味。

相比於實物炒鞋,“雲炒鞋”存在著更大的金融風險。

所以,毒App 自始至終並沒有開放任何虛擬交易的入口,從源頭上扼殺了炒鞋常見的鎖單、砸價等常見手段,抑制炒鞋。

資深玩家小張表示,相比於某些交易平臺,毒App 真的很良心了,從來沒有看到毒App 有過所有權交易、K線圖等和買鞋無關的功能。並且毒App 還會在商品詳情頁上強調:商品價格由市場供需決定,可能存在波動,請理性消費。

在交易上,毒App 每一筆交易都會出倉發貨,從這個物流記錄可以很直觀看到

“賣家——平臺——買家”的交易過程。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賣家——平臺——買家”的交易過程·來源毒App

更貼心的是,平臺還會在鑑定過程中及時給用戶反饋問題。玩家小朱和我分享了她在毒App 的一次購物經歷,當時她的衣服包裝破了一個小洞,平臺還讓她確認是否介意,然後待賣家確認後才發貨。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另外,毒App 對賣家的入駐審核和管理都很嚴格。

對於超時未發貨、虛假髮貨以及貨不對版等問題,毒App 將直接扣除賣家保證金,並關閉訂單,到付退還平臺收到的賣家貨品;同時毒App 為了抑制炒賣行為,還大幅提高保證金比例,提高賣家惡意違約的成本。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炒鞋背後真面目 毒APP:“抑制炒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結語

在炒鞋盛行、“雲炒鞋”氾濫的當下,最受傷的除了韭菜們,還有那些真正熱愛球鞋的人。

對於球鞋,真正的愛好者們購買的原因主要是源於對球鞋背後的文化理念,精神信仰的熱愛與追求。但虛高不下的市場泡沫讓他們的這一追求變得“銅臭”無比,甚至讓一些真正想要買來穿的人望而卻步,心灰意冷。

所以,率先提出“鞋穿不炒”的毒 App,會讓熱愛球鞋的人對它更信任。可以說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了。

現在來看,毒App 已經是一個潮流生活的陣地,在這裡面都是熱愛潮流,懂得潮流的人,毒App 如果能把這個做好,未來在商業模式上是很有想象力的,而這需要運營者剋制誘惑,不要掙快錢(引導炒鞋),支持炒鞋無疑是釜底抽薪,飲鴆止渴。

“作為球鞋愛好者,我真心希望球鞋市場能夠更加規範,各大平臺“鞋穿不炒”的呼籲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腳踏實地的去踐行!”

這是來自資深球鞋玩家的呼籲,更是整個行業希望看到的。

最後,希望反對炒鞋的小夥伴們轉發出去,呼籲大家一起抵制炒鞋,還鞋圈一份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