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01 前言

汽車是民用工業領域最為複雜的產品,集機械、電子、軟件為一體,技術含量之高、供應鏈之複雜,是其他產品無法超越的。

通常評價一個國家的汽車實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汽車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是汽車供應鏈的發展狀態。

汽車品牌上:在新中國70年的發展過程中,自主品牌穩步發展,國內銷量佔比達到38%左右,但是在國際市場影響力仍然太低,有長足發展空間。

汽車供應鏈方面:中國的汽車供應鏈發展狀態比汽車品牌發展狀態還要糟糕。

本想著通過汽車的四化彎道超車,結果在汽車自動化發展的第一步L2階段,就已經被國外供應商壟斷。

02 自主品牌的L2駕駛技術來自何方?

最近幾年的自主品牌汽車,只要超過10萬的,如果沒有配置L2自動駕駛功能,都不好意思出來打招呼;自主品牌成為了中國汽車L2技術普及的急先鋒。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L2自動駕駛定義:半自動駕駛,實現汽車多項功能的自動操作,少部分功能任然需駕駛員操作,主要功能包含:ACC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主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等。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自主品牌龍頭吉利的SUV星越,全系標配L2自動駕駛功能;吉利帝豪GS,在高配上配置了L2級駕駛輔助;吉利繽瑞,也在高配上配置了L2技術。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長安汽車在去年10月的投資互動平臺上透露,其L2技術已實現量產,集成了ACC、自動泊車等關鍵技術,並將在CS75和CS55上先行配置。

而作為中國SUV龍頭的長城,同樣在大力普及L2自動駕駛技術。在長城VV6上,除了最低配,實現了標配 L2技術;而最新推出的哈弗 F7,在13萬以上的版本上均搭載了 L2 自動駕駛技術。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在眾多中國主流自主品牌發佈的產品中,宣稱已經達到L2自動駕駛的背後,卻有著同一家外資巨頭:德國博世。

中國大部分的自主品牌所搭載的L2自動駕駛系統,都是與德國博世“聯合開發”,其實就是“拿來主義”。

在聯合開發過程中,博世幾乎提供了L2自動駕駛全部的一整套技術打包方案,包括雷達、攝像頭、控制器、軟件算法等,自主品牌的主機廠僅需要提需求、配合標定等。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外資巨頭博世,早已完成了全面的自動駕駛戰略佈局,並在L2階段就已經佔領了大部分的國內市場市場。

對於自主品牌,與博世這樣的成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進行聯合開發,是投入最少,風險最小、效率最高的途徑。在產品大批量的均攤下,博世提供的L2駕駛系統已經可以覆蓋10萬元級別自主汽車市場。

除了上述提到的汽車品牌,還包括威馬、榮威、寶駿等,均採用了博世提供的整套L2解決方案。

03 中國汽車產業鏈現狀全景

中國汽車的產業鏈發展狀態,用一句話概括:

非核心零部件產業鏈發展規模大,利潤低;核心產業鏈基本被外資壟斷,突破難。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一輛汽車上大概裝配有超過1500個零部件,而散件總和超過2萬個;可按如下分解:

外飾部分:前、後保險槓總成等。

內飾部分:頂內飾、門板、地毯等。

照明:前、後大燈閱讀燈等。

底盤模塊:前後橋總成、傳動軸、剎車系統、燃油系統等。

大功能件:前後玻璃、門玻璃、天窗系統、氣囊、電器系統等。

電子模塊:娛樂導航系統、輔助駕駛系統、發動機控制系統等。

每一個零件的質量穩定性決定汽車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的質量可靠性。

對於汽車發達國家,零部件和整車產業鏈產值比一般為1.7:1,而我國只有1:1;從產值上看,我國的零部件產業鏈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2017為例,汽車整車及其零部件進口總值居然是我國進口的第二大類工業品,僅次於集成電路。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中國的汽車產業鏈都集中在哪些領域呢?

汽車內外飾領域是中國的強項,其中延鋒偉世通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世界零部件百強榜中位列16位,主要生產儀表板、門內飾、保險槓、座椅、方向盤等。

鋁合金車輪領域,代表企業為中信戴卡,佔領了國內50%市場,國際20%市場。

各類裝飾條、密封條、座椅骨架結構件等,代表企業和敏實集團。

以汽車傳動系統中的非核心部分,主要代表企業萬向集團。

還有就是汽車玻璃領域,著名的福耀玻璃。

安全氣囊領域,代表企業寧波均勝;寧波均勝是筆者最看好的零部件企業之一。

自主品牌L2駕駛技術,嚴重依賴外資,中國汽車核心產業鏈失守

而在天窗系統、底盤系統、燈具、汽車電子、ESP及制動系統、發動機電噴系統、汽車輔助駕駛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領域,幾乎被外資壟斷。

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成就與現狀分析》中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外資零部件企業平均利潤率達到10%至15%,而大部分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利潤只有2%至3%。

筆者認為,在汽車產業鏈的核心領域,對中國企業而言還是接近空白,有很大發展潛力。

04 綜述

中國汽車零部件核心產業鏈,基本還處於被外資壟斷狀態。

本想通過汽車轉型彎道超車,結果在最核心的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才走到L2自動駕駛的第一步,就被別人壟斷。

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的建立,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發展和積累。

希望我們在汽車品牌發展的同時,更能靜下心來,在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上,能腳踏實地的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