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有朋友在問,假如把喬峰放在《射鵰》或《神鵰》當中,他將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在許多讀者眼中,戰無不勝的喬幫主,就是天生的戰神,因而無論將他置放在哪個時期,他都將會是無敵的存在。羽菱君雖也是喬幫主的忠實粉絲,但實際上這樣的論斷,卻有太多個人崇拜的色彩在裡頭。喬幫主的武功確實很高,他的臨場應變能力也超群,再加上實戰經驗豐富,我們在《天龍》裡,很難看到他的敗績。不過,假如喬幫主穿越到“射鵰”與“神鵰”兩個時期,在羽菱君個人看來,他雖能毫無疑問地戰勝前五絕,但卻不大可能是後五絕的對手。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一.喬峰若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以他的實力絕對能夠勇奪天下第一。

雖然金庸先生在兩次修訂中,都在不斷地削弱喬幫主的實力,比如到了新修版小說中,評論喬峰戰勝一些內力強過自己,外家招術精湛過他的高手這樣的旁白,還有用“降龍掌”打斷掃地僧幾根肋骨這樣的設定,全都被刪掉了。但無論怎麼刪改,卻仍然改變不了喬峰有勝無敗的戰績。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喬峰的武功根基太過牢固了。

喬峰有過人的武學天賦,再加上玄慈因為自認對不起蕭遠山夫婦,為了彌補過錯,執意要把喬峰培養成一位英雄人物,因此將喬峰引上了學武之路,讓他得以人盡其才。在喬峰七歲那年,玄慈就託付玄苦大師暗中傳他武功,少林傳統,練武先內功,由內而外,再修外功,因此喬峰自小便修煉到正宗的少林內功,練就了一身深厚的內力。到他十六歲,玄慈又讓汪劍通收他為徒,入得丐幫,喬峰不但從傳功長老宋慈等人那裡學到一些外家功夫,鞏固了自己的外功基礎,更是練到了丐幫的傳世絕學“降龍掌”。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後來的郭靖只修煉了兩年的全真教內功,便有練全“降龍十八掌”的根基,由此可見自小潛修少林內功的喬峰,他“降龍掌”的威力能遠勝汪劍通,一點都不奇怪。有了這樣紮實和牢固的武功根基,喬峰開始為丐幫建功立業,無論是汪劍通為了考驗他,給他設置的“三大難題”還是“七大功勞”,他都一一完成。而且在這樣一路打出來的幫主之路中,不斷積累實戰經驗,讓他的臨陣應變能力也卓爾超群,因而許多讀者將喬幫主視為天生的戰神,其實並不為過。

羽菱君曾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論述過,“射鵰前期”的江湖,在華山論劍之前,中原武林因遭遇了各種打擊,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沉寂。那時的武林,武學不振,人才凋零,到“前五絕”的出現,武學一道才有所復甦。而當五絕成為當時的絕頂高手時,其實除了王重陽,其他四絕的武功均未大成,比如說黃藥師就曾說過他三十歲時的功力,還沒有楊過二十歲的水平。假如喬幫主出現在這段時期裡,以他的實力,他絕對能打敗前五絕,成為天下第一。這點我們通過與同練“降龍掌”的洪七對比,便可看出。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洪七公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大約三十歲,與喬峰離世時的年齡剛好相仿。不過正如前面所言,洪七公的“降龍掌”其實並未大成,按照老版小說的設定,是尚未練全十八掌,按照新修版的設定,則是內功沒大成,就如後來初練成十八掌的郭靖。因而儘管他的“降龍十八掌”,被王重陽等人盡皆稱道,但最終還是不敵內力更加深厚的王重陽。無論是老版的設定,還是新修版小說的設定,很明顯此時的洪七公,絕對不可能會是喬幫主的對手。因為喬幫主一是早練全這門掌法,二是他的內力同樣深厚。

洪七公憑藉尚未大成的“降龍掌”,就能與段智興、黃藥師和歐陽鋒三人打了一個平手,可見另外這三絕,也不可能是喬幫主的對手。而至於王重陽,按照洪七公的話說,假如他早幾年致力於修煉“降龍十八掌”,將這門掌法練全,以大成之功去參加華山論劍的話,那麼“天下第一”的榮號就是他,而不是王重陽。可見,王重陽當時的實力並沒有高出四絕太多,差距並不大,洪七公有這樣的把握,喬幫主就更不用說,畢竟他的“降龍掌”早已有大成之功,不然他也不能將這門掌法進行刪改了。

所以說,假如喬幫主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的話,他絕對能勇奪天下第一。不過,這也僅是在一論時期而已。從華山二論開始,以喬幫主離世前的實力,去闖當時的江湖,就未必輕鬆了,到了第三次華山聚會,假如是面對後五絕,喬幫主難有勝算。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二.華山二論開始,四絕等人的武功均至大成,到了“神鵰時期”更是登峰造極,喬峰若在此時,很難敵得過後五絕。

正如前面所言,中原武學歷經百年的沉寂之後,在“射鵰時期”,隨著五絕的出現而開始復甦,到二論時,武學一道已重現了興盛。這裡面,代表著武學最高境界的《九陰真經》,無疑是一大推動劑。受《九陰真經》的影響,到了“神鵰時期”,幾大代表人物的武功,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那時絕頂高手的水準,能遠勝第一次華山論劍時至少兩個級別。

一論之後在世的高手,第一個受益《九陰真經》的是周伯通,只看不練的他因之貫通武理,自創了兩門上乘的武功,同樣的還有黃藥師,武學境界也得以再攀高峰。而曾功力盡失的洪七公與一燈大師,他倆是在《九陰真經》的幫助下,復原功力,更以此讓他們的內功臻至化境。還有逆練九陰的歐陽鋒,更是另得奇功,成了二論時的武功第一。這些高手,在“神鵰時期”雖然出場較少,但從他們各自與楊過的交往中,就可看出,他們是年齡雖老,但內力固厚,武功均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能稱為世外高人的級別。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除了這些老一輩高手,對郭靖來說,《九陽真經》對他的影響就更大。“射鵰時期”,郭靖就在《九陰真經》中貫通了武理,最典型的就是他竟悟出了破解“天罡北斗陣”的法門。更重要的是,郭靖修煉《九陰真經》,是從總綱出發的,這讓他煉出了“陰陽互濟”的內功。羽菱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分析過,金庸先生安排郭靖學“空明拳”練《九陰真經》,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郭靖更好的去運使“降龍十八掌”。因而到了《神鵰》中,我們可以看到,郭靖打出的“降龍掌”剛柔並濟,從至剛之中能生出至柔的妙用,這是喬峰都不可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喬峰的內力,來自少林至剛至陽的內功,不像郭靖那般陰陽互濟。

豈知郭靖近二十年來勤練《九陰真經》,初時真力還不顯露,數十招後,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生出至柔的妙用。新修版《神鵰俠侶》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還有就是後五絕中,最年輕的楊過了,楊過退隱江湖時,他的年齡與喬峰離世時也相仿。不過,《九陰真經》雖然讓楊過武功精進,但他後來的武功臻至大成,卻是依獨孤求敗獨家的修煉法門而來。他從長期與自然之力對抗中煉出的內力,剛陽深厚,小說結尾華山之巔的那一聲長嘯,山谷鳴響,聽者慘然變色,跟著身戰手震。而喬峰與蕭遠山相認時,父子兩人也發過一聲長嘯,也是震得山谷鳴響,但合兩人之力也只是讓在場的聽者盡感不寒而慄而已。可見在相仿的年齡上,同是剛陽內力的喬幫主,並沒達到楊過那般兇悍和霸道。

而楊過卻自認自己的內力,尚不及一燈和郭靖精純,當覺遠出現時,他就是以一燈與郭靖與之相比。還有楊過所創,糅合各家之長,不於招數變化取勝,反而與武學道理相反的“黯然銷魂掌”,更是威力無比。他的這門掌法,被老頑童推崇為至高的武學,黃藥師則認為,天下間就只有郭靖打出的“降龍掌”,才能與之媲美。換言之,喬峰的“降龍掌”,尚且比不了“神鵰時期”郭靖打出的妙用,因而相比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也自然更遜一籌了。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喬峰若是出現在此時的江湖,武功方面,他難以撼動後五絕的地位。有人說,一燈大師的“一陽指”在《天龍》中,喬峰都看不上,認為只是高明的點穴手法,能比喬幫主厲害到哪裡去呢?實際上,喬峰所看不上的“一陽指”僅是段正淳的“一陽指”而已,所謂“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段正淳的指力難逾三尺,但一燈大師的指力卻能過一丈之外。但還是有人說,喬峰的掌力能過數丈之外,實際上郭靖也可以,這只是因為功法的不同而已,指力的射程不可能比得上掌力的甫及範圍。就像楊過用長矛擲蒙哥,長矛會力盡而墜,用石子卻能一擊即中,是一樣的道理,若想指力及得夠遠,除非升級為無形劍氣。

換言之就是以喬峰的內力,去催動“一陽指”,指力未必能做到一燈的境界,而以一燈的內力去打“降龍掌”,同樣能夠打出數丈之遠。兩者的功法雖然不同,但練到最高境界,殺傷力卻是一樣的,不同的就是甫及的範圍,這並不是說,甫及的範圍遠的殺傷力就強。絕頂高手過招,哪會站定讓你打,真正分勝負的,還是楊過說的,在內力的比拼上見高低。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喬幫主的內力固然深厚,但說要比起一燈登峰造極的境界,那是尚不能比的。金庸先生對武功登峰造極的說法,始終是一致的,他說卓不凡的劍術登峰造極,但並未說卓不凡的內功同樣有登峰造極之境,所以卓不凡依然敗在了內功更強的虛竹手下。而對於一燈等人,是說他們的內外功,均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這點喬幫主確實並未達到這個境界。所以說,假如到“神鵰時期”,喬幫主很難是後五絕的對手。而從喬幫主與後五絕的這層對比,我們也能看出,武學一道的發展,並非一味的在退化。雖然大的趨勢是在退化,但細分到特定的時間段,也還有復甦到重新崛起的情況出現。

不過,喬幫主心懷天下蒼生,人如其名,是金庸武俠裡的一座高峰,武俠之輩的楷模。若是前後五絕見到他,定然會對喬幫主推崇備至,又豈會冒昧與之對手呢?實際上,對於喬峰這個人物,我們不能僅限於去談論他的武功,他為和平所作出的貢獻,其意義遠大於他在武學上的成就。我們更應當去宣揚他那大仁大義的英雄氣概,宣揚和平的來之不易,這更是金庸先生筆下這位文學作品的人物,對現實社會存在的意義。

從喬峰與神鵰五絕的對比,或能看出武學一道,也並非在一味的退化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