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創業板十週年 改革在路上

央廣網北京10月23日消息(記者夏青)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天(23日)是創業板開板十週年紀念日。創業板指數昨天(22日)收報1666.87點,漲幅1.36%。雖然並不是十年來的高點,但是十年來,創業板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服務實體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站在十週年的新起點上,改革呼聲越來越大。未來,創業板將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革?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創業板的定位又是什麼?

創業板十年 總市值已達5.6萬億元

2009年10月23日,定位於成長型和自主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板舉行開板儀式,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集體掛牌,開啟創業板市場交易。如今,創業板已經走過十年,上市企業從最初的28家公司增長至目前的775家,總市值從千億元增長到5.6萬億元,增幅達50多倍。

一批批企業在這裡發展壯大,其中,有邁瑞醫療、溫氏股份等5家公司總市值超過1000億元,超過百億元市值的公司有100多家。19家公司的股價相對於最初發行價上漲超過10倍,康泰生物、愛爾眼科、泰格醫藥等3家公司的漲幅甚至超過20倍。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創業板為民營企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帶給投資者和市場一個全新的概念和板塊,那就是創新企業,它的實力主要是針對支持和扶持創新企業。這樣的一個政策導向,可以說在資本上和A股市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然也樹立了人們對於高成長的創新企業的投資理念。”

深化改革已成共識

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創業板運行十年來波動比較大,企業發展穩定性有所欠缺。而且,與成熟市場相比,創業板的優勝劣汰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與此同時,上市門檻高、發行市盈率受限、上市後融資難等問題也限制了創業板進一步發展。站在十週年的新起點上,對於進一步深化創業板的各項制度改革已經形成廣泛共識。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近日表示,要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善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再融資等一系列基礎制度。”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優勢 差異化發展

此前,證監會發布實施修改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這意味著創業板借殼政策的正式啟幕。

改革一步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十年後再出發。在包括主板、中小板、科創板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中,創業板未來的定位是什麼?董登新表示,要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形成差異化的發展優勢。“創業板的市場定位非常清晰,還是要堅守創業板的本色,重點扶持創新企業,市場定位主要是要處理好跟科創板的關係,另外一個是跟香港創業板的關係。深交所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以藉助真正改革新型示範區這樣一個政策優勢,我相信創業板的改革一定會跟港交所之間有市場的分工或是互補,能夠跟兩地的交易所,港交所和上交所在科創板和創業板方面形成錯位競爭,或是差異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