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烏魯木齊簡稱“烏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是溝通新疆南北和連接中國內地與中西亞及歐洲的交通和通信樞紐,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橋頭堡和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中國大陸綜合實力排名第十六的新興城市,同時也是中亞五國第一大城市。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烏魯木齊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西部和東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鄰,東南部與吐魯番地區交界。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烏魯木齊歷史悠久。“烏魯木齊”為古準噶爾語,意為“優美的牧場”,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鎮,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點,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融合處。烏魯木齊東地下煤炭儲量豐富,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稱。市區有著名的紅山、鑑湖、閱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風景區等旅遊勝地。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戰國時屬古車師人的活動範圍。

東漢時期,為東師六國的一部分。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西漢時期,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分佈著十餘個遊牧部落,史稱“十三國之地”,西域都護府曾派兵屯田。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三國時期,車師後國在今烏魯木齊南郊(現烏拉泊水庫一帶)建淤賴城,為烏魯木齊第一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後經晉、隋兩朝開闢絲綢之路新北道,烏魯木齊處於新北道要衝之地。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設置庭州,轄4縣,今烏魯木齊為輪臺縣。現烏魯木齊市東南郊烏拉泊水庫南側的古城遺址,即為當時輪臺縣。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公元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唐朝政府在距現市區以南10公里處設置輪臺城,隸屬庭州(治所在今吉木薩爾)。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從663年開始,唐朝政府派軍至烏魯木齊河畔屯墾。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702年,在庭州設北庭都護府,輪臺駐軍增加。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輪臺、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輪臺生活過3年的邊塞詩人岑參,寫過“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的詩句。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輪臺設置“靜塞軍”,駐守這一戰略要地。此後,當中原王朝統治衰弱時,地方政權更迭頻仍,烏魯木齊屢經戰火,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1755年(乾隆二十年),烏魯木齊開始大規模開發。烏魯木齊築土駐軍,清政府鼓勵屯墾,減輕糧賦,烏魯木齊農業、商業、手工業一度有較快的發展,成為“繁華富庶,甲於關外”的地方。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在現烏魯木齊九家灣一帶築壘屯兵,並將此地定名為“烏魯木齊”。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為適應人口增長、屯墾及商業貿易的需要,清軍先於在今南門外修築一座土城,城“週一裡五分,高一丈二尺”,此為烏魯木齊城池的雛形。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將舊土城向北擴展,達到周長五里四分。竣工時,乾隆帝將擴展後的城池命名為“迪化”。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在迪化城西另築新城鞏寧城(即老滿城),駐滿營官兵。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烏魯木齊同知改為迪化州知州,改烏魯木齊參贊大臣為烏魯木齊都統,陝甘總督奏准將馬裡坤道移駐迪化州鞏寧城。於是鞏寧城也就成為當時清王朝在烏魯木齊的軍政統治中心。

1864年(同治三年),鞏寧城毀於戰火。

1880年(光緒六年),在迪化城東築“新滿城”,原迪化城由民商居住,俗稱“漢城”。

1884年(光緒十年),新疆設置行省,以迪化為省會。從此迪化成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隸州為迪化府,增設迪化縣為附郭首縣。

民國2年(1913年),將鎮迪道尹改為觀察使,並同時撤銷迪化府,保留迪化縣。

民國29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員會。

民國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設市併成立市政府;同時將市區劃分為一、二、三、四、五區,迪化縣隸屬迪化專員公署,轄6個鄉,2個牧區及達坂城鎮。區以下設保甲組織。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劃分建立7個區,54個街公所。在郊區建立農民協會,並在土地改革的基礎上成立3個鄉,至此,城鄉各級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復使用原名烏魯木齊。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座“油海上的煤城”

1999年8月10日,國務院批准將烏魯木齊市南山礦區更名為南泉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烏魯木齊市常住總人口2081834人;其中:天山區471432人、沙依巴克區482235人、新市區379220人、水磨溝區180654人、頭屯河區130146人、南泉區8815人、東山區100796人、烏魯木齊縣328536人。

2001年,將全市原有的689個居(家)委會重新調整劃定為441個社區。

2002年3月9日,國務院(國函[2002]20號)批准調整烏魯木齊市南泉區行政區劃:(1)將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的烏拉泊街道和烏魯木齊縣的達坂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柴窩堡鄉歸烏魯木齊市南泉區管轄。(2)南泉區更名為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區政府駐地由魚爾溝遷至達坂城鎮。

2003年末,烏魯木齊市總面積10900.77平方千米,總人口1815296人,轄7個市轄區、1個縣,54個街道、3個鎮、16個鄉,466個居委會、110個村委會。

2004年末,烏魯木齊市轄7個市轄區、1個縣,54個街道、3個鎮、16個鄉,468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

2007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昌吉回族自治州與烏魯木齊市行政區劃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調整昌吉回族自治州與烏魯木齊市行政區劃的批覆》精神,將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併入烏魯木齊市,撤銷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行政區劃調整以後,烏魯木齊市行政區域面積由10900.77平方公里增加到14216.3平方公里。10月,烏魯木齊市政府決定將原東山區蘆草溝鄉的葛家溝村、石仁子溝村和澇壩溝村整建制劃歸水磨溝區管轄;水磨溝區面積增加186平方公里。

2008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關於調整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與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新政發[2008]72號)同意將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的魚兒溝街道、星火街道428.4平方公里劃歸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管理,艾維爾溝街道260.6平方公里仍由達坂城區管理。

【2009年6月30日,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與托克遜縣關於調整行政區域界線的協議在烏魯木齊市簽訂。按照協議,將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原南山礦區艾維爾溝689平方公里區域內的428.4平方公里劃歸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管理,新疆焦煤集團4個煤炭礦區和生活區及其以西、以南部分地區的260.6平方公里由達坂城區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烏魯木齊市常住總人口3112559人,其中:天山區696277人,沙依巴克區664716人,新市區730307人,水磨溝區390943人,頭屯河區172796人,達坂城區40657人,米東區333676人,烏魯木齊縣83187人。

2011年3月2日,烏魯木齊市政府(烏政辦[2011]40號)通知:自治區政府已同意將烏魯木齊縣青格達湖鄉、六十戶鄉和安寧渠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管轄。調整後新市區轄區總面積263平方公里,人口55.6萬人,轄11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1個鎮、24個村、84個社區。調整後烏魯木齊縣轄區總面積4212平方公里,人口5.5萬人,轄1個鎮、5個鄉、40個村。調整後,現烏魯木齊縣與頭屯河區(北部)的行政區域界線變為新市區與頭屯河區的行政區域界線,現烏魯木齊縣與米東區的行政區域界線變為新市區與米東區的行政區域界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