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蘭州,作為唯一一座黃河流經的省會城市,母親河就成為當地絕對的標籤。雖然黃河在蘭州城的流淌,沒有似壺口瀑布那麼氣勢宏偉,威震八面。但作為中華母親河的它依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現代科技下,人們對於度過黃河彷彿是輕而易舉,但往前推100年左右,情況就大不一樣。當年的母親河也是經常讓沿河流域的人們頭疼的元素,最主要是黃河氾濫,如何渡河?問題非常嚴峻。然而自從有了它的出現,蘭州城的市民在渡河這事上再無憂慮。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主體,號稱“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在蘭州,你只要問到中山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座橋儼然是蘭州城最知名的地標,男女老少談到這座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有趣往事。而真正去了解這座橋,我們還得從它的修建開始。起初,在黃河上從來沒有這樣的鋼架橋,蘭州城的市民更多的是依靠浮橋來解決橫渡黃河這個難題。然而浮橋的弊端眾多。比如黃河凌汛時,必須拆除,不然會被大水沖毀,並引起安全事故。而且工序複雜,每年黃河結冰,浮橋要拆,融化後要搭建,洪水太大要毀。這樣下來不僅工作量繁重,而且人力物力消耗也大。所以當時的蘭州人心中,唯一的夢想就是有一座既堅固,又安全,且省力的交通紐帶。中山橋的修建就是在這個想法驅動下實施的!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中山橋從1906年開始修建,1909年竣工,時間跨度3年,耗資30多萬兩白銀。橋長234米,從側面看來,這座橋很有歐洲橋樑風韻。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修建中山橋的團隊,是由德國人領銜的。如今,走在橋上,依靠欄杆,看著橋下黃河之水流淌經過,心中仍有激動。也許中山橋不管是從外形還是從規模,都無法和當下的現代化橋樑比拼,但回到100年前,這項工程也堪稱是地方大計。它的出現,完全扭轉了人們渡河的傳統理念。讓本來危險,困難,多變的過程變得簡單愉悅了許多。這就是中山橋給蘭州城帶來的變化。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再來說說“中山橋”的名字由來。其實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到七八,這個名字和孫中山先生有著聯繫。事實也是如此,大橋剛修建的時候,實際最初命名為“蘭州黃河鐵橋”。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名字。在1909年竣工的時候,由陝甘總督升允題寫“第一橋”匾2塊,分置南北橋頭,“第一橋”的稱呼由此而來。但在1928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當時甘肅省主席劉鬱芬手書的“中山橋”匾額,被懸掛於鐵橋南面的牌廈上,“第一橋”從此改名中山橋,沿用至今。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中山橋在2013年3月正式禁止機動車輛通行,變為永久性步行橋。從而結束了它長達104年的通車歷史,完成了光榮使命。如今這座“爺爺輩”的橋樑仍然橫跨在黃河兩岸,但它更多的是讓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遊客欣賞。它不僅記載著當年蘭州市民與黃河的點滴,更是展現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環境的不足作出的積極改變,體現不屈不撓的精神。百年時間,橫跨不同朝代,看慣世間風雲變化。中山橋如今更像是蘭州城裡的圖騰,引領著現代人們更加積極努力的創作奇蹟。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有時間,去橋上走走。聽聽黃河流過的聲音,看看旁邊屹立山間的白塔,這就是蘭州。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它是黃河上修建最早,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鋼架橋,今年已有110歲


(圖文均為老黃帶你去旅遊原創,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