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文|婉君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國難當頭,豈能坐視”,他挺著筆直的腰桿說著自己的墓誌銘他有屈原岳飛般的氣節,他有臥薪嚐膽的志氣,他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虞師座。

初看《團長》虞師座的形象是那麼的耀眼,手持教鞭,魁梧的身軀,非凡的氣度,激烈的言辭。高高在上的樣子感染了身邊的兄弟張立憲和何書光,也感染了禪達收容站裡的炮灰們。

他那麼的正直熱血,他的招兵口號是“有鬼子可以殺”;他在審判龍文章時脫口而出“當兵之人,再無無辜之人”。

前一句在說家仇國恨,後一句在說匹夫之責。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他曾是名副其實的川軍團團長,他昂首挺胸地說:

“我要我的袍澤弟兄們提到虞嘯卿三個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團長!我,提到我的袍澤弟兄們,想到的就是我的團。“

當川軍團的炮灰們在南天門和敵人廝殺時,虞嘯卿卻在父親的呵護下,唐基的輔佐下,組成“虞師”,晉升師長,可虞師中卻沒有一個川軍團的人。

對於虞嘯卿這個人物我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感情……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他面對上有派系林立的官場,他無權干涉改變,下有支離破碎的山河國土,他無法坐視不管。

一腔熱血,每天睡四個小時的覺,對士兵嚴苛,對自己更嚴苛,他和士兵吃一樣的飯,他用盡一切手段增強自己的軍隊,他為了固江防可以砍了自己臨陣脫逃的弟弟。

他一無所有時,靠人格魅力吸引了張立憲、何書光、李冰、等這些熱血青年在自己身後鞍前馬後

他無時無刻不在想怎樣打敗敵人,為了尋找一個破敵的方法他可以放下一個師長的尊嚴給龍文章下跪,作為一個軍人他一直把自己挺的像一杆旗。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麥克魯漢說,虞嘯卿和龍文章都有著一雙好戰的眼睛。

孟煩了說,倆人一旦接近便會如膠似漆

若說虞嘯卿和龍文章的相同點,那就是打好南天門這場仗,這是他們共同的點,絕對的相同點。

不同的是,龍文章見到炮灰兄弟的第一天,便告訴他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他敬重每一位活人和死去的人。

而虞師座崇拜誰?屈原,岳飛。他要匡復中原,壯懷激烈,驅逐日寇,還我河山。

在那個亂世之秋,這個理想不可謂不高大,人格不可謂不高尚。我們不能講虞師座不是個優秀的軍人或者優秀的指揮官。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但是,他只把兄弟當成是戰爭的燃料,是隨時可以犧牲,隨時可以回來的數目字而已。

國際友人老麥說他很焦慮。是啊,劇中的虞嘯卿做事情總是風風火火,幹什麼事總是保持著憤怒,戰事緊急,他恨不得握著拳頭把桌板砸出個洞。

已至在南天門一站時,虞嘯卿的所作所為也證實了他“焦慮”

他想衝到南天門嗎?他想;

可是他堅定嗎?他不堅定。

唐基又太精明,一步步地把虞嘯卿的鬥志磨的精光,首先唐基用勝利來打動他,因為他太瞭解虞嘯卿了,知道他最想的就是勝利。接著就是怎樣全殲對面的日軍,讓“炮灰”死的有所價值。

可見虞嘯卿心中放在首位的還是勝利,是他一直想要的“全殲”。

孟煩了說過:虞嘯卿要的就是這兩個字“全殲”。而他在此時也展現出了他內心的焦慮,軟弱,猶豫不決。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他太焦慮,焦慮的讓自己失去了信心,家國淪喪龍文章不著急嗎?著急,但他只是做事,他只想讓事情是他本來該有的樣子;

而虞嘯卿也著急,也做事。但他內心不夠強大,他用美國武器來武裝自己的整個軍隊,

也無法緩解自己的焦慮。

就像孟煩了說的:臥薪嚐膽也可以是精神鴉片!

而焦慮的虞嘯卿在唐基面前就像一個孩子,他向唐基發火時像小孩子鬧脾氣一樣,看起來似笑非笑的唐基在承受怒火,在承受虞嘯卿的指責,其實他已經全盤掌控了虞家軍。

成功地將虞嘯卿控制於指掌之間,把他給拉回了所謂的體制之內,任憑炮灰團在山那邊一點點地被消耗掉。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蘭小龍把虞嘯卿捧的那麼高,摔那麼狠,給你展示一件精美的瓷器,再讓你親眼看它墜落;給你一株溫暖的火苗,一盆冷水下去,澆的透心涼。

曾經的王者就這樣一步步淪落成了青銅。

可貴的是他沒有醉生夢死心裡有是非,知取捨。

龍文章對張立憲說:“虞嘯卿不能死,他心裡有是非,知取捨,換個糊塗的來,可能要死更多人”。

虞師座的價值在這句話中纖毫畢現。一個合格的將領,怎能沒有是非和取捨,心中又怎能沒有家國?為了家國二字,他捨棄過手足兄弟;他要打過江去,他要譁變,可悲的是已經沒有了實權

,家國在上,身不由己。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他親手熄滅了每個人心中藏著的“相信”。仗打完了他還是焦慮,他不肯放下身段坦誠相見,他將虧欠寫在心底,卻高高地掛在臉上,這是他揹負一生的虧欠和內疚。

亂世之秋,得長官如虞師,已屬萬幸,心有慼慼的負重前行

,總好過那些沒心沒肺的醉生夢死。

怒江岸邊的鵝卵石,最初的模樣,都是稜角分明,可再堅硬的稜角,也終究經不住歲月的侵襲,曾經的熱血少年,就這樣變成了“唐基”。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虞師座的辜負,並不是一種欺騙;他

破釜沉舟的掙扎,也不是逢場作戲,在那種冷酷的環境下和腐敗的體制內,他做的已經夠好,已經夠正直。他不懂的圓滑,他的正直就像一根刺,刺的人心疼。

如果時間能倒流,再回到同樣的時間同樣的位置,他還是隻能做同樣的選擇,他沒有別的選擇。就像他說的:人啊,走的太遠就忘了自己為什麼要出發!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不管結局怎樣,至少他曾經熱血過,心懷家國過,曾經的一舉一動像槍一樣,支撐著整個師的鬥志過。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虞嘯卿,他的焦慮有多焦慮,無奈有多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