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2019年8月20日,備受期待的《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發佈,作為中醫藥人應該最關心的是中成藥增加83個,首次與西藥持平;中藥注射劑支付受限;部分中藥注射劑進入西藥目錄;有77個口服中成藥使用也受限;五中藥飲片由排除法改為準入法;六規定飲片禁入地方支付;2019年調出中藥品種;2019年新增中藥品種;部分中藥飲片不予支付;西醫開具中成藥受限等問題。

一、中成藥增加83個,首次與西藥持平

近年來,業界對中藥存在著各種爭議,但縱觀四個版本的醫保目錄,中成藥進醫保的情況都是業界高度關注的。

2004年,醫保品種共1854個,中成藥823個,佔比44.4%;2009年,醫保品種共2151個,中成藥987個,佔比49.5%;2017年,醫保品種共2535個,中成藥1238個,佔比48.8%;2019年,醫保品種共2643個,中成藥1321個,佔比49.98%。2019年,中成藥和西藥在醫保目錄的數量首次持平,平分秋色,這是整個中藥行業都為之沸騰的時刻。對比2017版醫保目錄,2019版醫保目錄中,西藥僅增加了25個,中成藥則增加83個,是西藥的3倍多。無論在總數還是新增數量上,中成藥都逆流而上,再次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藥品分類的情況看,品種數最多的是清熱劑,有17個品種;祛瘀劑有11個品種,祛溼劑有7個品種,扶正劑有6個品種,其他品種數量如下圖: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更是對中藥的肯定,我們也能看到,中醫藥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和疑難雜症的治療方面的優勢。

二、中藥注射劑使用和支付受限

2017年醫保目錄共有50個品種,39個使用受限,26個限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使用。

此次醫保目錄中中成藥部分中的52個屬於“中藥注射劑”的品種也引起了不少討論。

近年來關於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爭議一直不絕於耳。此次調整並未直接將一些爭議較大的中藥注射液品種直接調出,而是在支付上做了相應的限制。49個品種使用受限,45個品種僅限於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使用。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表1:使用受限的中藥注射劑

三、部分中藥注射劑進入西藥目錄

另外此次目錄中也有一些天然藥物的注射劑被納入了西藥。列入醫保目錄西藥部分管理的天然藥物注射劑通常都是化學藥品批文。這意味著其成分基本已經符合化學藥品的管理標準,此類產品基本不會受西醫不能開處方中藥的影響,並且醫保的限制範圍相對比較小。

能獲得化學藥品批文的天然藥物注射劑大多數是多年臨床數據有效的產品,例如地高辛,銀杏葉提取物等。這或許是中藥注射劑的出路所在。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表2:納入西藥目錄的天然藥物注射劑(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77個口服中成藥使用也受限

此次不僅對於部分中藥注射劑啟動臨床限用,國家醫保局更是對於中成藥也進行了嚴格的監管。

與2017版醫保目錄相比,變化最明顯的是,本次口服中成藥被限品種數量高達77個,如安宮牛黃丸、安腦丸、複方阿膠漿、腦心通丸等。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表3:使用受限的中成藥(圖片來源於網絡)

五、中藥飲片由排除法改為準入法

年醫保目錄的調整中,中藥飲片由排除法改為準入法。中藥飲片部分除列出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基金准予支付的品種 892 個,預計都是2020年版《中國藥典》收錄的品種,2015版《中國藥典》藥材和飲片618個,由此可推測2020年版《中國藥典》新增飲片的產品。

六、規定飲片禁入地方支付

根據醫保局文件,對於其他有國家或地方標準的中藥飲片,可由各省級醫療保障部門牽頭,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當地的基金負擔能力及用藥需求,經相應的專家評審程序納入本省(區、市)基金支付範圍,但不得增加目錄中規定的不予支付的飲片。

七、 2019年調出中藥品種

調出品質,主要是被國家藥監部門撤銷文號的藥品以及臨床價值不高、濫用明顯、有更好替代的藥品。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表4:2019醫保目錄調出中藥品種(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八、2019年新增中藥品種

中成藥新增產品以兒科產品和慢性病用藥為主。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表5:2019醫保目錄新增中藥品種(圖片來源於網絡)

九、部分中藥飲片不予支付

中藥飲片部分標註“□”的指單獨使用時不予 支付,且全部由這些飲片組成的處方也不予支付。

中成藥部分藥品處方中含有的“麝香”是指人 工麝香,“牛黃”是指人工牛黃。含天然麝香、天然牛黃、 體內培植牛黃、體外培育牛黃的藥品不予支付。

十、西醫開具中成藥受限

《通知》中明確要求,要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印發的《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和生物製品)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558號)的要求,由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開具的中成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基金方可按規定支付。各統籌地區要建立醫保協議醫師制度,加強對醫師開具處方資格的核定管理。

2019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中成藥佔比50%,倒逼西醫學中醫


對於開具中成藥處方和中藥飲片處方的醫師資格,2019年7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製品)的通知》中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即“中醫類別以外類別醫師必須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才可開具中成藥處方,開具中藥飲片處方需要參加兩年以上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並取得相應證書。”

綜合上述兩個《通知》的要求,也就是說不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開具的中成藥即使在醫保目錄內也得不到報銷。因此有觀察人士認為,新版目錄再次強調具有資質的醫師才能開具中成藥處方,對於中成藥類處方藥是一大利空。因為即便醫保目錄中大量增加了中成藥的數量,但如果具有相應資質的醫師數量不增長的話,中成藥的銷量未必會有大幅變化,而中成藥企業的利潤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生存更加艱難。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國家在倒逼醫生學習中醫,說不定會催生國內學習中醫的熱潮,而這也正符合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政策。

此次醫保局出臺各項監控措施,嚴控臨床不合理使用。顯然,未來還會有大批中藥、中成藥品種進入重點監控範圍。行業普遍認為,中藥市場的洗牌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大批小、散、亂中藥企業將遭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