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成武

【地名由來】

成武地名來歷有多種說法,《史記》中,成武及城武都有記載。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1、名字源於西漢,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據《城武縣誌》載:漢高祖過魯,祀孔子,以武功告成,改楚邱為成武。說的是漢高祖劉邦當年曾在此祭祀孔子,以武功告成,遂此地改名為成武。秦時已置成武縣,這種說法難以讓人信服。

2、有人認為“明初尚寶鑄印,誤加土為城”,但是明以前即作城武,這亦難以符合歷史。

3、還有人認為,故成武是古郜都城 ,而郜在周武王時封國,因“城成於武王”,而取名城武亦頗有道理”。

尋歡採信第三種說法,成武歷史悠久,這種說法更有信服力。

成武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隸屬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市,截至2013年,總面積988.3平方公里,轄12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工業園區,473個村民委員會(居委會),總人口70萬人。

成武縣—伯樂故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漢朝名賢孫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尋歡成武】

成武最出名的名人應該是伯樂,伯樂本名孫陽,一說他乃趙簡子御者,善相馬,字子良,又稱王良。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是古代春秋時期郜國(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中唐·韓愈《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幹好。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糊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歷史沿革】

秦置成武縣,屬東郡。西漢屬山陽郡。東漢屬濟陰郡。

南朝宋改城武縣,屬北濟陰郡。北魏移治今縣東南郜鼎集。

隋開皇元年(581年)又改成武縣,並還舊治。唐屬曹州。光化二年成武屬輝州。五代屬單州。元代改屬曹州。

明覆改城武縣,先後屬濟寧府、兗州府。清屬曹州府。

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曹濮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1941年在縣東北部曾建成武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2年撤平原省,轉屬山東省。1953年撤湖西專區,城武縣改屬菏澤專區。1958年城武縣改成武縣,撤菏澤專區,轉屬濟寧專區。

1959年恢復菏澤專區,成武縣又隨屬。1967年屬菏澤地區。2000年菏澤地區撤銷,屬菏澤市。

【成武物產】

醬大頭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醬大頭

又名紫琥珀(乾隆下江南路成武,賜其名為紫琥珀,後連年上供)。棕紅透亮,鮮甜香脆,50年的信譽保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中國名優食品”,“山東著名商標”,有“食成武醬菜,享真正口福”之美譽。也是一道鹹菜。

鄉村鵝

”相傳在明朝弘治年間,山東省成武縣張姓農民,精心獨特的飼養手段,培育的出一種鵝。,鵝體大腿高,頸粗脖長,腳紅嘴赤,頭如獅首。

白酥雞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白酥雞

它是山東菏澤成武民間一道小吃。它分兩層;原料,雞脯肉加蛋白為上層,下層精選豬肉加蛋白,肉泥,製法蒸成型為塊,老少皆宜。可涼,蒸,做湯。

成武黑陶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黑陶作品:雙鳳六環壺

當地原料,通過拉坯、雕刻、壓光等手工藝,最後採用獨特的燒製工藝精細燒製而成。

品種有:壁飾、花瓶、花插、菸缸、筆筒、文房四寶、生肖等。被山東省菏澤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屬地方文化名產。

【風景名勝】

臥化塔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臥化塔

臥化塔,位於成武縣大田集鎮田塔村東,始建於唐朝初期,為魯西南地區地面上現存最早的古建築。1997年山東省文物局和省美術出版社把該塔編入《古建畫集》。

該塔為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 塔頂兩層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人為毀掉,地面現存五層,高5.4米。底層有塔室,南向,進深1.5米左右。塔室東西兩壁分別有高90釐米、寬56釐米、厚11釐米的造像石一塊,東壁造像石刻佛像三尊、其他造像32尊,石像左側豎刻“大唐開元聖神神武皇帝供養”,右側豎刻“大唐開元皇后供養佛時”;西壁造像石刻佛三尊,其他造像21尊。佛像最高的20釐米,最低的7釐米。

吉祥寺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吉祥寺

成武釋迦牟尼佛坐落在白浮圖鎮吉祥寺舊址。該佛青石質,圓雕,高7尺2寸,重約5噸,造型古拙,衣樸無華,為南北朝時期雕像。

吉祥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皇詔敕賜為吉祥院。大唐大曆七年曾予重修或擴建。元代時,聶尚書又重修該寺院,並易名為聶家寺。當時有塔,其色白,故今猶傳為白浮圖雲。

文亭山

齊魯地名探究——城成於武王而得名——成武

文亭山

文亭山位於成武城區西北部的文亭湖中,原系先民避水時所築高臺,後演變為人們祭祀、聚會、遊玩之所。高17米,面積約23938平方米。傳說春秋時孔子的弟子曾參與“三冉”(冉雍、冉耕、冉求)在此會文,後人于山上建亭紀念,名曰“文亭”;山因亭名,故曰“文亭山”。

欞星門

成武縣欞星門,舊為文廟大門,現是成武縣幹休所大門,建造於元代,全部為石結構,雕刻精美。是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欞星門三字為雙鉤雕法,欞字為金元時寫法,下面三個口寫成品字。暗含儒家文章天下一品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