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如果說,秦腔《三滴血》中“祖籍陝西韓城縣”這句戲文被大家所熟悉,那麼京劇《法門寺》中郿塢縣令趙廉是韓城人,肯定沒多少人知道。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京劇《法門寺》是一種民間演義,正因為這種演義讓這位歷史人物廣為流傳。其實,歷史上趙廉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舉人、進士,也就是現在韓城市板橋鎮牛心村人,歷史上對趙廉這個人著墨並不多,趙廉舉人出身、進士題名,歷惠州知府加銜參政。

但是,趙廉恰恰是因為京劇《法門寺》而出名。

《法門寺》講的是明朝時,劉媒婆見傅朋給孫玉姣手鐲,就向玉姣要來繡鞋,答應代為撮合。媒婆之子劉彪拿了鞋去訛詐傅朋,地保劉公道加以勸解。劉彪又夜至孫家莊,誤將玉姣舅父母殺死,將一個人頭投入劉公道家內。

劉公道懼罪,打死長工宋興滅口,郿塢縣令趙廉將傅朋屈打成招。宋興之父宋國士控告,也被押入獄。

宋女巧姣已與傅朋訂婚。她用酒灌醉媒婆,得知事實原委,趁大太監劉瑾伺候皇太后到法門寺降香時,前往上告。

劉瑾責令趙廉複查,真相大白。

劉瑾複審後,斬劉彪、劉公道,並奉太后旨,以孫、宋二姣賜婚傅朋。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愛看傳統戲劇的人都知道京劇《法門寺》裡有個九千歲劉瑾,是個沒文化、簡單粗暴的惡宦官。而歷史上對這個劉瑾一直描述的是反派角色。

可他在這出戏裡卻以正面人物出場,替太后審了一樁殺人命案,判明孫玉嬌、傅朋等無罪開釋,太后賜宋氏二皎與傅朋結為夫婦,一場人命官司立時變成了“雙嬌奇緣”的紅鸞天喜,《拾玉鐲》竟拾出了二女事夫的美好姻緣。

所以,民間演義就是這樣,不能因為戲裡知縣趙廉誤判命案,而讓韓城這位歷史名人背上負面形象。

也有人說,明朝歷史上真正的趙廉,其實不僅歷惠州知府加銜參政,更是一位虎人。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不僅是官員,更是一個明代宮廷三大家。在《畫史會要、明畫錄》中可以看到,趙廉,善畫虎,人稱趙虎。他與明代宮廷花鳥畫家邊景昭、國畫大家蔣子成並稱“禁中三絕”,是明代院體畫家中影響較大名家。

更有人說,歷史上的趙廉是宋朝的宰相,這也是黃龍縣所說的柏峪鄉“神道嶺”這個地方。

還有山西萬榮縣解店鎮南牛池村的賈氏家譜有記載:“賈仁元家族中有與西村鄉南仁村趙廉(明萬曆年間進士,曾任陝西省眉縣縣令,戲劇《法門寺》中的縣令趙廉原型)家族結為姻親者……”。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趙廉竟是山西萬榮縣西村鄉南仁村人。

說了這麼多,少梁御史回過頭想給大家說的是,京劇戲《法門寺》中演義的那個誤判命案的趙廉,或許是因為劇本流傳的原因,讓他成為千古話柄。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或許他就是明朝的郿塢縣令,更或許沒有這部《法門寺》戲,他還是個潛心研究書畫的名士,再不濟也是韓城牛心村走出的歷史名人。

前幾天,少梁御史路過板橋鎮在牛心村附近見到“趙廉墳”的碑文。雜早叢生中,那塊孤零零的碑文靜靜掩埋在其中,他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經過千百年的風霜吹拂,似乎也顯得不那麼熠熠生輝。

世人只知道《法門寺》那個誤判命案的趙廉,世人並不知道,他是一步一個腳印從舉人到進士,歷任兩地知縣,到惠州知府,再到加銜參政,或許他更是一代畫家,告老還鄉後,縱情於薛峰山水之間,揮墨自己的晚年。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的韓城人

趙廉,一個被歷史過度“粉飾”過的韓城人,一個從小村莊走出的歷史名人。

或許,韓城西川這個地方至今還有趙廉的傳說。

更或許,已經沒多少了解過這位歷史名人的真實背景故事。

或許,也沒有或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