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在工藝美術領域,浮雕是一門重要的雕刻技藝,它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壽山石雕作為一種几案上的藝術,因其自身固有的特點,浮雕技藝的應用,能夠達到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實現“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和諧統一。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浮雕藝術在全國各地無處不見,無時不在,有著悠久的歷史。較早的例如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八年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集中了古代雕刻藝術的精華。洞內佛龕林立,浮雕出完整的佛教故事,龕楣上的雕刻形象如同連環畫。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福建各地古代的浮雕作品更是不勝枚舉。泉州開元寺院內仁壽、鎮國兩塔上的浮雕十分典型。塔內的浮雕佛像有80尊,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雄壯偉烈,有的莊嚴秀麗,有的剛健威武,具有宋代的風格。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壽山石雕的發展都受到這些浮雕藝術的巨大影響。例如壽山石中的透雕和薄意,便是在借鑑中國古代宮殿、寺院、亭臺樓閣等裝飾雕刻,以及磚雕、木雕、摩崖石刻等技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壽山石雕屬小型的作品,是一種几案上的藝術,因而有著其自身固有的特色。壽山石浮雕最早出現在明、清時期印章的方柱四面和壽山石硯四周。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清乾隆時期的名雕師周彬,所刻的夔龍與博古圖案,便是早期較為完美的壽山石浮雕藝術。清末民初時期,“東門派”的第二代傳人林元珠是一位浮雕藝術高手。他尤其擅長利用多色界的壽山石進行浮雕,以景襯人。刀法靈動,近、中、遠景處理得當,意境幽深。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20世紀80年代左右,壽山石浮雕作品日漸增多,隨著浮雕技藝的不斷髮展,依據雕刻的深淺程度浮雕漸漸發展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兩類。高浮雕是介於圓雕和薄意之間的技藝特性。高浮雕技法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徵更接近於圓雕,甚至部分手法完全採用圓雕的處理方式;薄意創作講求中國畫理,筆墨韻趣,“自以刀筆寫意為尚”,與之相比,高浮雕創作注重近景、中景、遠景的國畫構圖關係,重在追求構圖的立體效果。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因此,在塑造空間感方面,高浮雕比薄意直接一些,而同圓雕相比,它又趨於平面化。高浮雕主要依循原石形體的凹凸起伏而因勢造型,因地制宜地施展不同的技藝手法,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礎上挖掘出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此外,側重於畫面構圖的壽山石浮雕,能夠較好地體現石材的天然情趣和俏色層次,因此高浮雕不僅用於表達古典文學中的歷史故事,而且可以表現現代題材,尤其很適合於表現面宏大、人物眾多的題材。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壽山石雕創作在結合石材、石色時,在高浮雕畫面設計上應強調滿而不堵。即在於“透氣、貫氣”;靜中有動;以實表現虛;在滿的構圖中求空靈,即實中見虛,把實的東西用抽象簡練的線條刻畫出來。那麼壽山石高浮雕是如何創作的?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高浮雕的因材施藝、因色取巧,在創作過程中至關重要。“一相抵九工”就是在考慮雕刻一塊石頭時要根據石頭的形狀、色彩進行構思佈局,以求得最佳的藝術效果,一塊好的石頭用於創作,得會取捨。創作一件好的藝術品,同樣少不了一塊合適的石頭。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同時,高浮雕創作應注重近景、中景、遠景的國畫構圖關係,我們知道高浮雕強調立體感,一般佈局有遠景、中景與近景,重在追求構圖的立體效果,高浮雕以圓雕的造型藝術來表現景物,層層深入,以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在石材的選取上,和圓雕相比較而言,許多薄的不能用於圓雕的壽山石石料。卻可用於浮雕。近些年,浮雕中有很多作品是巧妙利用了石料上的許多被稱為“皮”的部分。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在原石質地好,但存在瑕疵,即可以高浮雕為主,充分結合圓雕、薄意和鏤空雕的技藝,完滿地展示出原石經藝術創作後而散發出的特有的價值。高浮雕的畫面往都具有很濃郁的中國畫風格,這就要求原石色彩對比度要強。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壽山石種類繁多、天生麗質,更何況單單一塊天然的壽山石往往就會有幾種或幾個層次明顯的色彩變化,尤其是其色彩紋理豐富,變幻無窮。而壽山石雕的最大特點是恰恰在於“巧色”的利用,即根據原石表面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初步構思,雕琢內裡之後若遇見其他顏色還需進一步地構思。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而以高浮雕為主,結合圓雕、薄意和鏤空雕等多種技藝於一體的雕刻手法最能把“巧色”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也最能展現出“因色取巧”的工藝水準和美學價值。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身未動,心已遠——壽山石高浮雕中的意境

在壽山石浮雕技藝上,造詣高的,老一輩藝術家有林元珠,林壽煁,王雷霆,郭懋介,林發述等,近的有潘泗生,鄭則評,陳達,黃忠忠,孫武,陳子衛,劉傳斌,鄭世斌,陳祥清等,創作出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浮雕作品,將壽山石浮雕藝術推向另一個高峰。


​傳播最新最全的壽山石資訊,弘揚壽山石傳統文化!我是壽山石雕手藝人海琳閣,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關注或私信,非常願意與您交流分享。請點下方“瞭解更多”或點我頭像進入查看,歡迎大家轉載!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