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四環生物擒妖記 江蘇陽光“異色”隱現 陸克平還有大看點?

導 讀

籃球場上犯規達到6次,足球場上吃到一張紅牌,無論多牛的明星,也要下場擦鞋。

規則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強監管大潮下,一些上市公司也淪為受罰的裸泳者。比如一紙調查令,揭開了四環生物長達4年的實控人缺失之謎。也讓大佬陸克平,晚節不保。層層馬甲之下,經不起推敲的各種利益一一浮出水面。看穿西洋鏡的背後,江蘇陽光的“異色”表現,是否還有更大看點?

四環生物擒妖記 江蘇陽光“異色”隱現 陸克平還有大看點?

《荀子·禮論》有云:“規矩誠設矣,則不可欺以方圓”。

無論哪個行業,哪些領域,都有自己的規矩。承載無數投資者夢想的資本市場,合規性更為重要。

2018年,被證監會以“市場禁入”處罰的名單,就高達50人次,不乏“小燕子”趙薇和黃有龍夫婦,高俊芳等名星大佬。

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閻慶民指出,當前證監會行政處罰工作正處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做好行政處罰工作總的目標要求是,做到“三個堅定不移”,克服“三種不良心態”,實現“兩個確保”。

強監管、立法威,依然是行業的主頻詞。

不斷升壓的大潮下,一些暗藏水底的違法違規行為,也開始浮出水面。

例如剛剛露頭的四環生物實控人:陸克平。

9月22日晚間,四環生物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調查結果認為,

陸克平不晚於2014年5月23日成為四環生物實際控制人,其指使四環生物從事信息披露違法等行為“持續時間長、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並造成嚴重社會影響”,因此擬對陸克平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且合計罰款2734萬元。

一紙公告,成功”擒妖”,將隱秘大佬陸克平揪至風口,更揭開了四環生物塵封4年的資本迷局。

四環生物擒妖記 江蘇陽光“異色”隱現 陸克平還有大看點?

迷霧背後

公開資料顯示,四環生物的前身是江蘇三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正式成立,1993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01年其股票名稱正式變更為如今的四環生物。主營業務是從事藥品、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目前核心產品為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四環”)所生產的德路生(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2)、新德路生(重組人白介素-2注射液)、欣粒生(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環爾博(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

市場數據顯示,其白介素2018年創造營收1.55億元,營收佔比近40%,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場份額超20%。

牌面上看,此公司主營產品不錯、發展中規中矩。

但在資本市場,四環生物卻因獨樹一幟的另麵人設、頗受關注。

原因在於,2014年-2018年,四環生物發佈的年報顯示,企業股權較為分散,公司處於“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三軍帳前,不可無帥!長達4年沒有實控人,放眼市場也屬少見。這樣的奇葩表現,對公司的正常運營,自然會產生影響。

事實亦是如此。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四環生物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981.98萬元、-3023.73萬元和-1488.19萬元。營收表現,也不盡人意。2019年上半年,四環生物的營收僅1.74億元,同比下降3.83%;實現歸母淨利潤為-937.40萬元,扣非淨利潤為-1488.19萬元。據統計,四環生物近7年內淨利潤合計虧損2.45億元。

四環生物的乏力表現,與其核心子公司北京四環業績不佳有直接關係。

雖在注射用白介素-2的市場份額超20%,但北京四環的淨利潤並不樂觀。

自2014年淨利潤達到5482萬元的峰值後,便開始下滑。2017年淨利已不足3000萬。2018年開始進入虧損節奏,2019年上半年,北京四環虧損488萬元。

從北京四環到四環生物,主要有兩大虧損原因:首先是核心產品白介素受市場競爭影響銷量逐年下滑,2017年、2018年白介素銷量同比減少6.86%、13.41%。

其次,是高昂銷售費。2019年上半年,四環生物銷售費7484.55萬元,費用率達43.01%。

將時間線拉長,這種高企規模、激增速度會有更鮮明表現。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其銷售費分別增長88.62%、 59.30%、30.77%至1.06億元、1.68億元、2.20億元,費用率分別為32.27%、48.62%、55.63%。

對此,四環生物解釋稱:銷售費用大幅增長主要系兩票制的影響。公司銷售模式轉變為以略低於中標價的價格銷售給經銷商,經銷商不再承擔市場推廣開發工作,僅起配送作用。公司需投入很大成本進行市場的接管、宣傳、學術推廣、調研及維護等。同時,為開拓市場,公司必須進行調研並開發新應用領域,為此需投入大量的產品市場調研費、產品上市後臨床再評價及宣傳費用,這些推廣費均由公司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政策導向帶來的模式變革,仍在深化加速。降低藥價、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的銷費、研發、甚至整個運營體系都在發生根本改變。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的價值分水嶺。這對銷售導向型的四環生物而言,平添了不少變數。

這種不確定性,自然也影響到資本端。

截止2019年10月23日收盤,四環生物股價已連續數月,維持在3元區間。

業績走低、競爭加劇、銷售費用攀升、資本前景不明。多重問題之下,實控人的破局作用不言而喻。

畢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眾多中小投資者的切實利益是第一位的。

也基於此,四環生物長達4年“無實際控制人”一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在此背景下,深交所率先站了出來。

深交所的懷疑

據瞭解,深交所分別於 2015 年 8 月 10 日、2015 年 10 月 20 日、2016 年 10月 17 日、2016 年 10 月 31 日、2017 年 1 月 11 日、2017 年 8 月 1 日以及 2017 年 8 月 8 日向四環生物及相關股東發出 5 份關注函、2 份問詢函。

值得注意的是,在陸克平被查出是四環生物實控人前,深交所在上述各函中,已對此有所質疑,要求說明四環生物的實際控制人是否為陸克平,陸宇、王洪明等股東是否構成一致行動人,四環生物與陸克平及相關股東控制對象進行的交易是否為關聯交易。

對此,四環生物在回函中均矢口否認。

深交所的高頻關注,終於引來證監會重視。2019 年 1 月 7 日,證監會決定對四環生物立案調查。

於是,馬甲終於露底。便有了前文中“陸克平不晚於2014年5月23日成為四環生物實際控制人”的真相大白。

那麼,深交所此前懷疑四環生物與陸克平間存在關聯的依據,又是什麼?

看穿西洋鏡,背後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各種利益。

一切還是要從轉型說起。

四環生物擒妖記 江蘇陽光“異色”隱現 陸克平還有大看點?

轉型風波

前文已說到,四環生物自2014年淨利潤達到5482萬元峰值後,便開始下滑。面對不斷攀升的業績壓力,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轉型。

相比大部分醫藥企業向保健品等周邊行業延伸,四環生物的轉型步伐有些“另闢蹊徑”,即佈局農林領域,例如耗資9000萬設立江蘇晨薇生態園科技有限公司。

除江蘇晨薇外,四環生物還收購廣西洲際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湖南盛豐生態農林有限公司、江西高峰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軍生態農林行業。

從醫藥到農林,四環生物的轉型跨度著實不小。邁進全新領域,挑戰自然更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

四環生物選擇了募資,2015年6月,其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增資。不過,該議案在2015年9月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被否決。

議案被否,本不稀奇,畢竟其中有太多難理解的內容。

例如在議案中,江蘇晨薇運營的生態園林項目中,需向江蘇春輝生態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購置11.26億元苗木。

要知道,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為36億元,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資金,需要購買苗木,而且是向單一企業進行購買。

這樣的激進轉型,風險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江蘇春輝生態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就屬於“陽光系”(下文會有說明)陣營,陽光集團一直持有春輝生態15%股權。

而2014年第一季報顯示,“陽光系”的代表人物陸宇、王洪明已位列第三、第四大股東,並開始對四環生物業務進行干涉。向農林業轉型,就是一標誌性舉措。

換言之,不管四環生物購買這筆苗木是賺是虧,“陽光系”都能賺的盆滿缽滿。此舉,自然有關聯交易的嫌疑。

不過,募資被否,並沒有阻擋四環生物,或者說“陽光系”的佈局腳步。

一場掏空利益局:陽光系身影

在2015年12月,四環生物、江蘇晨薇分別與包括春輝生態在內的五家公司簽訂了《苗木購銷合同》。合同顯示,這筆工程苗木購銷總額3.04億元,且半年內貨款要全部支付完畢。

這對剛成立不久,還未產生淨利潤的江蘇晨薇及業績下滑的四環生物來說,幾乎是不可負擔的金額。

果然,2016年10月,四環生物和江蘇晨薇無力支付貨款,五家苗木公司將二者告上法庭,要求四環生物償付貨款及自2016年7月1日起算的利息。

直至2017年5月,四環生物被法院將其持有的江蘇四環100%股權公開拍賣。來償還上述債務。

問題至於,這5家苗木公司的詭異關係。

江蘇澄豐2015年12月末前股東為“陽光系”的江蘇陽光控股集團。

綠陽林業的大股東為2014年4月入主的金瑞織染,其母公司為依時有限公司。金瑞織染的其中一家子公司為江蘇德源紡織服飾有限公司,而這家德源紡織,正是四環生物此前新增第十大股東,實控人為吳秀麗女士。值得一提的是,吳秀麗也是春輝生態的實控人。

而漣水宏茂的母公司為德兆貿易有限公司,德兆貿易有限公司則是金潤紡織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金潤紡織有限公司,是依時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可見,5家苗木公司中,有四家與陽光系、依時公司有著千絲萬縷聯繫。換言之,與四環生物簽訂苗木合同的,均是自己的股東。將四環生物告上法庭的,也是這些股東。法庭將四環生物資產拍賣後,所獲得的的賠償款,也最終會落入這些股東口袋。

這種左手倒右手的粗放打法,瘋狂收割企業及投資者利益韭菜,也摩擦了規則紅線。

這種摩擦,還有更惡劣表現。

數據顯示,在四環生物的存貨結構中,林木類存貨高達97.4%,四環生物解釋其中大部分為三大工程項目作的備貨。

據瞭解,四環生物的三大工程分別為山東中船,徐州中船、台州中船。

其中“陽光系”中的陽光集團,在山東中船項目中佔股92%、在徐州中船中佔股49%,而台州中船,則是山東中船的全資子公司。

其中,2015年12月簽約的徐州中船項目時隔三年仍未開工;山東中船10億元的項目總額,如今只履行1000多萬元;台州中船的合同總額也不過完成五分之一。

如此看來,四環生物想憑藉這些苗木迎來業績增長,短期內幾乎沒有可能。

惡劣在於,面對畸高存貨,四環生物依舊繼續採購苗木。

例如在2018年,其前五大供應商有三家為新增供應商。

以上種種,似乎是一個利益收割局,背後陽光系的身影若隱若現。

既然是局,有陽光系、依時公司等受益者,也會有損失者。一再掏空四環生物、瘋狂收割違規紅利的圍剿盛宴下,矛盾也不斷激化,才引發了深交所與證監會的高度關注。

內鬥門

梳理至此,相信有不少吃瓜群眾會產生疑問,為何陽光系、依時公司能如此順利、如此大膽的從四環生物中謀取利益?

事實上,這與前任大股東廣州盛景的尷尬地位有一定關係。2011年9月5日,廣州盛景以持股3.98%成為四環生物第一大股東。彼時,四環生物的股權較分散,廣州盛景對其掌控力度有限。這給了“陽光系”鑽空子機會。

幾大跡象很能說明問題。首先,2014年年底,四環生物第五大股東孫一帆和第六大股東德源紡織聯合提議罷免史兆俊的董事職務,要知道,史兆俊是廣州盛景在四環生物董事會中的唯一席位。四環生物的內鬥嚴重可見一斑。

同時,有媒體報道,對此巨資買苗木,廣州盛景看到2015年報披露後才知此事。

雙方的矛盾在2017年達到高潮。2017年1月起,廣州盛景指出,在行使公司股東權利過程中,發現公司股東德源紡織、陸宇、徐瑞康、王洪明、許稚、趙紅、趙龍等15名股東合計持有公司股票達到一定比例,並存在一定關聯性,部分股東已與江蘇陽光股份(5.250, 0.01, 0.19%)有限公司構成一致行動人。

隨後,證監會的調查結果讓亂象終結。籠罩在四環生物身上的資本謎團,得以撥雲見日。陽光系實控人陸克平,幕後“大妖”被揪出。

證監會查明,四環生物2014年至2018年年度披露的實際控制人信息存在虛假記載;陸克平控制陸宇、鬱琴芬等13個證券賬戶及兩個權益工具增持四環生物股票,以擴大其所控制的表決權數量。

四環生物2014年年度報告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陸克平及其一致行動人趙紅、華櫻、倪利鋒、何斌共同持有四環生物股票達5%及每增加5%時未履行報告、公告義務,且在限制交易期限內繼續買賣四環生物股票。陸克平及其一致行動人趙紅、華櫻、倪利鋒、何斌合計持股達30%未按規定履行上市公司收購的公告、發出收購要約等義務。證監會對四環生物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為,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擬對四環生物及其實際控制人、相關責任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罰款。

關鍵人物陸克平付出終身市場禁入、鉅額罰款的代價。

這對75歲的陸克平來說,無異將一世英名,付之一炬。

四環生物擒妖記 江蘇陽光“異色”隱現 陸克平還有大看點?

陸克平的套現遊戲

以陸克平的年齡、閱歷、經驗、成績來說,其在四環生物中的違規行為,顯然是明知故犯。如此縝密、複雜的佈局,充分展示了這位大佬的資本手腕。

證監會調查信息顯示,早在2014年,陸克平通過多個證券賬戶及權益工具增持四環生物股票,以擴大其控制的表決權數量。

具體操作方面,陸克平自行或通過使用徐偉民(原陽光集團董秘)、陸宇(陸克平之子)、鬱琴芬(陸克平之妻)、王洪明等13個證券賬戶購入四環生物股票,並通過陽光集團及其他銀行賬戶轉賬、存入現金等方式提供資金。

此外,張惠豐(曾任陽光集團江蘇分公司總經理)作為委託人設立齊魯證券資管-民生銀行-齊魯星月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買入四環生物股票,星月3號持有的四環生物股票表決權歸陸克平所有。

此外,證監會調查結果顯示,陸克平還與四環生物4名投資者達成一致行動關係,累計向其提供近5億元資金,其所持四環生物股票表決權歸陸克平所有。

截至2018年4月,陸克平控制的持股數量已佔到四環生物總股本的39.42%。

長達四年的違規行為,影響的不僅是四環生物,對其一生打造的“陽光系”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據悉,2002年,經過一系列股權變更,陸克平成為陽光集團實控人。2012年,陽光集團控制的海潤光伏(此前已退市),借殼江蘇申龍成功上市,陸克平成為兩家上市公司實控人,也是新三板公司陽生生物的實控人,“陽光系”呼之欲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掏空四環生物的半路翻車。海潤光伏雖今年已退市,但作為前實控人的陸克平早已套現退出。

2012年,陽光集團子公司紫金電子控制的海潤光伏借殼申龍高科上市,陸克平成為海潤光伏實控人。

據媒體報道,2015年1月7日-1月20日,陸克平通過紫金電子大幅減持海潤光伏股票,套現近13億元。1月22日,海潤光伏提議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上市公司股票大漲,隨後包括紫金電子在內一眾大股東繼續減持,截至2015年4月8日,陸克平和紫金電子累計減持套現超20億元。

江蘇陽光的“異色”

同樣遭受質疑的,還有江蘇陽光。

處罰利劍落下後,有投資者在新浪財經“問董秘”板塊中對“江蘇陽光”(陽光集團股票名稱)留言:四環生物及陸克平的處罰對貴司有警示作用。貴司只有提高業績,回饋善待投資者,才是今後的出路。市場有千元的茅臺,也有幾毛錢退市的票 就是股民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9年10月23日,江蘇陽光的股價僅為2.17元。

受此衝擊,江蘇陽光的未來走勢是一大看點。

關鍵考量在於,作為陸克平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江蘇陽光是否也存在違規作假行為、是否也存在不確定風險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江蘇陽光營利不錯,但償債壓力也不容忽視。

2019年中報顯示,江蘇陽光貨幣資金為6.5億元,短期借款19億,流動負債合計24.14億,短期償債壓力較大。而長江商報報道,2004年至今的15年,江蘇陽光長期為陽光集團的貸款提供擔保,兩者存在不少關聯交易。

2018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江蘇陽光與陽光大廈、陽光服飾等14家關聯方發生多次關聯交易,其中江蘇陽光向關聯方採購金額達到4678.75萬元,向關聯方出售商品及提供勞務達到7.4億元。

同時,江蘇陽光2018年半年報、2018年年報發佈後,上交所均下發問詢函,問題涉及公司關聯交易、償債能力、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等問題。

不難發現,江蘇陽光身上也存在不少類似四環生物的“異色”問題。

這種提款機打法,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截至9月30日,陸克平控股的陽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合併質押江蘇陽光股票5.14億股,佔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91.50%。

不難發現,江蘇陽光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各中風險取捨,值得投資者考量。這意味著江蘇陽光甚至是陸克平,未來或仍有大的看點。

擒妖計

好好的企業,淪落此等光景,陸克平自然難逃其咎。

顯然,2734萬元的罰款,對於數次成功套現的陸克平而言是九牛一毛。相比高債務、問題纏身的上市公司,一個終身禁入是否太輕了?

專家表示,一些資本“大妖”侵害上市公司、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屢禁不止,最根本原因在於違法成本太低。相比行政法律、民事賠償,從嚴追究這些害群馬、大妖精的刑事責任是立杆之舉。

另一方面,從某種角度分析,四環生物及陸克平被處罰,也是我國證券市場成熟完善的一個標誌。

面對如此複雜的資本動作,證監會抽絲剝繭,讓真相浮出水面,值得投資者“點贊”。對四環生物甚至整個市場來說,也意味一次重生。

眾所周知,醫藥業作為強週期產業,有著長期投資價值。但四環生物的案例告訴我們,資本的兩面性,有時也會對其產生雙刃作用。

專家表示,抵消資本的過分逐利性、浮燥性因素,不僅需要監管層的重拳出擊,相關法律法規的匹配完善,也需每一位參與者的敬畏行為。在呼喚價值投資、提升營商的同時,企業合規責任、企業家誠信精神,也凸顯了重塑精進的重要性。

這種完善、重塑、精進,是杜絕害群馬、大妖精的根本路徑。

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終究還還回來。規則面前,沒有特殊者。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四環生物能否曉喻新生,江蘇陽光、陸克平,未來是否有更大看點,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