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還記得初中語文課本里的那篇《扁鵲與蔡桓公》嗎?說的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蔡桓公因為沒有聽從神醫扁鵲的勸告,結果病死了的故事。

所有看過這則小故事的人,無不感慨蔡桓公的愚蠢,有名醫在側,還能讓自己病死,也是一個奇葩了。

但仔細想想,為什麼做為神醫的扁鵲會三番兩次的力諫這個君主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扁鵲見蔡桓公

蔡桓公只是此篇故事的叫法,實際他本名叫田午,應當被稱做齊桓公,史稱“田齊桓公”。

戰國時期,大周王室治下有一個名為齊國的諸候,由姜子牙的後人姜姓呂氏執政,位於現在的山東,位列春秋五霸之首。

就是這麼一個強國,在傳到田氏代齊後的齊廢公田剡時,作為臣子的田午,突然犯上作亂,殺了齊廢公,自己做了齊國國君。

齊國是周室天子褒獎姜子牙這位開國功臣而封的諸候國,後來被田氏取代。因為大周王室自身已經沒落了,無力阻止,再加上田午又是弒君奪政,難免在外會讓人非議。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稷下學宮

為了能坐穩這個位子,堵住別人的嘴,他想了一個辦法,在都城臨淄稷門附近設了一個國家級的高級學府,人稱“稷下學宮”。廣招天下學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間天下諸子百家賢人都彙集到了這裡,在這裡相互印證所學,取長補短。

當時,稷下學宮裡最主流的,居主導地位的是黃老之學的道家哲學思想,這也是田午在暗地裡主力推崇的。黃老之學中的黃指的是黃帝,老指的是老子。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百家論辯

田氏最早是老子的故國陳國人,後因躲避戰亂到了齊國;而且還自許說田氏是黃帝的後裔,而姜氏也曾宣稱自己是炎帝的後裔。黃帝戰勝炎帝是天下共知的事情,所以,在當今的齊國,田氏取代姜姓呂氏也是天意使然。

而黃老之學恰好成了田午用來掩飾自己君位得來不光彩的最好理論依據。

稷下學宮作為國君的智囊團體,名聲遠播,成為了當時百家學術最集中的學府。田齊政權藉助稷下學宮的影響力一度將國土開拓至瀕海的大國。

因為政權的需要,稷下學宮得到了當權者的大力支持和特殊扶持,稷下的先生、學子可以不任職而論國事,獲得認可,可直接被封為“上大夫”,享受國家賜予的爵位和俸祿。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稷下學宮,讓齊國成了有名的文化強國。也對外彰顯了齊桓公不懼忠言,喜愛接受諫言,改變國家民生的一個偉大君主的形象,而對於齊桓公本人來說,稷下學宮的創立只是一個政治需求。

所以才有了神醫扁鵲不遣餘力的諫言,也看到蔡桓公不聽不信不納諫,我行我素的行為,最終因惡病而死。

但從存續一百五十多年的稷下學宮本身來看,它的存在對後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也正是稷下學宮,帶來了百家爭鳴的盛況,使得儒、道、法、農、名、兵、陰陽等各家各派有影響的學者可以不治而議論,凝結了《黃帝四經》、《管子》等一大批經典著作。乃至《史記》、《呂氏春秋》等鉅著皆深受其影響。

不聽扁鵲勸的蔡桓公死了,可他的創舉卻影響後世千年,你知道嗎?

齊國臨淄復原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