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爸,在兩個女兒這裡再住一段時間吧”80老人晚年生活何去何從?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當下,養老成了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在以前,似乎有了子女就不愁老來無所依,可現在,哪怕子女成群,仍然會出現老人居無定所,過得苟延殘喘的時候。

“爸,在兩個女兒這裡再住一段時間吧”80老人晚年生活何去何從?

老公的外公近年80歲,老家在廣西,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可現在卻要在遠嫁到湖南的兩個女兒家裡每個月輪流居住,處處要看晚輩們的眼色行事,不知道明天會有什麼新的安排,更不知道明年又會身在何處。

外公的大女兒要去給女兒照顧小孩,基本上沒有照顧過老人家。

外公的大兒子有三個子女要撫養,經濟負擔重可以理解,可大兒子幾乎從來沒有給自己父親打過電話,更少捎來什麼問候,反而家裡還供養著大兒媳自己的父母親,這個兒子彷彿只是戶口本上的躺著的一個名字。

外公的小兒子還算孝順,之前外公一直是和小兒子在深圳居住,但深圳生存壓力本就大,還要額外給外公租房,老人家住著也不舒適和方便。

所以外公在幾年前就被送到了遠嫁到湖南的兩個女兒家中。小女兒正是我的家婆,由於家婆自己還有婆婆要輪月供,白日裡要上班,加上婆婆又愛念叨,實在不方便讓外公和婆婆同時居住在家中。

這另外的一個月,外公就到二女兒家中居住,可二女兒和兒女婿中年失獨,夫妻感情本就不和睦,當著外公的面吵鬧摔門的情況時有發生,相信老人家在二女兒家中住著實在不是滋味。

明明有五個兒女,一母能養多子,多子卻無法養一母,實在是老年人的悲哀!人到晚年,還能有尊嚴並體面的活著,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爸,在兩個女兒這裡再住一段時間吧”80老人晚年生活何去何從?

結合外公的這種情況,我認為,關於老年人的生存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一定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產房屋。

房子所能給予的安全感是任何物質都比不了的,外公的老家在很早以前就荒廢了,如果他能有自己的住所,相必也不會淪落到被子女們遺忘或隨性的安排上。

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可以不用同子女們共同居住,舒適感和安全感也更強。

二、一定要有硬朗的身體,能夠自理生活。

雖然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但趁著年輕的時候多鍛鍊,多增強抵抗力,哪怕七老八十了,依然能夠自理生活,不用給子女帶來麻煩,自己也會更有成就感。

三、最好有個伴侶到老。

能和伴侶白頭到老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凡老來有伴的老人家,生活的幸福感一定是高於獨身老人的,哪怕子女照顧不周,關心不夠,可二老相伴,其樂融融,心裡也更有著落和歸屬感。

四、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經濟條件。

很多人都會說,子女不養,我自己有錢自己去養老院,這就是手中有糧的底氣。永遠都為自己留有一條退路,金錢,無疑是最優的選擇。

五,及早掌握在子女面前的話語權。

雖然作為成年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主見 ,但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一部分晚輩是特別尊重長輩的,即使長輩年事已高,這就是長輩一開始就擁有在子女面前話語權的因素。

有了話語權,可以避免“被安排”的情況出現,子女也會尊重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不聞不問,不管不顧的就安排好了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一切。

“爸,在兩個女兒這裡再住一段時間吧”80老人晚年生活何去何從?

養老問題不容忽視,也許我們現在還年輕,總覺得時間還長著,但當年老的那一天到來時,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當年老不受尊重,不能體面活著的時候,真的不會感受到絕望和痛苦嗎?

人人都會老去,也許很多外在條件我們無法改變,但可以從每一份尊重開始,善待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因為他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