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日本作為中國的隔海鄰邦,其立國至今與中國存在不少交流。今天我們就走進日本的飲食文化,盤點一些在日劇動漫中常見的料理

壽司

壽司是日本飲食文化中最享譽世界的美食之一,已經儼然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最早起源於中國,傳到日本後不斷經過改良,最終在江戶年代形成現代壽司的雛形。

壽司的分類

箱壽司

先將飯放入木盒中,再鋪上配料加蓋力壓,然後把木盒壽司拍出來,切開一塊塊。因為製作的模具類似於箱子,故名,關西地區會用長型小木箱(押箱)製作,故在關西箱壽司被改良成押壽司。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卷壽司

中國國內最常見的壽司,在竹簾上面鋪一層紫菜,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捲起來成一長卷,然後切成小段。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太卷

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含多種配料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細卷

是比較細短的,通常只加一種配料。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手卷

把壽司捲成圓錐體狀,形狀像冰淇淋甜筒。

手卷相傳起源於十八世紀江戶時期時,當時賭徒終日流連賭場,賭得性起,一刻也不想離開。但總會腸中飢餓,便把鮪魚肉放進飯中,用紫菜將之捲起來吃,做法方便又快捷,可以大口大口的吃,又可以避免飯粒黏著牌具和手指,不久此做法便從賭場內傳播開來形成了我們今日看到的手卷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裡卷

與傳統壽司反過來用海苔裹著配料,外裹米飯。最外面灑一層或有芝麻、魚籽、蟹籽等。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軍艦卷

米飯用海苔裹成橢圓形狀,配料放上面。因形似軍艦得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握壽司

是日本國內最常見壽司。製作者用手把米飯握成一口塊,塗上一層芥末,最後鋪上配料。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稻荷壽司

用配料裝著米飯。常見配料是油炸豆腐皮。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日本的三大面烏冬麵 拉麵 蕎麥麵

拉麵

在日本有代表性的大眾化的食物(地位類似於沙縣小吃), 起源自中國,傳統的日式拉麵一般配料都是以玉米、 叉燒 、 海苔 、 筍乾 、糖心蛋、豆芽、魚糕等海鮮,拉麵最考驗廚師的地方就是麵湯與麵條的搭配。麵湯則是作為一碗拉麵的靈魂所在。

細分的話可以大致分成這幾種

醬油拉麵

醬油湯底的拉麵,不同的醬油會給拉麵的最終成果帶來不同的影響,有濃口醬油,淡口醬油,溜醬油,再醬油,白醬油等之分。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鹽味拉麵

高湯湯為底加粗鹽與岩鹽進行調味,鹽味拉麵食材精華直接反映在湯裡。拉麵湯底通常是白色,外表通常看不出什麼。但一口下去,廚師功夫水平便能一了。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味噌拉麵

味增本身就是相當激烈強烈的調味料,好的味噌只加開水也可以製出非常美味的拉麵,所以湯底對於原材的選用很重要。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豚骨拉麵

豚骨拉麵興盛於九州,顧名思義就是豬骨熬成的高湯,富有濃郁的膠原蛋白,長時間熬煮變成膠質有利於美容養顏,湯底濃郁敦厚,是中國日料店很常見的拉麵。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沾面

是將面和湯頭分開來吃,比較像拌麵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其中日本國內最負盛名的是北海道札幌拉麵 福岡博多拉麵 福島喜多方拉麵

烏冬麵

又稱烏龍麵,起源於關西地區,屬於粗麵,麵條有韌性,嚼勁十足。與牛肉是絕配,分為兩吃冬天喝熱湯 、夏天則吃涼麵。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蕎麥麵

講求原汁原味,保留面本身的質樸風格,口感清淡,要新鮮做立即吃才能品嚐到蕎麥麵爽快的口感。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一些其他小吃

湯豆腐

湯豆腐是以豆腐、蔥、姜、醬油、鰹魚片為主材的湯。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年糕小豆湯

年糕小豆湯是日本人的冬季熱飲。是一種把小豆煮熟後,用糖調製與年糕一起煮。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茶泡飯

茶泡飯東亞沿海都有,熱茶水來泡冷飯即為茶泡飯。而日本通常加鹽、梅乾 、海苔 等配料,和飯一起泡。製作方便,取材簡單。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茶碗蒸

日式蒸蛋,因為日本料理大多講究一人一份餐所以故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甜不辣

由日語tempura(天婦羅)音譯過來的,但是此物與天婦羅不是同一種物品。將魚肉或者蝦肉打成漿,加些澱粉、肉弄成長條狀,再下油鍋炸,由是葡萄牙人傳入。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水信玄餅

日本的涼粉,沾黃豆粉,黑糖漿一起吃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大福

日本的糯米糰子,外面是一層糯米,裡面是餡料。裡面是草莓餡就叫草莓大福。同理還有巧克力大福,紅豆大福。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筑前煮

蒟蒻、牛蒡 、裡芋 等,通過慢火燉煮的方法制作而成家常菜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魚板

原名鳴門卷 ,是 一種以魚漿為原料而製成的食品。將魚肉製成薄片後,中間染上粉紅色捲起來,四周用花刀削過因花紋成漩渦狀,令人聯想日本著名景觀鳴門漩渦,因而得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櫻餅

就是用粉紅色的糯米類外皮,包上豆餡,最外層圍上一枚櫻葉子的小點心。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羊羹

起源於中國,唐朝時,最初的羊羹是加入羊肉煮成的一種羹湯。從中國傳到日本後,因僧侶不吃肉食,便用紅豆、葛粉和麵粉做成羊肝的形狀,其後發展為栗子番薯 等不同款式羊羹。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炸豬排

顧名思義,炸豬排,多與咖喱搭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日式咖喱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才由歐洲傳入, 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可樂餅

日本炸丸子,取自法語中的croquette,日語音譯可樂餅。16世紀傳入日本,用馬鈴薯泥,加入炒好的洋蔥和肉末,然後捏成圓柱狀煎炸。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漢堡排

日本炸肉餅,原料為絞肉配以高麗菜或洋蔥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唐揚雞塊

唐揚げ日語裡是“幹炸”的意思,所以也叫幹炸雞塊。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水饅頭

是以葛粉為主的透明外皮包裹餡料的夏季涼點。口感幼滑,是夏季常見涼點。內含豆沙等餡料。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蛋澆飯

一種日本人常見的飯,裝好一碗熱米飯,打一個生雞蛋進去,然後按口味倒點醬油獲取其他調料直接吃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貓飯

將鰹魚節刨成片,放在熱飯上,淋入醬油或味噌湯,邊拌邊吃即可。因為以前日本人也經常用鰹魚混合剩菜剩飯喂貓,因故得名。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牛丼

牛肉蓋澆飯,飯上鋪著肥牛片和洋蔥絲,再配以料汁食用。丼物指一碗有碗蓋的白飯上鋪上菜與調料。

同理如炸魚蝦的叫天丼、炸豬肉排的叫カツ丼、雞蛋和雞肉的叫親子丼。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三色糰子

糯米粉加牛奶、調料(白色純牛奶,綠色抹茶,粉紅食用色素)調和,揉成三個麵糰。

御手洗糰子就是醬油糰子。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厚蛋燒

攤一張雞蛋餅捲起來,繼續倒蛋液,繼續卷,最後成一張厚蛋餅卷。也叫玉子燒,可以做出鹹的也可以做成甜的。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壽喜燒

牛肉火鍋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油豆腐

傳說它是稻荷神的使者狐狸最喜愛的食物。和中國北方的“油泡”、南方的油豆腐其實在製作工藝上沒啥區別。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銅鑼燒

因為是由兩塊像銅鑼一樣的烤麵皮餅合起來的,故而得名銅鑼燒。內置紅豆沙等夾心的甜點。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鯛魚燒

是一種源自東京的點心,主要以麵粉、砂糖、牛奶與 小蘇打 為材料,所作成的形狀像鯛魚的甜點。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日式雞肉串

無骨帶皮雞腿肉串大蔥段,調料一般為鹽,黑胡椒粉,日式味林。居酒屋常客。

走進日本料理 盤點那些常見的點心

其實總體來說這些量還是挺少的且價高,食量大的中國人過去第一次可能會吃不飽。而且常吃很容易就會膩,失去新鮮感。可以藉此體驗日本的飲食文化,但作為主食我認為還是欠妥。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

圖片源於網上,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