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楊亮功在臺灣的教育界、政治界是個廣為人知的人物,然而在他的故鄉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做什麼的。筆者在續修家譜尋找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民國三十六年古巢楊氏續修家譜的一份文告,楊亮功是此次續修家譜的發起人和領導者。從而產生仰慕崇敬之情,開始蒐集有關楊亮功的生平事蹟資料,現將瞭解到的有關資料整理記錄如下: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楊亮功(1895-1992年),名保銘,字亮功。出生於安徽巢縣柘皋鎮一戶書香門第。父親楊九皋(字鶴齡)是清末秀才,民國初年曾任巢縣勸學所所長,祖父楊光祿清朝誥封直隸大夫,五品銜。楊亮功6歲時啟蒙於家塾。1906年,在養正小學讀滿4年後,楊亮功到縣城參加初小畢業會考,進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合肥的省立第二中學。1915年中學畢業後,為了實現祖父要他“進京師大學堂”的遺願和自己的志向,北上投考北京大學,兩年後,考入北大文科中國文學系。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楊亮功是這一運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風潮甫定,楊亮功的表兄蔡曉舟(安徽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時在北大總務處任職)說:“此次風潮,關係國家前途、民心士氣至巨,不可沒有記載。”暑假期間,楊亮功與蔡曉舟商定大綱,分工合作,一面蒐集資料,一面編撰。苦幹了兩個月,完成初稿,於9月間出版,書名《五四》。這是最早記載五四運動的一本書,具有可貴的史料價值,為兩岸史學界所珍視。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1920年楊亮功從北大畢業後,應聘在天津女子師範學校任國文教員數月。當年11月,他受安徽省教育廳新任廳長張繼煦之邀,到省城安慶任省立第一中學校長。當時楊亮功才25歲,非常希望能出國深造,他認為到省立一中任職,可能是達到他出國留學目的的一條途徑,因此決意“回省服務”。他接任校長後,聘請了一批剛從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高等學府畢業的青年任教,並對學校大加整頓,使學校頗有起色。後來經教育廳長張繼煦的保薦,省政府決定派楊亮功公費赴美進修。

1922年6月,楊亮功到達美國,先在加州大學暑期學校補習英文,並選修心理學;接著進入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主攻教育行政。1924年6月,楊亮功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隨後又相繼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攻讀教育學和哲學。1927年底完成學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美國近6年的留學生涯順利結束。

楊亮功學成返國後,先在河南開封任第五中山大學教授兼文科主任,半年後應吳淞中國公學新任校長鬍適之邀,任該校副校長,併兼任國立暨南大學教授。在中國公學任職一年後,又應安徽大學新任校長王星拱之邀任該校文學院院長兼秘書長,並暫時代理安徽大學校務。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1930年6月,楊亮功任安徽大學校長,時年35歲。1931年5月,楊亮功因事赴滬,這時安徽大學因開除學生而引發了一場風潮,他聽說後決心辭職,暫時結束了他在家鄉的兩年教學生活。7月,楊亮功在上海與陳鶴琴等人發起籌組中國教育學會,宗旨是“研究及改進教育”。8月,他北上北平,在母校北京大學任教育學教授,併兼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1933年2月,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提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任命楊亮功為監察委員。3月,楊亮功辭去北大教授職,到南京宣誓就任監察委員,從此步入政壇。1933年至1937年,他一直擔任監察委員;1938年到1948年,他先後擔任皖贛監察使、閩浙監察使、閩臺監察使。在擔任監察使的十年間,楊亮功奉公執法,嚴謹辦案,審查了眾多案件,其中包括著名的臺灣“二二八事件”調查。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楊亮功在任監察委員、監察使期間,並未忘記教育,他曾到南昌暑期講習會講學,先後擔任全國第二屆高等考試、浙江和湖北的普通考試、臺灣光復後的首次高等考試的監試員,還擔任國立中正大學和國立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1948年6月,楊亮功卸除閩臺監察使職務,再度回到故鄉,出任國立安徽大學校長。在當時複雜的政治情勢下,楊亮功仍然盡心盡力履行校長職責,前往南京為國立安大選聘教授,加強師資力量。


1949年5月,楊亮功赴臺。到臺灣後,楊亮功又陸續參與了許多政治事務,從擔任“監察院”秘書長到“考試院”院長,再到資政,並且成為見證蔣介石預立遺囑的七位政界要人之一。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1954年8月,楊亮功辭去“監察院”秘書長職務,改任“考試院”考試委員,後又兼任該院職位分類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56年,“考試院”公佈職位分類實施辦法,頗獲各方好評,楊亮功因此於次年兼任國民黨黨務職位計劃委員會委員。


1958年,他作為臺灣的代表赴法國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0屆大會,並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發言。1968年1月,楊亮功任“考試院”副院長;1973年10月,任“考試院”院長。1975年3月29日,蔣介石預立遺囑,楊亮功成為在場見證的7位政界要人之一(其餘6人是宋美齡、嚴家淦、蔣經國、倪文亞、田炯錦、餘俊賢)。1978年9月,楊亮功“考試院”院長任滿卸職,蔣經國聘其為資政。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楊亮功自供職“考試院”以後,時間充裕,較注重學術研究,著述甚豐,如《西洋教育史》、《教育學研究》、《中西教育思想之演進與交流》、《先秦文化之發展》、《中國家族制度與儒家倫理思想》、《孔學四論》等,還有多篇回憶文章。同時,他還在臺灣師範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授課,並擔任私立東吳大學董事長、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因此桃李眾多。據他的學生回憶,楊亮功雖身居高位,仍一直保持讀書人的本色,並無官場習氣;他也一直讀書、寫文章,還時常找朋友、學生吃小館,談學術問題。特別是供職“考試院”後,時間充裕,非常注重學術研究,有大量的教育學、哲學方面的著作問世。同時,他還在臺灣師範大學和政治大學授課,可謂桃李滿天下。

巢湖人物:教育家楊亮功記略

晚年的楊亮功先生懷鄉情重,渴望兩岸統一。他主編了臺灣安徽同鄉會會刊《皖聲》,參加旅臺校友聯誼活動,以寄託思鄉、思校之情。1989年他參加了國民黨黨元老陳立夫先生髮起的和平簽名活動。

1992年1月8日,楊亮功因心臟衰竭逝於臺北,終年97歲。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