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文丨盛昊陽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天使陷落》繼續減少製片預算,換上了資歷平平但拍動作片相當順手的導演裡克·羅曼·沃夫,在電影開頭就貢獻了一場格局極小、節奏得當的實戰演習戲。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天使陷落》

雖然是一場不涉及人身傷亡的訓練,特勤處王牌特工邁克·班寧依然人擋殺人神擋殺神,卻在關鍵時刻被迎頭一槍打中心臟,輸給了老友韋德·詹尼斯。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讓人稍感心驚的是,在《天使陷落》裡,剛滿50歲的傑拉德·巴特勒顯示出的並不是心態上更多傾向收斂自省的蒼老和疲憊,而是根本無需刻意去演的臃腫和遲緩,幾乎快要看不出他還演過《歌劇魅影》或《附註:我愛你》一類的愛情片。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歌劇魅影》

班寧曾經一腔孤勇、身姿矯健,數次成為美國總統的救世主。如今他定居下來,有平靜生活和美滿家庭,在他人口中更是前途無量,「即將高升,接任特勤處處長」,於是至少表面上看來,他的心生退意似乎毫無先兆。


少有系列電影從第三部才開始探尋主角的過往和心理成因,那通常是「三部曲」電影中間一部的任務。像今年口碑頗佳的《疾速備戰》一樣,《天使陷落》也試圖倒帶,追溯所有故事的源頭,班寧隱瞞真名和職業前去就診,他長期偏頭痛、眩暈、失眠,自稱可能是車禍和工作壓力所致,反被神情凝重的醫生指出脊椎損傷將會導致何等嚴重的後遺症。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天使陷落》

《奧林匹斯的陷落》上映時,導演安東尼·福奎阿當然無法預料到因為票房表現不錯,這個6年內就拍攝了三部的B級片系列甚至將有更多續集和電視外傳。因此,在電影裡,前突擊隊員的身份只是賦予如有神助的班寧一個合法背景。

《天使陷落》拙劣但盡職盡責地編纂了屬於邁克·班寧的系譜,從此他不僅僅是一臺無敵的裝置或武器,他有自己的血緣關係和社會位置,他還有可以交心,共同對往事諱莫如深的朋友,比如他們都不想主動提起的參軍,比如參加過戰爭的人不會考慮自己能活到30歲以後。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馬丁·弗里曼飾演的阿蘭·特蘭布爾這一次終於就任美國總統,作為班寧新的效忠對象,Trumbull的發音聽上去實在太像Trump,片中同樣有對莫斯科政府操縱美國大選的指控。

這樣的巧合在看到電影中虛構的G20峰會,特蘭布爾立於普京身邊拍攝合影時,也就更像個因緣際會的蘇聯笑話而已。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奧林匹斯的陷落》與續集《倫敦陷落》都有設定老套,但目標和身份非常明確的外國反派,宣誓就任臨時總統的特蘭布爾義正辭嚴地說過:「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從未比經受考驗時更加強大過」。

而《天使陷落》的幕後黑手居然不是疑點重重的俄羅斯,真正的反派是自編自導,重申著與川普類似口號「讓美國再次強大」的副總統柯比,真相大白後,美方很有喜感地「緩和了與俄羅斯的關係」。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1964年11月的《哈珀斯雜誌》上發表了名為《美國政治中的偏執風格》(The Paranoid Style in American Politics)的著名論文,提醒人們要謹慎對待政治上的偏執妄想,文中引用麥卡錫的言論:「除非我們相信政府高層人士正在謀劃著將我們送入災難,否則要如何解釋我們當前的處境呢?」

在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之後,對政府的懷疑讓各種陰謀論風行一時。現在,歷史再一次回到驚疑不定的起點,嫌犯班寧逃往隱居深林的父親家中,兩人就政府、自我放逐和戰爭造成的永恆傷痛爭論起來。

實際上,《倫敦陷落》的受眾感興趣的只會是肉搏、槍戰、無人機的空襲和爆炸鏡頭,如果要在動作片裡看父子關係和自我救贖,不如去看李安的《雙子殺手》,但這並不妨礙父子交流是這部電影唯一有價值的段落。

「陷落」系列的第三部,只讓我們覺得主角老了

班寧能有不一樣的結局,和他更加正義或者更加優秀無關,只是因為他是主角,說著「冷戰期間在這造過巡航導彈……改造成5000英畝的迪士尼樂園」的韋德·詹尼斯就走上相反的道路。

新的戰爭和人取代了舊的戰爭和人,時間一去不回,歷史循環往復,就像《往日時光》(Those were the days)裡唱的,「朋友啊,我們變老了,卻沒變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