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黃斌漢:“幣”命堪憂!幣安、波場官微被封。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

亮劍虛擬幣!多地監管岀手 幣安、波場官微被封。數字幣集體奔逃!上海,北京,東莞,杭州,深圳,河南等多地監管紛紛“亮劍”,對借“區塊鏈”之名行詐騙之實,進行嚴打、嚴懲、嚴控!對數字貨幣交易相關活動進行摸底排查。在過去的24小時裡,比特幣價格已經暴跌至6個月以來最低水平,跌破7000美元,最低跌至6790美元。

黃斌漢:“幣”命堪憂!幣安、波場官微被封。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

今天筆者不跟大家聊幣之命運,而是引領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去理解這些新金融科技。分享筆者分析及認識。

數字貨幣近年被比特幣的大漲推動,吹出了各種神話!其實這些並不吸怪,如果你有些金融從業經驗,如果你再回看得早一些,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其實無論是當紅數字貨幣,還是之前的P2P,都是被互聯網推動發展浪潮。

早前是PC在線購物,即是網購時代,開啟了金融行業的互聯網變革。後面再因牛市推動了各種平臺交易,炒股之外,各種亂七八糟的證券化平臺就來了,這跟當前的幣圈一樣的規律。基本都是先從買賣的需求,而後提升到了交易平臺的需求。從購物到證券化平臺,各種垂直行業都出現這種轉變。本來只是談戀愛,結果發現追得太容易,從而產生邪念,變成耍流氓了。

2012年前後的P2P也是如此。本來剛開始只是服務小額信貸需求,結果發現高利太誘惑,大資金進來攪局就變成邪惡的套路貸了。數字貨幣也是,本來是交易的需求,後面發現還可以當股票炒,然後又轉變成了炒作賭博需求,甚至變成了可以擾亂金融秩序的“黑金”生意。

如果從初心角度,只是一種交易,那都是美好的,只是一到手,發現太容易,心就開始變壞了。或許這不是金融的問題,而是整個自然界的問題。

對於數字貨幣也好,P2P也罷,還有早前一些時間的各種證券化。短短10多年,互聯網的金融化發展非常迅猛,做得好的,服務社會。做歪了就是衝擊社會。

目前來看,電子支付服務了社會。消費金融……好與壞難說,但至少它算是互聯網金融中,活下來還能大賺錢的,較合規的工具。沒有P2P那麼邪惡化了。

現在來看,10多年前的流行的證券化,7年前火的網貸,還有近兩年發瘋的數字貨幣。互聯網金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衝擊和爆發力實在太瘋狂。做得好,可以服務整個天下。把握不好,衝擊也很大。

對於投資者而言,從過去10多年的一些經驗中,基本上發現,炒股不怎麼賺錢,很多人在行業差時是很會決絕股市的,但有一個大發現,就是好多人,股票不敢炒,但炒起其它”新物種“來,比金融行業人還瘋狂,甚至是超瘋狂。……金融專家在他們看來全是垃圾。但後面……多數是無聲甚至是消失。

記得10多年前,資產證券化剛出來時,有些人股票都不敢炒,但對筆者聊起證券化來,完全是……不懂怎麼形容。就如前兩年京東方A股大漲,有股民把它當劉強東的公司來炒了……。證券化的東西,把他們當新股炒了,有些人還跟我直接稱他買的是原始股……這些筆者不說了。

整體來說,今天幣圈的事,不僅是數字貨幣自己的事,而是整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如果將在此之前,稱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上半場。那下半場,互聯網金融化又將往哪走,又將從哪個角度,開啟新的故事?

在此之前,大的不說。風險準備還是要做的,常規做好兩點就可以了。1、新東西都是很瘋狂,但不懂還是少做,做好風險控制,不能當賭博一樣,不輸個光光不停手。對於新東西,當打麻將一樣,玩玩當學習即可。做好風控,不盲目加大投入。2、新東西不代表就是風險,相應的也是機會,做得好就是大機會,因為機會總是在新物種之中。不接受新東西,易被社會淘汰,所以學習新東西還是要的,但做不做則先做好風控。

借筆者一句較深的感悟,如果讓你投太多的錢,則多要小心。一本萬利可以小玩試試,萬一做大了就是成功者。但條件是一本,這是小投入。失敗了傷不到自己太多,這就是風控。也就是股民常常說的倉位控制。如果是萬本一利,這則要小心了,一般只合適企業操作,證券化操作,大平臺運營。

如餐飲,以前剛改革開放,人流動大,人人可以當老闆,開個小店就可以了。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證券化就出來了。連鎖就出來了,100家店,全部只是平本,甚至都是微虧,還能做上市繼續活下去。普通的小店,連虧幾個月,一家生存都難了。

這也是近年很多小店消失的原因和規律。整體來說做好這個思想轉變準備,社會是不會停下的車輪,跟著一起前進你才能不被淘汰。別問我怎麼做,我的答案你會有些生氣,就是炒股。股市行情不好時,賺錢難,但學習絕對最好的地方。自學最大的動力源,就是炒股。炒股之後,自覺的動力就猛多了。就如現在,本週新熱點出來了,雲遊戲概念。還有很多很多新東西,常規都能被股市第一時間挖掘出來。一起學習吧!世界進入中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