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时变化犹在我心,因为这一爱好,我成了闻名菏泽的“节气哥”


我叫王英,是一个农业系统的在职干部。除了热爱本职工作,这些年的业余时间,我又爱上了摄影。每到节假日,就成了我学习摄影的好时间。风光、人物、及时啥的我也不是太会分类,我就拍我身边的工作和四季变幻,渐渐地,我突然发现,很多人开始喊我“节气哥”。

我从小就生活在黄河下游鲁西南农村,认知二十四节气是从芒种开始。小时候,每到麦黄时节,家中老人都念叨:忙不忙,打两场,该割麦啦!季节到了。当时不理解老人们的意思,只知道老人们又要割麦、打场、晒粮、种玉米了。年复一年,年年都念叨。

我工作在农业系统,2008年还参加了菏泽市的万名干部下乡。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服务“三农”是我的天职。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喜欢摄影,故拍摄内容也多与农村、农民、农业有关。

自2013年开始,我就开始系统的记录能够反映鲁西南地区风土人情的二十四节气影像。每到一个节气,我都要查找很多的资料,了解每个节气的特点、老百姓对每个节气的认识或信仰,特别是每个节气里的谚语、俚语、顺口溜等,这都是我要收集的内容。

我喜欢找农民朋友,向他们打听每个节气的有关情况,我都把这些记录下来,再结合我掌握的知识,对每个节气要收集几个场景都一一列出,然后去拍。每次拍摄都是利用工作之余,早起晚归。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摄影沉淀,我整理出了适合当地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影像,还在中国民俗举办的摄影比赛中获了奖。这些影像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和知识,还让人们闻到了浓浓的农耕气息。

当地的书法家老师知道我在拍摄二十四节气,还特地为我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并送给了我。这真是对我很大的鼓励和认可。我还要继续拍,争取拍得更好,来报答这许多关心我的朋友们。

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只有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照片才能拍出节气味道,才能体会到这“二十四首”古老歌谣的真实精髓,才能感悟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高度境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