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時變化猶在我心,因為這一愛好,我成了聞名菏澤的“節氣哥”


我叫王英,是一個農業系統的在職幹部。除了熱愛本職工作,這些年的業餘時間,我又愛上了攝影。每到節假日,就成了我學習攝影的好時間。風光、人物、及時啥的我也不是太會分類,我就拍我身邊的工作和四季變幻,漸漸地,我突然發現,很多人開始喊我“節氣哥”。

我從小就生活在黃河下游魯西南農村,認知二十四節氣是從芒種開始。小時候,每到麥黃時節,家中老人都念叨:忙不忙,打兩場,該割麥啦!季節到了。當時不理解老人們的意思,只知道老人們又要割麥、打場、曬糧、種玉米了。年復一年,年年都念叨。

我工作在農業系統,2008年還參加了菏澤市的萬名幹部下鄉。經常與老百姓打交道,服務“三農”是我的天職。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喜歡攝影,故拍攝內容也多與農村、農民、農業有關。

自2013年開始,我就開始系統的記錄能夠反映魯西南地區風土人情的二十四節氣影像。每到一個節氣,我都要查找很多的資料,瞭解每個節氣的特點、老百姓對每個節氣的認識或信仰,特別是每個節氣裡的諺語、俚語、順口溜等,這都是我要收集的內容。

我喜歡找農民朋友,向他們打聽每個節氣的有關情況,我都把這些記錄下來,再結合我掌握的知識,對每個節氣要收集幾個場景都一一列出,然後去拍。每次拍攝都是利用工作之餘,早起晚歸。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和攝影沉澱,我整理出了適合當地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影像,還在中國民俗舉辦的攝影比賽中獲了獎。這些影像不僅讓人們看到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細節和知識,還讓人們聞到了濃濃的農耕氣息。

當地的書法家老師知道我在拍攝二十四節氣,還特地為我創作了“二十四節氣”書法作品,並送給了我。這真是對我很大的鼓勵和認可。我還要繼續拍,爭取拍得更好,來報答這許多關心我的朋友們。

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只有從農民中來,到農民中去,照片才能拍出節氣味道,才能體會到這“二十四首”古老歌謠的真實精髓,才能感悟到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高度境界。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