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10月社融、新增信貸均跌破萬億 企業短期融資波動較大

  1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均出現大幅度回落,創下年內最低點,且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低於新增人民幣信貸。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師表示,其中除了有國慶假期因素外,也反映出企業的信貸需求較為疲軟。

10月社融、新增信貸均跌破萬億 企業短期融資波動較大



  具體來看,10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6189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85億元,環比上月的2.27萬億元也大幅度減少73%;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613億元,同比少增357億元,較上月的1.69萬億元也減少60%。

  分結構來看,社會融資規模大幅度減少的原因,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的減少、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減少。而在人民幣信貸業務方面,其兩大支柱住戶部門貸款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雙雙下降。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210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42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262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41億元。

  企業需求疲軟

  從今年整體情況來看,月度人民幣新增信貸跌破萬億元水平的情形僅在2月、10月出現,其他8個月的人民幣新增信貸規模均超出1萬億元。不過從歷史數據來看,四季度社會融資和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較低已是慣例。尤其是10月份,受到國慶長假影響,新增的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會出現明顯的環比回落現象。



  “今年10月份社融和信貸規模均低於市場預期的原因,一是10月份受到假期因素影響,社融和信貸規模多會有回落;二是四季度銀行投放意願不強,希望做好項目儲備工作迎接明年的開門紅;三是9月份信貸和社融規模較大,也影響了10月份的信貸投放;四是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需求比較疲軟。”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新發放的人民幣貸款結構來看,雖然新增信貸低於預期,但主要原因是短期融資的波動,企業中長期貸款相對穩定。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短期貸款減少1178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減4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1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87億元。

  從新增的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來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5470億元,同比少增1671億元;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等非標融資工具均為淨減少,尤其是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053億元,同比多減600億元;直接融資工具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和企業債券淨融資則同比增多103億元。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環比出現大幅惡化,也拖累了票據融資規模的下滑,主要原因一是監管機構加強了對票據真實貿易背景的審查,嚴查票據套利現象;二是對房地產行業的票據融資屬於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支持,在當前嚴調控的環境下,有些銀行很難再新增,部分銀行擔憂房企的信用資質,也有意收緊了相應的票據業務;三是10月份在局部發生了關於票據的事件,可能影響了部分銀行票據業務的開展。


  另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速發行,多數地方已經在前三季度發行完畢所有專項債,因此10月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融資淨減少200億元,同比多減1068億元,也拖累了社融增量的下行。

  “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太好,我們企業也在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比如在訂單好的時候我曾使用外包的生產線擴大產能,票據融資也會多一些,但目前已經將生產線轉回來,採用穩健策略了。”浙江地區某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

  通脹制約貨幣政策寬鬆幅度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內外部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經濟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增速較上半年有所減弱。貨幣政策要面對國內經濟增速下降、企業需求不旺、資產價格波動和食品價格上漲等壓力。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體早已開啟降息模式,市場也格外關注下半年中國央行貨幣政策方向。

  1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但中標利率較上期下降5基點,為3.25%,這是去年4月以來央行首次下調MLF利率。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預計下次1年期LPR利率將下降5個BP至4.15%。


  “在總量上,貨幣政策可能會保持目前的寬鬆狀態;在結構上,則還是應該保持結構性的貨幣政策,重在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廖志明表示,“目前CPI漲幅較大,10月CPI同比上漲3.8%,食品價格面臨上漲壓力,因此短期內貨幣政策很難有很大的寬鬆空間。”

  另一方面,也有接受採訪的銀行業人士提出,目前市場的流動性是充裕的,但銀行面臨資產荒的問題。

  “支持實體經濟小微企業並不是說不加甄別地給企業貸款,目前部分地區的縣域經濟面臨空心化的問題,優質企業很少且不缺錢,劣質企業不敢放,銀行也有一定的資產荒現象。”西北地區某村鎮銀行行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地銀行業也在積極和當地政府、企業合作,希望培育優質企業。”

  “我們要同時實現控制宏觀槓桿率、穩定物價,又要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也不能只依靠貨幣政策,還要靠一系列的改革,如股權融資改革、匯率市場化、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等。”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此外,也不能說新增社融和人民幣信貸規模下滑就都是壞事,這其實也是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應該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的表現,表明我國過剩產能正在出清過程中,企業在有意識地把財務指標降到穩健水平,由此最終可以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控制。”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