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就在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自稱是一名網易員工。

整篇文章通讀下來,大意是:申訴自己被網易以非人道手段,清除出公司。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根據文章的敘述,主人公於2014年從上海交大畢業,直奔網易賣命,工作五年,加班時長近4000小時。

也許是高強度工作使然,他在去年年底,開始出現頭暈、體虛等症狀。

今年年初,他察覺身體不妙,去醫院檢查出患有“擴張型心肌病”。

據悉,這種疾病多發於中年人,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隨時可能喪命。

公司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今年3月份,主管找到主人公,建議他離開公司,主人公提出N+1的賠償要求,遭公司拒絕。

主人公不服,每天依然上班,卻遭到各種排擠、恐嚇與威脅,扛了幾個月之後,被保安請出了公司。

當然,整件事情到底是否屬實,有沒有誇大部分,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不過,看到這個帖子,倒是讓我想起了一些過往的經歷,在此做個分享,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一、

在我開始職業生涯的頭幾年,我也曾和很多朋友一樣,傻傻地認為,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就一定能夠獲得期待的回報。

但事實證明,我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企業是營利性組織,它生存在市場環境中,就難免會遭遇市場風險,而一旦風險來臨的時候,連自保都難,又如何能顧及到普通如你我的員工呢?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莫過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

那一年,我所在的企業園區每天以至少倒閉3家的速度日漸衰敗,整個公司從上到下,無一不充滿了一股空前緊張的氣息。

有一天下午,我在公交車裡和設計部的一名女同事Anne(化名)閒聊天,那個時候,Anne和我一樣,也是剛剛休完產假,孩子也才不到半歲,兩個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在一起總覺得有聊不完的話,唯有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獲得短暫的歡愉。

可就在第二中午休息的時候,Anne在QQ上給我發來一個鏈接,正是昨天我和她打聽的某款品牌的尿不溼的購買鏈接,然後,她悵然地說了句:“好自珍重!”

收到這四個字的我趕緊來到她的辦公室,這才發現Anne已經離開了。

原來,Anne上午被人事部叫去談了話,被成功地勸退了。

公司給到的勸退理由簡單而明確:

1、Anne負責的某區域海外市場產品因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產品訂單量呈現“斷崖式下跌”,而Anne作為該產品的設計師,漸漸變得沒那麼重要;

2、Anne產假休完回來,還有每天一個小時的哺乳假,投入到工作的精力和專注度多少會受到影響,而她的工作量越來越少,交給同部門的其他同事完全沒有問題,也就意味著,Anne不再那麼被需要了;

3、Anne來公司的時間較長,薪資也漲到了一個不錯的水平,對於公司來說,她的產出和在她身上的成本投入漸漸變得不對等了,慢慢地,變成了公司的負擔......

從勸退Anne開始,公司上下“人人自危”起來。

我至今還記得,很多在公司幹了十幾年的老員工們都哭了,他們說,公司對自己的意義已經完全超過了一份工作的範疇,在他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份物質保障,更是一份歸屬感。

但這份難能可貴的歸屬感,在市場規律面前依然不堪一擊。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才真正意識到,在企業打工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更沒有什麼所謂的“穩定”——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為自己謀劃,一旦公司遭遇危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二、

隨著經濟的逐漸回暖,留下來的員工恢復了原先的薪資待遇,人們好像很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一天天地過著重複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我開始琢磨,我未來的路到底要怎麼走?

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又不知道往哪裡發力:我和很多人一樣,上著一天又一天的班,每天忙碌的不明所以,回到家中如一灘爛泥,什麼也不想說,什麼也不想做。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像是在黑暗裡摸索,沒有人能夠明白我的痛苦,他們都說我想的太多,他們都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啊,在他人的眼裡,我有個不錯的家庭,有份穩定的工作,只要好好做下去,就能和很多人一樣,安穩退休,有何不好嗎?

可是,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況且,從危機中僥倖逃脫過來的我,漸漸地對企業以及個人發展有了冷靜的思索和認識。

我漸漸明白,企業不是家更不是學校,除去少數大公司可能會有人才發展戰略之外,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根本不會把“人”當做“資源”,更多地是把人當“工具”。

有些時候,老闆告訴你,公司離不開你啊,你所在的崗位多麼重要,請不要當真,有可能只是,這個崗位沒什麼人願意做,而公司的活兒總要有人做,你是性價比最好的那個——並不代表你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更不代表你具備所謂的“不可替代性”!

我漸漸意識到,自我探索和成長之路,是沒有人可以替你完成的。

在漫長的時間裡,我學習各種知識(尤其以人格類和心理學居多)、參加過讀書會、去到心理諮詢機構做療愈,等等,漸漸地,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在過去將近30年的時光裡,我幾乎都是按照他人的期待在活,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從來沒有認真分析過自己的特質和優勢。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三、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我漸漸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不少來訪者在諮詢快結束的時候會問我一個問題:“曉璃老師,我該怎麼做,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呢?”

從過往經歷以及千萬來訪者的諮詢案例中,我總結出三點心得和體會。

1、有意義或者有價值,是我們內驅力的根源;

雖說人可以很理性,但終究,我們都無法逃脫兩樣東西,一是意義,二是價值。

如果一件事情,我們無法感受到意義和價值,就很難調動我們的內在驅動力去付諸行動。

這是很多人在職業中出現拖延、倦怠甚至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所在。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可以幫你審視和判斷當前所處的局面:

1)、你的身邊有沒有你這個領域的成功人士?如果有,他們的生活狀態是不是你想要的?

2)、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未來,你希望孩子從事你這個行業嗎?

如果在這兩個問題上,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在當前的工作中能感受到意義,你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你的能力,努力在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如果在這兩個問題上,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你需要予以重視和覺察,對你而言,更為艱鉅的一條路即將開啟,那就是,重新認知你自己。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2、你的特質傾向才是能力的根基;

人畢竟不是機器,如果你的內心充滿了衝突,甚至對當前的工作充滿了牴觸情緒,你是很難全力以赴的,更談不上做出什麼成績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和分析自己的特質。

所謂的“特質”,我更傾向於解釋為,個人在多年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認知及行為模式,也就意味著,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是傾向於如何看待、分析並處理這件事情的——這種傾向被稱為“特質”,既然是多年形成的,可想而知,它的影響是有多深遠,改變起來是多麼艱難!

在生涯規劃領域,我們主張每個人都要“順勢而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認識到自己的特質之後,不要試圖取長補短,而是儘可能去“揚長避短”。

如果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恰好匹配這樣的特質傾向,這個人無疑是身心和諧的,TA可以強化自己的傾向,直至形成鮮明的優勢乃至個人風格;但如果TA所從事的工作不幸和TA的特質傾向相違背,那麼這個人是身心割裂的,TA會感受到痛苦、焦灼、甚至長期的軟弱無力。

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特質是有多重要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一個人慣用框架式的思維方式,表現在行為上多是循規蹈矩、不擅長創意,更適合按部就班、穩中求進的工作節奏,這個時候,如果你把這個人放到一家創業公司,裡面雜亂無章的工作節奏和各種突發狀況會讓這種特質的人感到極為不適——這就好比一顆種子,偏偏長在不適合自己的土壤中,想要發芽開花,真的是難上加難!

如果這個人能夠儘快認識到這一點,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顯然會讓自己的職業發展順暢很多。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3、打工絕非長久之計,一定要多為自己打算;

眼下流行一種聲音,那就是,能夠996居然是一種福報?!

這顯然是在偷換概念,事實上,從我自己的過往經歷以及完全諮詢案例來看,我堅定不移地認為,在企業環境下,真的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值得我們拿命去換的!

如果我們不為自己多做些積累,正應了那句話:“肥了他人的田,荒蕪了自己的地”。

作為打工者,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警醒,儘可能地讓自己的能力早日“市場化”,這樣才能抵禦未知的風險和變故。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程序員們可以自己寫程序接外包,文案們可以自己找路子給自媒體投稿,美術可以接插畫的活兒,熱愛文學的有空就多寫寫,說不定你的人生還能開啟新的可能性。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曾經,我在業餘時間寫作的事情也遭到公司同事和領導的質疑和抨擊,但我認為這屬於“不合理要求”:只要我能夠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工作,你為何要管我的業餘生活呢?我一天的工作時間賣給了你,但不代表我所有的一切都賣給了你啊!

事實上,一味鼓吹加班奉獻,除了滋長職場中無謂加班和老闆們變相壓榨員工的風氣外,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嗎?而勞動者應該享受的福利和相應的法律保護,難道不應該早日提上日程嗎?

如果大環境一時半會很難改善,那我們不妨從自己做起,至少不要再傻傻地為公司賣命了,多為自己做些籌劃吧,否則到頭來,虧了身體透支了生命,誰又能替你買單呢?

“時光的絕情之處是,它讓你熬到真相,卻不給你任何補償。”​​​

以上。

網易員工疑遭暴力裁員:我們犯過的最傻的錯誤,就是把公司當做家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