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林丹不退役打壓了年輕球員?這是國羽在為人才斷檔還債

自從里約奧運會之後,國羽的青黃不接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而在距離東京奧運會會還有不到一年的當下,這一問題越發的明顯。

無論是奧運積分,還是即將舉行的世界羽聯年終總決賽,國羽均在男單和男雙項目上沒有獲得5個滿額席位。在一些人看來,36歲還在堅持比賽的林丹,得背上不給年輕人機會的“鍋”。

從目前的國羽人才結構來看,的確在1990年到1995年之間出現了斷層。在國際賽場頂在前面的是一群20歲出頭的年輕人,隨後就是幾位“高齡”老將。

但與其說是林丹壓著年輕人,不如說是年輕人沒有把握住機會。人才斷層的背後,除了中生代球員的缺失,還隱藏著培養週期的漫長和後備人才的不足。

林丹不退役打压了年轻球员?这是国羽在为人才断档还债

老將林丹還在為奧運門票拼搏。

林丹還在堅持,是年輕人不給力?

隨著11月24日韓國大師賽的落幕,2019世界羽聯年終總決賽發參賽資格也隨之產生。

在五個單項中,國羽在女單、女雙、混雙三個項目實現滿額,而男雙和男單則是各有一位和一對選手參賽。

最令人遺憾的是36歲的老將林丹,他在韓國大師賽屈居亞軍,最終未能叩開年終總決賽的大門。這也為他衝擊職業生涯第5次奧運會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對於仍在追夢的“超級丹”,網上卻出現了兩種的聲音。有人認為老將熱血難涼,值得欽佩;也有人質疑他應該急流勇退,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隊員。

但林丹真的成為了年輕人出山的障礙嗎?

“如果下面有4、5個年輕人打得都比林丹好,那麼他想打也打不了。”中國羽毛球協會副主席趙劍華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坦言,林丹的堅持恰恰說明年輕隊員還不夠給力。

事實的確如此。僅從國羽男單來看,目前世界排名在林丹之前的只有諶龍和石宇奇。前者也已過了而立之年,是唯一一位獲得年終總決賽的國羽男單球員,而23歲的石宇奇則為傷病所累。

排在林丹(第16位)之後距離他最近國羽球員,是23歲的陸光祖(第18位),之後還有26歲的中生代球員黃宇翔(第28位),21歲的孫飛翔(第38位),23歲的趙俊鵬(第44位)……

林丹不退役打压了年轻球员?这是国羽在为人才断档还债

國羽男單的新星石宇奇當下遭受著傷病困擾。

優秀的運動員在役時間過長,或許會影響小將的成長。但在隊伍青黃不接的當下,讓林丹“背鍋”顯然有失公允。更何況中國羽協近期發佈了《羽毛球項目2020年東京奧運會參賽運動員、教練員選拔辦法》,將競爭和選拔機制以透明化的形式公佈於眾。

而林丹也在韓國公開賽上接連戰勝趙俊鵬和陸光祖兩位後輩,也不得不令人發問:到底是老將“壓”著後輩呢,還是年輕球員難堪大任?

培養一名運動員,需要十年付出

林丹依然還在為拿到東京奧運會入場券而拼搏。在為自己圓夢而努力的同時,也是國羽人才斷檔的一個側影。

年終總決賽,國羽在2016年和2017年還都是滿額參賽,而到了2018年和今2019年則都是隻獲得3個滿額席位,而且除了混雙,沒有一個項目有十足把握。

作為國羽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倫敦奧運會混雙亞軍徐晨就在做客央視時直言不諱地指出,國羽的人才斷檔出現在各個單項中,“這其中女單的滑落最為明顯,可能直接斷了兩個檔。”

自里約奧運會之後,包括王適嫻、王儀涵、趙雲蕾在內的多位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退出國家隊。而在傷病中掙扎了三年的李雪芮,也在前不久正式宣佈離開國際賽場。

1991年出生的李雪芮是國羽女單輝煌時代的尾聲 ,而如今挑大樑的是1998年出生的浙江小將陳雨菲,兩人的年紀相差了7歲,中間的確至少隔著兩代羽毛球運動員。

類似問題同樣出現在其它4個單項中:1990年到1995年出生的選手在國羽中幾乎是缺失的,除了林丹、諶龍、張楠幾位30+的老將外,如今頂在最前面的都是“95後”的年輕人。

羽毛球人才培養週期的緩慢,成為了造成類似現象的其中一個深層原因。

林丹不退役打压了年轻球员?这是国羽在为人才断档还债

李雪芮不久前宣佈離開國際賽場。

一般來說,羽毛球在起步階段就要花費5年左右的時間,而真正要誕生一位能夠打出成績的職業羽毛球運動員,則需要10年以上的培養週期。

“羽毛球這項運動更新換代的週期比較長,如果這批打不出來,就只能寄希望於下一批了,不是說瞬間就能出現一個。”在趙劍華看來,國羽重拾往日輝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增加人才厚度,需擴大項目基礎

羽毛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面對漫長的週期,更需要家庭的支持。

“現在很多小孩子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早走專業道路。”身為廣西羽毛球隊主帥的趙劍華對基層人才培養頗有感觸,“他們希望路走得可以更寬闊一點,除了讀書還可以打球。”

據趙劍華多年的觀察,國內有很多水平不錯的小選手。但由於此前註冊運動員的審核規定,他們需要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要在讀書和職業化之間做出選擇,大部分家庭傾向於前者。

羽毛球運動在中國擁有龐大的群體。據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中國羽毛球人口已經達到了2.5億,而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與之相反的卻是職業運動員數量的低迷,據《中國體育報》的報道,羽毛球目前的註冊人口只有幾千人。

林丹不退役打压了年轻球员?这是国羽在为人才断档还债

陳雨菲是當下國羽女單的領軍人物。

對此,中國羽協正在不遺餘力地尋找解決辦法。今年2月,羽協就發文稱將對青少年運動員註冊制度進行改革,而新實施的註冊工作已於11月26日正式展開。

改革最大的變化是放寬了年齡限制,“今後所有羽毛球青少年運動員在16歲之前,都只是在中國羽協進行註冊備案,而到了16歲之後,真正願意走專業化道路的運動員才在國家體育總局註冊。”

“羽毛球首先以興趣和鍛鍊身體為目的,至於將來要往那條路發展,還是需要時間去慢慢觀察,最後再來決定。”趙劍華說年紀太小學羽毛球並不一定就好,他就是從11歲才開始學習的。

中國羽協也已經通過多次會議來研究後備人才培養的問題,“比如成立體育學院或者體育學校等,羽協也在和教育部和各省市進行溝通,希望羽毛球項目能走進學校。”

趙劍華希望在中小學和大學設立羽毛球校隊,把人才儲備的“盤子”做大,“如果這個鋪開以後,隨著時間的增加人才就會越來越多,通過比賽和各個地方隊都可以來進行後備人才的選拔。”

羽毛球的人才培養需要從國家隊到基層都耐得住寂寞,而我們也需要給予這支榮耀之師更多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