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散文《當年的糊嘟》

散文《當年的糊嘟》

——感謝馳風軒主贈送馳風軒簽約藝術家著名藝術家董學顏先生書法

關中農村,曾經有一種叫做“糊嘟”的飯食,也有地方叫做“沫糊”,就是在開水裡撒入麵粉熬製的稀飯。這種現在不常見的食品,在當年卻是非常的走紅。這裡,就嘮一嘮關於糊嘟的點滴逸聞軼事。

糊嘟因為非常容易做好的特點,是生產隊時期,家庭主婦們備受青睞搶時間的食品,而每個小孩子入廚的必修課,當仁不讓的也是“散糊嘟”(關中方言形象地把麵粉撒入鍋內的動作的描述),就連夠不著鍋臺的小夥伴,也會在鍋臺旁搬個小凳子,勉勉強強站凳子上去,一手抓著麵粉往鍋裡“散”,另一隻手用筷子攪動(攪動是為了防止麵粉結塊,而形成麵疙瘩,關中人稱之為“面核兒”)。

有一個小夥伴給家人散糊嘟,可是半條街人們羨慕的對象,原因就是他的糊嘟裡沒有一個麵疙瘩(核兒),引得不少家的男人訓斥自己的另一半“看你個木慫,都不如人家碎娃,每次糊嘟裡疙瘩馬錘的!”

捱了自己男人訓斥的主婦們,有虛心的不恥下問地向小寶討教,糊嘟沒有面疙瘩的技巧,小寶毫無保留地炫到“這有啥難的,用笊籬把疙瘩核兒撈出去給豬吃了,就沒有疙瘩核兒了。”在糧食非常稀缺的年代,小寶的父母聞聽這樣的絕招後,寧願胖揍一頓小寶,也不能讓豬吃了麵疙瘩,前段時間回老家,談及想再品嚐一碗糊嘟的時候,鄰居們還笑噴了小寶(現在已經是兩個孫子的爺)當年的絕招。

散文《當年的糊嘟》

——竹子編制的笊籬

散糊嘟還有一個要點就是容易“溢鍋”,當面粉散入鍋內,麵粉的粘性被沸騰的水湧起後,頂開鍋蓋溢出到鍋臺,只要在燒火的時候注意觀察鍋蓋邊水蒸氣的噴出速度,在它即將溢出的時候,往鍋裡濺(倒)半碗涼水,就制止了溢鍋的現象。麵疙瘩核兒少;不溢鍋就是散糊嘟水平好的硬性指標。

糧食稀缺的年代,糊嘟的確是好東西,親眼目睹一對不睦的倔老頭、麻(關中方言,不講理)老婆,他們經常吵架而分開住在處在不同街的兒子家,有一天倔老頭來到麻老婆家附近,看到自己男人就近在咫尺,麻老婆迅速回家散了一碗糊嘟,端出來遞給老頭,開始還假裝硬氣的倔老頭,禁不住冒著撲鼻面香糊嘟的誘惑,顧不上燙嘴糊嘟的折磨,一邊使勁吹著,一邊唏噓唏噓貪婪地吞嚥,旁邊的鄉親們都眼巴巴地看著,倔老頭愜意品味老婆子示好的糊嘟,羨慕嫉妒恨的表情溢滿每個人的臉上,伴隨著糊嘟的進入腹內,老頭的肚子同時也咕嚕咕嚕地響著,緊接著“咚咚咚”的響屁接二連三不停的排出來,倔老頭無不炫耀地撇舌頭、用新興詞語撂文道“這糊嘟竄香、竄香的,跟維生素、氨基酸一樣的香!”

飢腸轆轆的鄉鄰們看不慣倔老頭的做派,懟道“看你跟豬一樣,上邊吃著,下邊屁不停地放著,把人都能燻死。”

倔老頭一碗糊嘟下肚,大聲喊著“還有沒,再弄一碗!”

“我知道你飯量大,還有呢。”老婆子殷勤的接過空碗又回家又舀了一碗,很不自然地叮囑的“他大,吃完了,你進來我想和你說幾句話。”

接過碗的倔老頭一言不吭地繼續吧唧吧唧他的“維生素、氨基酸”,圍觀的鄉鄰們好不眼饞,渴盼地地瞅著那香噴噴的糊嘟被倔老頭吞下。

“我娃掉到窨子了,你還在這憋著呢?!”跑步過來的兒媳指責著正在舔碗的倔老頭吼道,看見兇巴巴的兒媳的怒容,放下碗的倔老頭極不情願地離開.

隔了一會,麻老婆出門看見躺在地上的空碗,鄉親們誰也沒有人搭理她,一下子蹦著高罵道“驢溼的,沒有良心的,白白咥了你老孃兩晚糊嘟就這樣走了!......”不堪入耳的詛咒,讓圍觀者也感到尷尬,彷彿痲婆娘罵的不是倔老頭而是他們自己,一個個惺惺的散去。

一場源於糊嘟充當“橄欖枝”的麻婆娘示好倔老頭的老鴛鴦尬事就這樣告一段落。

糊嘟總被想著吃,與其說是吃,倒不如說是喝,關中人有一句話叫“喝湯”(吃晚飯),早前是白開水,當條件稍微好一些,就是散一些糊嘟,咥一點蒸饃(或者鍋盔),就一根生蔥,就是這樣的實在。

更忘不了的是,糊嘟鍋底,用鏟鍋鏟剷下來那看起來皺巴巴,吃在嘴裡筋道很的“乾貨”,當年可是兄弟姐妹們搶著分享的美味,比起來稀稀的糊嘟,糊嘟鍋底就是大家輪流享用的美餐,就連洗過糊嘟鍋的刷鍋水,給自家豬和的食,因為有一點麵粉味,豬們總是把槽裡舔得一乾二淨。

在喝糊嘟都是尚品的年代,大家都有一個夢想——啥時候能咥上一碗稠玉米珍子,那就是“過年”一樣的好日子了,沒有足夠的糧食讓大家吃,關中農民們就想到野菜、苜蓿,這些能下嚥的綠色植物,苜蓿菜、地兒菜(薺菜關中方言)糊嘟那種特殊的竄香,現在想起來依然是太誘人了,農家柴火灶上支著的大鍋,農作物秸稈燃燒的火焰,紅彤彤的舔著鍋底熬出的糊嘟就是那樣的味道醇正。

現在,電、天然氣做出的稀飯,無論如何也品不出當年糊嘟的味道,那種粘乎乎的糊嘟下嚥到喉嚨是那樣的舒暢,因為糊嘟帶有特殊的粘性,關中巧婦們用糊嘟做輔材,把舊棉布收集起來,在三伏天,用席子或者木板做平臺,用糊嘟把舊布一層層粘起來,叫做摸褙子(又稱打褙子),褙子就是農村人做“千層底”布鞋的主要材料。

散文《當年的糊嘟》

——褙子剪出的鞋幫子

也正是糊嘟粘的這一特性,關中人常用這樣一句俚語,看你然的跟糊嘟一樣!就是評判這個人不聰明,擬物修辭的表述法。

生活條件優越了,白米細面、大魚大肉吃得膩味的日子裡,糊嘟這種食品已經淡出我們的日常生活,而“缺者為貴”的價值理念,又一次得到驗證,沒有人願意做的糊嘟不由得再次被回憶起,真心希望這次回家,讓愛人為我做一碗糊嘟,仔細地品味一下當年倔老頭口中“維生素、氨基酸”的愜意!

舒適的居住環境,愉悅的食物構成,卻阻擋不了想再嘗一次,曾經墊肚子糊嘟的慾望,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