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如何深化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发布人:

丛 钢市住房城乡建委一级巡视员

余 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正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永忠市交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新闻发布会现场

去年,重庆作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按国务院部署积极推动改革试点工作,出台《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项目、全事项”改革,基本形成“5+6+4”的工作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为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庆市政府于10月8日印发了《重庆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重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由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深化阶段,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审批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精简

时限再压缩

丛钢介绍,本次深化改革在巩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8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50个工作日以内改革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环节再精简、审批时限再压缩。到2019年底:

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取消和合并部分审批事项,申报事项和材料再精减20%以上;

二、进一步优化审批系统,全方位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打通市级各部门、各区县业务系统与审批系统的数据接口,构建完善的审批管理信息数据平台;

三、进一步优化审批管理体系,实现全市“一张蓝图”统筹生成项目,“一个窗口”接件、出件率100%,“一张表单”落实率100%;

四、优化监管方式,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改进督查考核问效方式。

2020年底,形成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丛钢介绍有关情况

7类共26项深化改革措施

让改革见实效、群众得实惠

如何让改革见实效、群众得实惠?丛钢表示,本次深化改革提出了7类共26项深化改革措施,其中包含7项探索创新举措。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1

统一审批流程

一、细化项目类别。在试点阶段6类项目基础上将加装电梯、装饰装修等只需进行部分审批流程的工程建设项目单列一类管理;

二、精简审批事项。在试点阶段取消下放27%事项的基础上再精简20%;

三、深化区域评估。明确告知承诺实施方式和区县实施要求;

四、优化联合验收方式和流程

,统一竣工图纸和验收标准。

2

健全管理体系

本次深化改革重点对试点阶段的“一张蓝图”“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四个一进行深化和完善。

● “一个窗口”方面,制定大厅建设指导标准和“一窗受理”工作规程,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

● “一张表单”方面,进一步理顺事项间的逻辑关系,精简申报材料,取消群众重复提交的材料,每个阶段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

3

优化监管方式

包括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度改革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规范中介服务。

本次深化改革结合国家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重点指出的市政公用服务办理时限长的问题,提出:

● 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大厅实施统一规范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 巩固提前介入服务、主动告知服务等工作机制,将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

● 实现水电气讯等市政公用服务办理数据与审批系统互联互通。

4

探索创新举措

本次深化改革,重庆提出一系列针对重庆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举措。包括:

● 建立全市投资项目基础数据“一本字典”

● 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多审合一”

● 竣工验收环节多测合一

● 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

● 调整施工许可限额

● 优化水利工程审批

● 优化施工图审查

调整施工许可限额方面,重庆依据法律法规,借鉴其他省市做法,将必须办理施工许可的限额由原工程投资额30万元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优化调整为工程投资额100万元或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优化施工图审查方面,推进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探索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对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装修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不再强制要求开展施工图审查,落实设计单位人员终身负责制。

5

组织实施保障

主要明确市工改办的职能职责,以第三方评估改进督查考核问效方式,强化改革督导检查并加强改革工作指导培训。

新闻多一点 》》》

重庆建成“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市级、区级

政府部门共享“一张蓝图”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市城乡统筹网记者提问

市城乡统筹网记者:中小企业拿项目比较难,更多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项目的制度上。本次改革对中小企业有哪些利好?

丛钢:中小企业拿项目难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的实力,另外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将必须办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限额,从30万元或300平米,调整到100万元或500平米。那么小型项目,多半是由中小企业承担的。减少了施工许可这道程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好事。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提问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如何落实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和加强建设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工作的?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余颖回答记者提问

余颖: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我们建成了重庆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所有市级、区级政府部门均可以共享“一张蓝图”,并利用业务协同平台“共同策划、共同论证、共同决策”,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通过征求部门意见的方式协调空间矛盾、落实建设条件,以此提高项目后期审批效率。

同时,我们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工作方案(试行)》在工作机制上予以保障。通过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实现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时序、范围、内容等有效引导和管控,同时践行生态保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国际在线记者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在开放通道的建设方面,市交通局在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有哪些举措?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陈永忠回答记者提问

陈永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市交通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

①统一审批流程

市交通局将高速公路和水运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环节,统一绘制了流程图。

②压缩审批时限,减少申报资料

高速公路和水运建设项目,除了一些需要现场查勘、中介技术审查等特殊环节外,市交通局把审批事项(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设计审批、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的总体审批时限从15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38天,降低了75%。

同时,优化精简申报资料,能够通过部门共享的信息资料,不再要求办理人提供。

③一个窗口办理

结件和办件统一在市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在办理过程中,也规范了审批标准,提高了审批效率。

④主动对接,加强指导

涉及到高速公路和水运建设项目的这些审批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大企业。他们在提交审批申请的时候,市交通局也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加强指导,提高了效率。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华龙网记者提问

华龙网记者:水利部门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设情况?

【发布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重庆提出26项措施

刘正平回答记者提问

刘正平:市水利局结合实际的审批情况,对改革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卡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梳理,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①精简审批事项

取消了水利工程招标限价审查、施工合同备案、验收质量、出具质量监督报告等事项,将大中型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审批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审核实行了合并办理。

②深化区域评比

大量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比。对已实施整体评估区域内的项目,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告知承诺制度管理。

③提高审批效率

水利工程在可研阶段,中型水库,停建公告,改革前是在市水利局出具正式的项目可研技术审查意见后发布,优化后将调整为市水利局组织技术审查基本确定即可发布。

调整后,可以将移民安置专题审批提前2到4个月,极大缩短了审批时限。

④强化操作性

本次将水利工程进一步细化为大中型水源工程、小型水源工程、长江干流及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大中型灌渠续建配套工程、除险加固工程、社会投资大中型水利工程六类。

优化以后,能让办事的人更清楚,不同类型的水利项目每个阶段所涉及到必办和选办的事项,防止办事人办理一些本不需要办理的事项,避免白跑路的事情发生。

摄影:唐浩

平台支持:人民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