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嘉慶在位二十五年,其執政時間與他的祖宗自然不能相比。但作為帝王,他在位所經歷的事情卻是他祖宗以及他後來的子孫們所無法比擬的。 在其即位之初,他成功地清除了君側的隱患和珅,無論是對歷史還是朝廷,這都是一件可歌可頌的事蹟。但也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卻身經兩次驚心動魄的禁門之變。 各地的民變民亂,雖歷代都有,但陳德以匕首而“驚駕”,林清結內監而闖宮,卻是前所未有的。

  1. 陳德“驚駕”

嘉慶8年(1803年)閏二月,一個叫陳德的北京窮苦百姓得知了嘉慶皇帝要進宮齋戒,於是就在20日早晨,身藏小刀,喝了幾大碗劣質的酒後,帶著兒子陳祿由東華門繞到神武門,在人群中晃盪著等待嘉慶經過。不久,嘉慶乘轎來到了順貞門時,前隊已經過去,後隊還沒有走出順貞門時,陳德飛一般從神武門內西廂房南山牆後奔出,以匕首直撲嘉慶。在嘉慶身邊的侍衛、護軍章京等百餘人被這一驚變嚇呆住了,震駭不知所措。還是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額駙親王拉旺多爾濟等迅速緩過神來,撲上去捉拿。陳德揮舞小刀,奮力頑抗,期間,將定親王綿恩的袍袖扎破,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擒。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嘉慶命令嚴審,陳德受盡酷刑,在實在問不出什麼來的情況下,嘉慶親下判決,將其凌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皆被絞死。

從審訊官那裡,嘉慶皇帝知道了要刺殺自己的這個人的背景資料。陳德,男,河北承德人。其父母曾典與旗人為奴,後來又隨父母在章丘等地服役。

從上可知,陳德少年時代並不快樂。二十三歲那年,他娶妻,家庭狀況一直不 好。三十一歲那年父母逝世,他在山東無法謀生,就投靠了在京城內務府當護軍的外甥姜六格,到北京後一直與其堂姐住在一起。在這段時間,他通過外甥的關係, 曾隨鑲黃旗包衣管領常索在內務府服役即奴僕,所以,出入宮禁對他來講是經常的事。幾年後,他的妻子和堂姐病故,兒子幼小,岳父母又跌成癱廢。本來生活就很艱難的他忽然失去了親人,心理略有些變態,總是借酒澆愁,在院中歌唱哭笑。在這樣的心理下,他經常被僱用他的人辭退,由於沒有了理 想,前途渺茫,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經常出入宮禁見到的皇帝的模樣,他認為,皇帝也不過是個普通的人,人人都能做得。

當一個人一旦有了理 想後,或者說,一個白日夢後,夢就真的來了。在嘉慶元年和二年時,他做了兩個夢。一次夢見自己在無水橋下躺著,忽像有人拉他上橋,到了橋上一看,像在一知 府大堂後頭,穿上程繭鄉蟒袍,心想將來必有朝廷福分。一次是有人領路,領到廚房,夢裡說是在東宮。

為這兩個夢佐證的是,他抽過的五枝籤,都是上上籤。到了嘉慶八年,他見上上籤所言的還是沒有到來,就有了事在人為的想法。終日的貧窮讓他有了鋌而走險的衝動,他終於花錢買了一把匕首和一罈子酒。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於是,就有了順貞門那一幕。在其被凌遲時,他大喊大叫,認為老天欺騙了他。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印證“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千古名言。

審問陳德持續了半月有餘,嘉慶認為,這個人敢行刺天下之主,背後必有主使。但在邊審邊查的過程中,審案人員實在找不出陳德的背後主使人來。在這些高級特務官員看來,陳德的背景太過於簡單、單薄。使得他們到最後都不想再用刑具逼迫陳德承認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嘉慶皇帝雖然並沒有得到自己想需要的東西,但也的確承認了陳德就是個瘋子,一個敢刺殺皇帝的瘋子。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陳德刺嘉慶一案,背景其實很簡單,根本就沒有政治上的 複雜內幕。直接起因就是由於貧窮加上愚昧,單槍匹馬,憑一時的狂熱性的衝動。他說的做過幾個奇怪的夢,“時常胡思亂想”,從心理學上說,不難解釋。這些人 都有精神上的病變,清代文字獄中,這類半瘋癲的“狂人”很多。他說“起意驚駕,要想因禍得福”,似乎並非一定要刺死皇帝。究竟如何,已難明白。

在審問過程中,有大臣想把陳德向叛亂教派上面靠,但諸多事實否定了他的這種想法。陳德就是一介無知的匹夫,用有史以來無人敢有的勇氣—這種勇氣顯然帶有愚蠢性—直犯禁衛森嚴的扈蹕之途的鑾駕。

嘉慶在事後的諭旨中說起此事,仍有驚懼與憤恨之情:“然百餘袖手旁觀者,豈無朕之至親,豈非世受國恩之臣僕乎?見此等事尚如此漠不關心,安望其平日盡心國事耶?朕之所懼者在此而不在彼,諸大臣具有天良,自問於心,能無愧乎?”

他的這一席話正巧點中了要害,那就是:清廷的政治與經濟的漏洞徹底地暴露了出來。陳德如果不是被經濟所迫,他怎麼敢犯險;如果不是侍衛戒備背後的政治有問題,陳德又如何能衝到嘉慶身前?

十年後,清廷再一次暴露了它的上述缺點。這一次如刑審陳德大臣們所願,是一夥有組織有信仰的團伙,他們衝進了紫禁城。為首的叫林清,此次事件又被稱為林清事件。

2.林清事件

林清是順天府大興縣人,曾在京城藥鋪內當過學徒,所以對醫學略有所知,又有些文字功底。但此人品德確實不怎麼樣,屢屢嫖娼,後被藥鋪老闆逐出,他就找了個打更活計為生,但又被開除。一個人連打更的工作都能被開除,可以想見其品德如何了。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林清像

可清朝的事情往往讓人想不通,在結束了打更生涯後,他居然充當起了書吏。結果是,又被革退。為別人工作這條路似乎永遠都行不通了,他便和姊夫合開起了茶鋪。賺了一點錢後,他又愛上了賭博。作為大股東的他姊夫憤怒之下又把他驅逐了出去。他不服氣,憑著在藥鋪當過學徒的經歷,開始做起了江湖郎中。經過輾轉,他又先後當過糧船上的縴夫、充當過小販、開設過鳥鋪。

江湖歷練給了他江湖的本事也給了他機會,嘉慶十一年,他加入一個叫榮華會的組織。榮華會的坎卦教主郭潮俊因沒有林清那麼多工作經歷和江湖閱歷而被其排擠,眾教徒便奉林清為教主,將榮華會改為天理教。

的確,當時的大清真是天理昭昭,這樣一個社會不安定人員居然執掌起一個教會!他自擔任教主以後,施展出了自己的江湖手段,黑白兩道,道道混得熟。嘉慶16年,他南下至河南滑縣,和從前在保定的同獄犯牛亮臣相見,進而認識了曾為木工、庸保的李文成等人。幾個人喝了點酒,大丈夫的宏圖大志就從骨子裡冒出來 了。林清準備讓李文成做“人皇”,而自己要做個聖人玩玩。

嘉慶18年2月,先是“人皇”李文成對教徒們講:“你們好生用功,一劫能造萬劫之苦,一劫也能修萬劫之福。”當這些教徒還沒有悟透此話的含義時,林清與李文成已經密謀由東華門、西華門兩路進攻紫禁城的計劃。他們同時與宮中太監劉得財、楊進忠、王福祿取得了聯繫,約定好接應事宜,時間就定在該年的9月15日。

但八月中旬,他們的計劃洩漏,“人皇”李文成一干人等被活捉,宋元成為營救李文成,便提前舉行了起事。而想做聖人的林清因不知其謀,仍擬在計劃時間進攻紫禁城。

起義前的一個月,林清就議定了攻打紫禁城的具體計劃,決定以“奉天開道”的白布旗為標誌,暗號“得勝”;組織一支二百人左右的隊伍,其中每十至十二人為 一支小分隊,由一人領頭,打一杆白旗。起義戰士每人另發兩塊白布,一塊繫腰,一塊纏頭。白布上分別寫著“同心合我,永不分離”、“四季平安”等字樣,作為識別記號。

9月15日這天,林清將自己的人馬分成數批安置在了東華門附近,因東華門護軍覺察到,就提前將城門關閉,林清一夥闖進東華門的只有十餘人,但進入西華門的卻有八十餘人。兩股力量合併到一起後,就聚集在隆宗門清宮中的景運、隆宗二禁門,此二門非奏事待旨及宣召,雖王公大臣,不許私入,但林清一夥卻被太監們放了進去。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這些人一進入此二門,林清就手執白旗,登牆指揮,頓時殺聲四起。林清一夥很快就攻進皇宮,使清廷猝不及防,亂作一 團。當時的皇子們在上書房聞變,皇次子旻寧立命取撒袋、鳥槍、腰刀,並命太監登牆瞭望。他迅速用鳥槍擊中兩個教徒,這才暫時穩住了陣腳。

當時,禮親王昭木連、莊親王綿課聞變,也迅疾趕至皇宮。慌亂中,禮親王昭木連臨時調來了千餘名火器營兵;綿課又率親兵百餘人,並“矛手”數十人,直奔隆宗門外;清左翼總兵玉麟由中正殿夾道向南進擊,教徒們拼命抵禦,雙方在隆宗門外展開激戰。

由於寡不敵眾,一些教徒迅速被殺或被捕,其餘皆奔往南路。一位在嘉慶22年被捕的教徒回憶當年在紫禁城內戰鬥的情景時說:“我藏在夾道子裡,只見一頭戴 水晶頂大翎的官員,向一個白布纏頭拿刀的追趕。那官員趕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將他殺了。我因同教人被殺,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我是習教弟子,一秉 至誠,死而無怨。”多麼感人,多麼勇敢,這群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攻打皇宮禁地的教徒們就在莫名其妙中攻打了紫禁城,同時被殘忍地殺掉。

9月16、17日,清軍在紫禁城內大肆搜索,抓捕了三十多個教徒。17日早,林清被活捉。至此,這場看似是起義其實是扯淡的戰役宣告結束。

嘉慶帝兩次“禁門之變”危機重重

教徒們的不怕死當然可以讓後人記憶猶新,但清統治者的種種醜態也讓人過目難忘。當教徒們衝進禁地時,平時作威作福,驕橫傲慢的宮廷后妃、皇子以及顯貴大 臣、武將勳戚們都嚇得魂飛天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護軍統領石瑞齡,他當時站在高處大叫:“可速備車乘,以備后妃之行。”

守午門的策凌得知有人攻打皇宮後,居然嚇得開了城門,準備逃出京城去。直到林清被活捉投進大牢後,宮廷中之眾人,還在魂不附體地哆嗦。當時不在宮裡,後來返回的嘉慶皇帝為給太監們壯膽,竟讓他們吃一種叫“避邪丸”的藥。

林清的此番舉動讓嘉慶皇帝在毛骨悚然的同時痛下殺手,被捕的三百多名教徒及其家屬在忍受了長達四十多天的殘酷刑訊後被殘忍處死。

在這次事變之前,有人常以乾嘉並稱,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不對的。乾隆時尚為盛世,而嘉慶開始漸露衰象,兩次禁門之變,政治上經濟上都表現出大漏洞,林清事件無非是因為教徒們處在生活的最底層,他們組合在一起攻打紫禁城,就是想要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處境。因為經濟漏洞而導致了政治—攻打皇宮禁地的漏洞,在嘉慶一朝初顯端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