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今天看到一篇比較火爆的文章,在吐槽小學生數學題目,不由自主的也進去湊了個熱鬧。文章介紹了幾個題目,按著作者的思路,都是有問題的,不是出題目的老師的錯,就是數學老師的錯,反正就沒有孩子的錯,更加沒有孩子家長的什麼事。實在是看不過去,拿來分享分享。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第一題,題目是這樣,說“一塊木頭鋸成3段需要10分鐘,鋸成6段需要多少分鐘”?有學生解答的思路大概是這樣,“6段是3段的2倍,所以鋸6段的工作量是鋸3段的2倍,所以要10*2=20分鐘”。作者說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老師的錯。因為我們的數學老師就會教學生算數,而不是教數學。

問題來了,這個老師有沒有教,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出這個題目的老師,應該沒錯吧?怎麼能吐槽這個題目呢?就是因為老師出了這個題目,才知道學生只學會了算數,沒把數學用於實際應用中。不懂得數學的真正意義,不懂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就無法從中找到樂趣。這就是我們說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區別呀。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如果數學老師沒教,那是老師的問題。如果教了沒學會,那就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家長不會,只能說,“沒念過小學二年級的,禁止發表評論”哈。所以,這道題不是什麼坑人題,而是非常有意義的,不是嗎?

當然了,換個角度,這道題目,把一塊木頭切成3段,這本身是有語法問題的。“一塊”東西,一般就是接近圓形或者方形的東西,不會是長條的,怎麼能切成3段呢?“段”可是條形物的一截,不是塊狀東西的一截。應該說是切成3片才對吧?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有人抬槓了,說鋸3段要10分鐘,每鋸1刀是5分鐘,鋸6段就是把剛才那3段疊一起再切1刀,也就是10+5=15分鐘嘛。呵呵,我說如果這樣抬槓的話可說沒法做題目的哦。因為你切完3段後,可能就沒力氣了;又或者鋸片變鈍了,不好用了;又或者鋸片斷了;又或者說木頭太小塊,根本鋸不了6塊!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類似的題目還有這個。“爸爸從1樓到2樓用了10秒鐘,那麼從1樓到7樓要用幾秒鐘?合是多少分鐘”?這性質是跟前面一模一樣的題目,但是應該比前面的簡單一點,因為他這道題目更貼近生活。除非說是山裡面的孩子,沒爬過樓梯,否則的話,都知道一樓到2樓要怎麼爬,1樓到7樓又怎麼爬,對吧?

這個學生知道1樓到2樓是隻爬了一層樓梯,卻不知道1樓到7樓只爬6層樓梯,有點不應該。但是這就是孩子的普遍現象,也沒什麼好批評的。如果按照成年人的思維,要錯,應該是2層樓用了10秒,一層用5秒,7層用35秒,對吧?或者就不應該錯。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有人抬槓說,從1樓到2樓10秒鐘可以,但是到7樓,速度肯定慢下來,不能勻速上去的,說他起碼要2分鐘。還有人舉例說吃1個雞蛋要多久,然後吃100個雞蛋要多久。我說,如果樓房只有6層,你爬一輩子都爬不上7樓去!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第三題,小鳥送信。如圖,由左到右有4個信箱。第一隻鳥說它送最右邊的信箱,第二隻鳥說它送的是第一隻鳥左邊第一個信箱,第三隻鳥說送最左邊的信箱,第四隻鳥說它送的是第三隻鳥右邊的第一個信箱。這道題,作者說他都快要轉暈了,我不知道他有什麼好暈的。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題目比較清楚比較簡單吧?如果一定要找歧義的話,可能就是“左邊第一個”理解不清了,比如說可以是左邊挨著它的算第一個,也可以說是左邊的最左邊的那個是第一個。但是後面這種解釋太牽強,不覺得麼?這也是槓精才能理解到的哈。

如果要找問題,可以說圖片中的①和③指示不清,比如說如果①③指的不是小鳥,而是信箱,那就沒法做了。如果你說圖片上沒看到有信箱,那更厲害哈。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再講一題拓展題。如上圖,兩個正方形相交,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的面積。這條題目是值得吐槽的,沒有註明字母a和b各代表什麼,不知道是正方形的邊長還是面積,這是該罵的。如果字母b就是代表陰影部分的面積,那不是最簡單不過了嗎?

撇開這個毛病,很多人不會解,說只有小的正方形完全在大的正方形裡面,才能算出面積,所以這題沒有答案。這也有道理。但是人家題目是說用“式子”表示,沒說一定是等式啊!“式子”還包括不等式呢,對吧?

這些小學題目被吐槽,究竟是誰的錯?老師?出題官?學生?家長?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我覺得跟人的思維習慣有關係。因為這是小學題目,對的是小學生,可能是要用小學生的思維去出題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出題目的老師覺得,他平時跟學生都是這麼講課的呀,還沒講兩個字,學生就知道他想說什麼了,所以不需要很準確的去表達。但是現在對的是學生的家長,就變成“雞同鴨講眼碌碌”了。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