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昨天,北京東臺商會好熱鬧

  昨天(11月24日),北京東臺商會召開了全體理事會議,擬從2020開始,實行“輪值執行會長”制度,以推動商會成員間的聚合,使商會形成“商業生態圈”,探索商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境界,推動商會和商會成員企業的共同發展。這裡,小編全文刊登東臺籍教授袁清的新作《北京東臺商會:探索商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境界》,以饗讀者。

北京東臺商會:探索商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境界


⊙作者/袁 清

  國家正致力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以“鄉緣”為紐帶,呈組織性、公益性、異質性、嵌入性、互惠性的北京東臺企業商會,正積極探索商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新境界。

  所謂治理,是指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對特定的事物加以管理、調整、改造,使其達到有序狀態、符合一定要求的活動和過程。在11月24日上午召開的“北京東臺企業商會全體理事會議”上,會議議題的“擬2020開始的‘輪值執行會長’制度”,實質上就是讓每一位副會長共同參與商會治理,增強他們治理商會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理事會上,會長馬洪偉在主持會議時說,當下商會企業成員面臨數字化時代帶來的價值重構,某些企業或面臨增長的困境。企業持續增長的來源就是企業的價值增長,如果企業不改變自己的增長模式,以價值增長邏輯來看待環境、變化和競爭,就可能在愈發白熱化的競爭環境中失去競爭力。

  商會及商會企業需要從過去的“管理”到今天的“治理”。參加理事會的理事共同表示,治理能力的提升就是要把成員的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旨在通過積極地參與、溝通、協調、激勵、規範和約束,形成一種遵循正確價值取向、朝向一定目標的良好的秩序和狀態。治理過程中,需要創造治理文化,研究人的精神本性和意識多維,將顧客的意志、熱望與精神動力凝合起來,凝合起一種價值觀,凝合起一種思想精神和靈魂的力量。

  賦能新生態,涵養價值網。北京東臺企業商會將著力商會治理的價值經濟,培植“平臺組織、互動價值、大樹生態”新業態,推動商會組織成員間的“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集聚人力、人文、技術、資本、市場要素,完善“生態系統、產業聚集、協同進化”體系,著力開拓商會的“內生”和“外展”發展空間。構建“產業平臺化,夥伴創客化,產品個性化”的眾創空間。

  治理體系,是參與和實施治理的全部要素、手段、方式和環境、條件的總和,即體系化的治理結構和要素。商會治理體系就是要培育“治理精神”,即將零碎的、片面的、不繫統的幾何知識,整理歸結成一個演繹系統和治理模型。

  “能聚能合、善聚善合,長聚長合”。北京東臺企業商會深諳: 商會成員間的聚合,使商會形成“商業生態圈”,通過協調、優化“商業生態圈”內夥伴關係的能力,推動商會和商會成員企業的共同發展。24日理事會通過的“接受更多的非北京企業的東臺企業家加盟商會”,此舉既利於加盟的企業家,也是自身商會“商業生態圈”的擴大。在商會副會長高嚮明看來,“商業生態圈”同樣是商會的體系建設,“商業生態圈”強調“外部關係”,而不僅是“內部關係”;強調“價值網”的活動,而不僅是“價值鏈”的活動;強調管理好“不屬於自己的資源”,而不僅是“屬於自己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