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自古便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它的巍峨高聳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是陝西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南簷當渭水,臥見雲帆飛”便是李白對華山的讚美。華山的自然秀色大氣而旖旎,宗教和人文氣息也很濃郁,在華山的山腳下,便有一處道教聖地——玉泉院。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玉泉院位於陝西省華陰市玉泉路的最南端,是從華山峪進入華山的必經之地,在登臨華山之前,便可以到玉泉院參觀。作為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玉泉院早在宋仁宗皇佑年間(1049年-1051年)就開始修建了,至今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也歷經了數次破壞和重修。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以前登華山時,從未認真參觀過玉泉院,前些日子便特意去參觀了這處道教聖地。到了玉泉院的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尊極大的臥像,臥像的造型是一位沉睡的老人,老人身穿寬鬆的道袍,以手為枕,安詳地睡在山間,似乎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嘈雜,這老人便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陳摶。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陳摶,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 希夷一詞源於老子《道德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指的是虛寂玄妙,清淨無為的一種境界。宋太宗為陳摶賜號“希夷先生”,可見對他的肯定。據說陳摶趕考名落孫山後,便進山修道,並在118歲時仙逝於華山張超谷,而後他的弟子賈得升便為師父修建了希夷祠。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到了明清年間,希夷祠逐漸形成現有規模,並改名“玉泉院”。據說,扶搖子極愛睡覺,經常一睡便是一天,他的修道也多為睡覺,在各個地方都能睡得很安詳,古代人的壽命多為四五十歲,扶搖子卻活了118歲,看來睡覺確實很養生!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仔細看陳摶的臥像,上面的眉眼、鬍鬚以及髮簪等雕刻得極為逼真,好像陳摶老祖真的在我們面前睡著了一般。再抬眼望去,臥像的後面是蒼茫巍峨的華山,沉睡的老祖和奇險的華山似乎融為了一體,給人以世外高人之感,道家所講的“道法自然”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吧。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繼續往前走,沿著重重臺階上去,就到了玉泉院的山門。山門看起來很古典莊嚴,是古代歇山頂建築,雕樑畫棟、紅柱拱門都透露出莊嚴而又大氣的韻味。在屋簷下懸掛一塊黑底金字的匾額,邊框上有金色祥龍圖案,中間則寫有“玉泉院”三個大字,這三個大字看起來蒼勁有力,是郭沫若親書的。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從山門穿過,看到的是一處清幽雅緻的院落,院中的樹木高大繁茂,為沉寂的院落增添了幾分生機。在院落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座古韻斑駁的石牌坊,石牌坊上有不少細膩而精美的雕刻,最吸引人的是頂部的石龍,兩隻栩栩如生的龍盤踞在牌坊上,形成了“雙龍戲珠”的樣子。在這處院落中還有一些巨大的石塊,上面鐫刻著“利他”、“人類平等”等字樣,這些字都是愛國將領馮玉祥所寫的。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繼續拾級而上,坐落於臺階之上的玉泉院正殿便逐漸清晰。正殿也是一片雕樑畫棟,既莊嚴又氣派,簷下正中仍懸掛郭沫若所書的“玉泉院“牌匾,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卻是大殿前的楹聯:石砳磊(四個石)仙掌安天下,木林森(四個木)五峰定乾坤。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這副對聯其實深藏學問,不僅講究層次遞進,意境也很奇妙。四個石組成的字讀作lei,與“磊”同義,而四個木組成的字讀作peng,為草木茂盛的意思,僅十幾個字便將華山的大氣描寫得淋漓盡致。其實很多地方的對聯都有很深的學問,甚至很多字我們都沒有看到過,只有留心觀察,才能發現隱藏在旅途中的知識,增長自己的見識。

還在回味正殿所隱藏的文化底蘊,一抬頭就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財神殿。財神殿前放置著巨大的香爐,繚繞的煙霧不時從香爐中瀰漫出來,很有道家聖地的韻味。財神殿內供奉的是財神,很多做生意的人都會來此祈拜,希望財神爺能保佑自己的生意日進斗金。其實,不管是道觀還是寺廟,都有各自體系的財神,玉泉院中的財神不知道是道教的哪位上神。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拜過財神, 穿過一座飛簷翹角的樓臺,又到了一個更加清幽的院落,院內樹木繁茂,古樸的亭子掩映在樹木中,清澈的碧水從石橋下流過,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景緻極具中國園林特色,在這樣的景色中漫步,心情都不由得放鬆了起來。院內也有很多石碑,“黃帝陰符經”“三聖母寶誥”“勤孝文”等都刻於石碑之上,這些碑文向人們傳遞著道教文化和中國的孝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再繼續遊覽,一塊被護欄圍起來的石碑吸引了我的視線,石碑的頂部雕刻著精美的小龍,翹起的簷角彰顯著中國古建築的風格。走近一看,石碑已經在歲月風雨的衝擊下,變得極為滄桑,不過上面刻著的“漢神醫華佗之墓”依然清晰可見。按理說,華佗墓應該在河南才是,玉泉院怎麼會有華佗墓呢?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查過資料才得知,玉泉院的華佗墓其實是衣冠冢,河南的才是真的華佗墓。據說華佗生前有一個好朋友,名為魯女生,魯女生隱居在華山上的白鹿龕,華佗生前曾經常到山上探望。魯女生曾夢到華佗向自己哭訴冤情,後來得知華佗被害,便捶胸大哭,為華佗建了一座衣冠冢,以紀念華佗。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佗本是一代神醫,仁心救世,卻不料被曹操所殺害,實在讓人悲嘆不已。在華佗墓前拜了拜,我便繼續前行,很快就到了為陳摶老祖所建的希夷祠。希夷祠的前殿極其宏偉莊嚴,門正中懸掛著“古松萬年”的匾額,這是清光緒皇帝親題的,在這塊匾額的兩側還有"厚德載物”和“唯道獨尊”牌匾。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再觀察大門兩側的對聯,只見上面寫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萬物,道法自然”的道家理念被融入其中,是老子《道德經》的精髓所在。在前殿前還放置著一塊石碑,上面所寫的“第一山”三個大字赫然醒目,這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真跡,豪放的字體讓人聯想到一位不受拘束的古人。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再來到後殿,首先看到的就是慈禧太后親書的“道崇清妙”牌匾,陝西的不少道觀都有慈禧太后的真跡,不知道她是不是道教信徒呢?牌匾的兩側有“聞玉泉通玉井酌玉液洗卻凡近,仰仙蹤來仙祠拜仙翁得沐高風”的對聯,據說這上聯描寫的就是玉泉院中的清泉,相傳玉泉院的清泉和山頂鎮嶽宮玉井相通,金仙公主的髮簪曾不慎掉入玉井,卻在玉泉院的泉水中發現了玉簪。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後殿的建築風格和前殿差不多,在周圍靜謐環境的映襯下,顯得極為莊嚴,讓人不由得壓低了說話的聲音,只想安靜參觀。參觀完了後殿,就到了“通天亭”,這是一座古樸的建築,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結合在一起,顯得莊嚴典雅又飄逸靈動,不過這座建築其實是仿古而建的。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華山腳下的道教聖地,歷史悠久,環境清幽,扶搖子在此長睡得道

通天亭是攀登華山的畢竟之路,想來是因為登上華山就和天際接近了,所以才得名“通天亭”吧。站在這裡回望玉泉院,會發現玉泉院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整座玉泉院被籠罩在秋色中,顯得極為美麗,清幽典雅的環境、古樸莊嚴的建築群和眾多的對聯碑刻,也能讓人領略到中國古建築、古文化以及道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旅遊小貼士

景區位置:陝西省華陰市玉泉路最南端

門票價格:免費,含在華山景區門票內。

交通路線:在西安火車站坐火車前往華陰市,也可以在火車站乘遊1路旅遊大巴可直達華山索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