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大逃殺這一遊戲類型自誕生至今也算是有些時日了,其熱度雖然有所下降,但卻始終沒有淡出玩家們的視野,很大程度上跟多款遊戲的分割市場有關,如今的大逃殺遊戲已經從原來的一家獨大變成了如今的百花齊放,有了眾多一線廠商的加入也使得這塊市場的競爭變得激烈了起來。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當下的成功作品有很多,其中知名度與討論度最高的當屬人盡皆知的《絕地求生》,作為一款動作射擊遊戲,其影響力之大甚至吸引了眾多從不接觸遊戲尤其是射擊遊戲的玩家入坑,《絕地求生》先不論口碑如何,至少在商業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有誰還記得在《絕地求生》之前曾經還有一個爆款,其名為《H1Z1》,這個名字對於許多玩家來說都不陌生,但已經沒有多少人還會再去嘗試這款遊戲了,如今的它日活僅有300餘人,同時在線不到200人,似乎距離這款遊戲的終結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現更名《Z1大逃殺》

鼻祖級爆款

大逃殺的遊戲模式並不是起源於遊戲,而是源自一本名為《大逃殺》的日本恐怖小說,後改編成電影而為人所知。在這部電影中,規定讓一幫學生在一個無人的小島上互相殘殺直至一人存活,為的是培養出一名擁有堅韌不拔生存意志的人作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這部電影在全球範圍內雖然飽受爭議,但也不失為一部素質良好的作品,並且在世界各地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出身於愛爾蘭並居住於巴西的布蘭登·格林是一位遊戲Mod作者,他也深受這部電影的影響,先後將電影最當中的規則做成MOD添加至軍武沙盒模擬遊戲《武裝突襲2》及其續作當中,雖然這個模式比較有趣但由於《武裝突襲》極低的人氣以及極高的遊戲難度導致唯有那些喜歡《武裝突襲》的玩家才會熱衷於這個模式,雖然難,但是很好玩。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武裝突襲》DayZ Mod

在《武裝突襲3》的MOD當中,玩家需要乘坐飛機自行選擇空降地點,落地之後需要收集道具與武器,可存活範圍會不斷縮小,玩家的目標則是成為最後一個生還者。這個MOD在當時算是在這個不算太大的圈子裡流傳開來,憑藉緊張刺激的規則受到了不少玩家們的青睞,同時也引起了索尼在線娛樂(簡稱SOE)方面的注意。

SOE找上了布蘭登,他們希望在自己已經推出的多人聯機生存遊戲《H1Z1》當中加入與布蘭登的MOD相同的大逃殺玩法,而布蘭登則表示只要能給錢那他就去。SOE方面聘請了布蘭登作為這個大逃殺模式的技術顧問,並在SOE待了好幾個月,在大逃殺模式完成之後便回去忙活自己的MOD了,而在遊戲上市之後,《H1Z1》僅用了短短一週的時間一舉超越了Steam平臺的一眾熱門遊戲,成為了當時的銷量冠軍。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吃雞之父”布蘭登·格林

《H1Z1》之所以能火其實跟他是不是一款生存遊戲沒有太大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功勞都要歸到大逃殺模式身上,玩家們就是衝著這個模式而購入的遊戲。大逃殺模式形勢大好,於是在2016年,SOE旗下工作室Daybreak接手了遊戲的運營,並將大逃殺模式從本體中拿出來單獨做成一款遊戲,而這便是玩家們熟悉的那個《H1Z1:殺戮之王》。

幸運的是,那時候正是遊戲直播行業剛剛興起的時期,《殺戮之王》本身有著非常高的遊戲性,並且即便是看別人玩也非常具有節目效果,主播們都喜歡選擇這款遊戲蹭一波熱度,而也就是在這種情勢下,《殺戮之王》才算是真正迎來屬於他的巔峰,遊戲的同時在線人數曾一度突破10萬人,而遊戲的銷量也很快突破百萬,在主播們的造勢下,遊戲的人數可謂是一天比一天多。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最初的遊戲宣傳圖

外憂內患

在遊戲圈中,特別是網遊領域中有一種常規現象,一款遊戲如果玩的人越多,那麼這款遊戲的環境就會變得越差,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玩家的泛濫不僅使外掛出現的頻率提升了許多,同時有不少中國玩家在《殺戮之王》中組建起了紅衣軍,只要身著紅衣見面就是友軍,並且以國罵作為“接頭暗號”,他們無視遊戲的匹配機制,組團攻擊其他的玩家,極度破壞了其他普通玩家的遊戲體驗,以至於許多外國玩家被逼無奈穿上紅衣並學習國罵。海外玩家們怨聲載道,玩遊戲毫無遊戲體驗,運營商Daybreak見狀決定採取措施,雖然“紅衣軍”的行為嚴重破壞了遊戲公平性,屬於惡意組隊範疇,但令人無語的是他們卻選擇了最極端的措施:封鎖中國大陸IP。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要知道當時的《殺戮之王》有相當大的玩家基數均來自中國,他們是主力玩家群體也是這款遊戲的最大消費者,Daybreak方面卻直接封鎖了中國IP不允許中國玩家上線。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明明已經鎖了中國IP,但中國玩家卻依舊可以購買遊戲,而購買了遊戲的玩家則會不知為何上不去遊戲,從另一方面足以看出Daybreak對於遊戲的運營理念不當。而也就是在鎖了IP之後沒多久,《絕地求生》出現了,比起《殺戮之王》有著更好的遊戲畫面和更加全面的遊戲系統,於是海內外的玩家們也紛紛轉向《絕地求生》,而那些曾經在《殺戮之王》裡面組建紅衣軍和開外掛的玩家們也就順勢禍害《絕地求生》去了。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絕地求生》

先不說《絕地求生》方面都出了哪些狀況,我們故事的主角依舊是《殺戮之王》,這是它的第一次遇冷,先是自己將最大群體一刀切,隨後又被競爭對手鑽了空子,《殺戮之王》要做的就是挽回自己的市場。在去年的三月份,遊戲終於結束了EA搶先體驗階段迎來了正式版本,《殺戮之王》也證實更名為《H1Z1:大逃殺》。

同時遊戲採取免費遊玩內購收費的運營模式,並且解開了對大陸IP的封禁,使得遊戲的玩家人數再一次突破新高,但隨之而來的是遊戲的差評也突破了新高,僅一天就受到了兩千多條差評,而差評的內容不外乎遊戲從付費轉免費,外掛依舊猖獗,對運營商解開大陸IP的嘲諷等等。但即便玩家數量有所回升,此時的《絕地求生》可謂是已經佔據了大逃殺遊戲的半壁江山,“有了更好的又何必去玩那個落伍的呢?”相信絕大部分老玩家都是這麼想的,而《H1Z1》的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更新後的宣傳圖,對於沒接觸過的玩家來說看上去確實很吸引人

尾聲

去年八月份,Daybreak關停了《H1Z1:生存》的服務器,專注於《大逃殺》的更新,但貌似收效甚微,似乎一時間Daybreak對於遊戲也是無能為力,並在今年三月份將遊戲的運營與開發工作接替給了NantG工作室,遊戲也更名為《Z1大逃殺》。

而這個新東家似乎在嘗試運營之後貌似發現遊戲確實是救不回來了,於是僅在一個月之後將遊戲的管理權還給了Daybreak,而NantG則去開發手游去了。那段時間,遊戲的在線人數最高曾達到近5000人,而如今這款遊戲的日活玩家最高僅有三百餘人,一局遊戲支持150人,而現有的玩家最多能夠讓遊戲同時進行三場比賽,這個數據可謂是十分慘淡。

大逃殺遊戲的鼻祖爆款,《H1Z1》的搶救工作還是沒能成功

截止到撰稿日的數據

如果說曾經Daybreak還曾許諾只要還有玩家在玩就會堅持更新和運營下去,但看目前的架勢,似乎遊戲已經沒有了值得更新與維護的價值,遠不如嘗試其他的項目來得直接。《Z1大逃殺》失敗的最大原因在於運營商的不上心,外掛問題整頓力度太低,並且用一刀切的方式隔絕了遊戲的最大玩家群體,明明自己本來有著揚名立萬的機會,若是能夠做好這些工作,或許就不會有《絕地求生》成功的機會,更不會走到今天這般山窮水盡的地步。說來有些諷刺的是,《絕地求生》的製作人正是當時《殺戮之王》的技術顧問布萊登·格林,可謂是親手搞死了自己曾經的合作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