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商場如戰場。今年初,某咖啡品牌找到了公關公司,說是要做一場找明星做微博推廣的營銷活動,想諮詢幾位一線藝人的報價,總預算1000萬。忙活了幾天後,品牌方告知已選定人選,正在做合同。幾天後,又傳來消息,預算超支,要重新申報。又過了半個月,新的反饋來了,他們在忙上市,營銷活動暫時擱淺,自此並沒了下文。


直到某天,地鐵廣告上多出了一張照片:某鮮肉面帶微笑,手裡握著他們的咖啡。


品牌方先前的種種行為和話術,都是為了獲取更多價格信息,幫自己找到性價比最高的代言人。可這就苦了中間的公關公司,白忙就算了,在其他藝人那兒,自此沒了好名聲。


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卻能反應一個事實:品牌方的日子不好過了。廣撒網式詢價,再從中選出一個性價比,這成了今年娛樂營銷市場的主流。


價格,不說是選擇藝人的首要考慮因素,至少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為品牌方的預算有限。僧多粥少,受下游品牌方的影響,上游明星的日子也不好過。身處原本就競爭激烈的娛樂圈,這些明星要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他們越來越拼。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節目過程中暈倒,後經搶救無效去世。而據視頻資料顯示,拳王皺市明早期參與同一檔節目的錄製時,拼到腳抽經,被埋在塑料球海洋,疑似有窒息的可能性。


藝人拼就算了,奇怪的是節目組也很拼。看到皺市明所處境地後,參與同期錄製的藝人和主持人均呼籲工作人員上前查看,卻遲遲不見人施以援手:他們在忙著拍攝。


讓明星做這麼大的運動量合適嗎?對藝人的安全隱患視若無睹合適嗎?當然不合適。但當我們在譴責節目組的不人道時,有個問題更應該被正視:為何節目組寧願對生命視若無睹也要趕進度?


答案其實很諷刺:為了生存。無論明星還是電視臺,都需要足夠大的流量作為支撐,才能接到廣告,拿下代言。換而言之,整個娛樂生態其實是建立在流量之上後,靠品牌方的真金白銀供養的。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他們只看結果,並不在乎你獲得流量的難度係數有多高。在品牌方預算縮減,謹慎花錢的當下,只有更大的流量,才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明星怒刷曝光度,節目組不顧人道只為打造更勁爆的內容,這種獲得存在感的行為最終目的卻只是為了生存。


而對普通人來說,明星或電視臺保持競爭力的成本升高了無非是從一千萬的收入變成八百萬,收入不菲的明星和電視臺生存難度抬高和我們有關係嗎?


‘996’、裁員潮、機器人代替流水線工人……廣告是經濟的晴雨表,在這個時代,明星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正是普通人的縮影。微信之父張小龍說,目前中國人要面臨的不是“存在感”的問題,而是更低一層的“生存感”問題。維繫生存空間的難度係數增加,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並不限於明星和電視臺。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我們還是用高高在上的明星來分析。



1、明星的生存壓力


羅志祥曾說,以前當一個歌手,發完唱片後,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用來休息。但現在不敢了。要馬不停蹄地接通告,保證自己的曝光度。因為你不拼命維持住自己的競爭力,其他人就會冒出來搶你的飯碗。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其他人”除了指新晉的流量明顯外,還有網紅。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去年,木村拓哉主演日劇《bg~身邊警護人》上線,劇終後,日本媒體披露了其片酬為單集25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6萬一集。全劇片酬不過200萬。加上電影《假面飯店》的片酬,2018年全年,這位打拼幾十年的日本傳奇藝人的演繹收入不到千萬。


與此同時,90後的網紅李佳琪,年入過千萬。


木村拓哉年收入不如李佳琪?這筆帳顯然不是這樣算的,我們還漏掉了木村拓哉的商業收入。2013年,日本一雜誌發佈了傑尼斯旗下藝人的廣告收入,木村拓哉位列榜首。當年,他一人簽了七家公司的廣告合同,每份約2000萬日元。這遠超他的演繹收入。


但從手握7份廣告合約的13年至今,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同巔峰期比,木村拓哉的代言品牌數量肉眼可見地在減少。或許再過幾年,木村拓哉的收入將真的不如李佳琪。


因為明星的生存空間只會被李佳琪們進一步壓縮。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木村拓哉的境遇不是個例,除了競爭激烈的娛樂圈更新換代和時間帶來的人氣消耗導致流量被分流外,還有日劇產業的低靡——除了前幾年的《半澤直樹》,日本近20年都未有過如《戀愛世紀》般風靡全國的神劇。


明星的曝光渠道被分流了。先是傳統互聯網時代,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接下來還有5G時代。技術推動了經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從大年夜家家戶戶只都看春晚,到如今網遊、夜店、音樂節等針對不同人群設計的各類場景都能打發時間,僅靠單一渠道的一部電視劇,能被所有人看到的概率變小了,製造輻射全域影響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木村效應”無法複製,同樣,華語樂壇也無法再出一個周杰倫。因為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始多樣化,明星的曝光度被大幅削弱。


新事物壓縮舊事物的生存空間,這同京東研發無人機後再難出一個傑出快遞員並無不同。但最可怕的是,新事物往往還更具競爭力。


門檻高的傳統媒介獲得的流量變少,與之相對的,是曾經無法享有傳統媒介資源的普通人,開始通過新媒體為自己引流。網紅大V就此誕生。他們甚至不需要依靠製作公司,只需在社交媒體發表觀點,在自媒體寫文章,在抖音拍短視頻……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些門檻更低的渠道,用更小的投入成本,在某一領域內獲得簇擁者,從而獲取流量。


網紅獲得流量的成本更低,這讓他們相對於傳統明星更具價格優勢。對品牌方來說,賣口紅,我可以花一半的錢找美妝博主;賣潮牌,我可以送時裝博主一身行頭,免費推廣……即使要花一樣的錢,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李佳琪直播間觀看人次有3682萬。流量不比明星差,帶貨能力似乎還更強:性價比更高。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回報,這同無人機送快遞成本更低,送錯快遞的可能性更小也無不同。原先的快遞員生存空間只會隨著時間被進一步壓縮。


明星的生存壓力,是時代更迭帶來的,普通人一樣無法倖免。或許你要說,快遞員本身門檻就低,更難適應時代。關於適應能力我們暫先不表,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哪怕適應能力更強的95後乃至00後,要想生存,其實也不容易。因為普通人的上升空間也被壓縮了。


我們從擠壓了明星生存空間的網紅來分析。


2、成為網紅的門檻變高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公眾號火爆那幾年,正是經濟數據最好看的時候:不想被時代淘汰的各類品牌方願意花錢找網紅大v試水。


而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別說公眾號,即使是被大眾默認為風口的短視頻,投放廣告也變得更加謹慎。這不是說品牌方現在不怕落後於時代了,而是因為預算有限。


僧多粥少,網紅要面臨的問題,跟傳統明星並無不同。倘若我們再往上分析,就是品牌方的生存難度也變大了。這是經濟下行的大環境造成的影響。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生存空間被壓縮的,何止明星和網紅?去年開始蔓延的裁員潮便是鮮活的案例。與此同時,要想在殘酷的大環境裡生存,保持競爭力的難度也提升了,普通人打破階級壁壘的通道幾乎被阻斷。



我們還是以網紅為例。5G讓短視頻成為風口,但普通人想通過短視頻成為網紅在現階段可不容易:視頻製作有門檻,這道門檻或許能跨越。但在僧多粥少的時候,你只有提供的內容更優質才有機會分到一口湯。不管哪個領域的網紅還是大v,優質的內容才是競爭力。


但就像無人機的研發要靠京東,更優質的內容也需要更專業的內容生產團隊。那些短視頻網紅的背後,都站著能支撐更優質內容的MCN機構,而不是單打獨鬥。


與你競爭的,不是個人,而是各類專業的團隊和機構。沒有專業團隊支撐的普通人想做網紅,無異於想獨立研發無人機的快遞員。機構和電視臺話語權比網紅和明星高,正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專業的內容生產團隊。


喊你跳舞的時候少穿一點,喊你錄節目的時候要凌晨來,不聽話的我就不為你提供配套的內容生產機制,你就等著被新人取代吧。


慘嗎?慘。但最慘的還是連上牌桌機會都沒有的普通人。他們或許不用受節目組的苦,但在只看利益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受生活的苦。


對於就想老老實實上班養家餬口的人來說,在一天一小變,十天一大變的新時代,要維持自己的競爭力,除了透支自己的身體‘996’以外,你還有的選嗎?


某位專家去印度考察結束後,說他走遍全世界,只看到兩個國家這麼拼。一個是印度,一個就是中國。


“你對‘996’怎麼看?”


“‘996’對我來說是奢侈。因為我們印度都是‘9117’。沒有休息的時間。”


高以翔猝死,木村拓哉收入不及李佳琪,明星們為什麼都這麼拼?


最後,這位專家讚美了中國人的勤勞,讚美了經濟的崛起。這兩年的經濟形勢究竟如何我們不做討論,但經濟的崛起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在走過一個階段後,是否該正式一下這種過分的“勤勞”,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人身上?“趁年輕的時候好好去工作,好好去努力,希望以後不用這麼辛苦。當然,我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後,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生命是短暫的。”


高以翔生前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