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反家暴,需要更多人勇敢站出來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昨天傍晚,一段令人揪心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穿著短褲的女子倒在電梯裡,一個光膀子的男人抓住她的腳,把她往外拖。電梯門數次要關上,都被男子頂住,女子雖然盡力蹬著電梯門反抗,最終還是被身形壯碩的男子拖出了電梯……

視頻裡,美妝博主宇芽講述了自己戀愛一年來五次被家暴的經歷。她在微博上寫道:“我被家暴了,過去的半年我彷彿活在噩夢裡,關於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在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當天,這段殘暴又令人悲傷、憤怒的視頻迅速引起關注,不到24小時,在微博上就有1.1億次觀看、43.2萬次轉發、28.7萬評論。目前,關於宇芽的遭遇,重慶市婦聯正協同相關部門瞭解核實情況,當地警方也已展開核查。

某種程度上,擁有83萬粉絲的宇芽是幸運的,在洶湧而至的輿論關注中,相信施暴者會受到應有的處理。相比之下,對那些沒有關注度、沒有話語權,甚至沒有收入的家暴受害者來說,如何擺脫施暴者的毒手,走出家庭暴力的陰影,依然是不得不正視的社會問題。據全國婦聯調查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約30%的家庭存在家暴,其中90%受害者是女性,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妻子遭受丈夫的毆打。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生活在暴力陰影下的受害者,和一個個令人唏噓的家庭悲劇。

反家暴,需要更多人勇敢站出来 | 睡前聊一会儿

“姐姐告他!不能忍”,網友的聲援不少,但也有人問,第一次被打為什麼不分手呢?事實上,親密關係中,很難做到如此理性的決斷,畢竟,人都有弱點,心軟和寬容之間並沒有特別明晰的界線。現實中,家庭暴力的存在有著系統性的原因,這背後往往是不平等的社會經濟關係,比方說老人因為年邁仰仗子女的贍養與照料,一些妻子更多投入家庭育娃需要依賴丈夫的收入,孩子因為幼小需要父母長輩提供養育資源,在這些情況下,受害者往往難以“直起腰桿”,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物質、精神上的支持,更多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護。

明天就是《反家庭暴力法》出臺四週年了。從法律的出臺,到社區、婦聯、民政等多種救濟機制的初步建立,再到每一起案件背後輿論的高度關注,客觀來說,在反對家庭暴力問題上,整體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前方依然道阻且長。調查顯示,女性被家暴57次之後,才會選擇報警,報警率不到10%。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家醜不可外揚,寧願忍氣吞聲,也不會公之於眾。當然,不少地方仍然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救濟渠道不通暢,對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不能給予有效的反饋,也是造成“沉默大多數”的原因。

系統性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不再沉默是可以邁出的第一步。宇芽事件中令人感動的是,施暴者的兩位前妻、兩位朋友和一位學生也為受害者發了聲。一位勇敢的女學生在鏡頭中說:“我不能再裝聾作啞……不站出來,沉默,不作為,選擇中立,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是一種推手作用。”不過,面對施暴者囂張的氣焰和發出的威脅,誰來保護站出來的人?如何讓施暴者得到應有懲戒?打破沉默不能單靠輿論撐腰,更要在完善制度、嚴格執行上下功夫,才能讓每一個站出來的人有安全,也更有勇氣和底氣。

這正是:遇暴力,個體不容忍;懲暴力,執法應嚴厲!

(文 | 程 晨)

反家暴,需要更多人勇敢站出来 | 睡前聊一会儿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反家暴,需要更多人勇敢站出来 | 睡前聊一会儿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