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一週簡報(第八期)

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一週簡報(第八期)|11.18-11.24

● 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碳捕集和封存示範項目正式開工

近日,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燃燒後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範工程-國華電力15萬噸/年碳捕集和封存(CCS)示範項目正式開工,項目進入全面基建階段。

據悉,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用於碳捕集的高性能吸收劑/吸附材料及技術”的支持。同時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燃燒後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範工程,採用先進化學吸收法工藝,創新性集成了多種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建成後可實現碳捕集率大於90%、二氧化碳濃度大於99%、吸收劑再生熱耗低於2.4吉焦/噸二氧化碳,整體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來源:燃料電池與氫能觀察)

● 全國首個燃料電池智能叉車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2019年11月15日,清大股份與深圳汽航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的戰略研究、技術需求、協同研發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併成立全國首個“燃料電池智能叉車聯合創新中心”。據悉,該中心將匯聚國內外高端燃料電池智能叉車產業創新資源、產業資源,率先打造中國首款燃料電池智能叉車。(來源:深圳汽航院)

● 美國第一列氫動力火車將在加利福尼亞州啟動

近日,施塔德勒(Stadler)和加利福尼亞聖貝納迪諾縣交通管理局(SBCTA)簽署了一份為美國提供氫動力火車的合同。

根據協議,施塔德勒將開發第一輛氫動力火車FLIRT H2列車,並計劃在2024年推出。訂購的設備包括兩節車廂,以及一個包含燃料電池和氫氣罐的動力包。這列火車預計將有108名乘客的座位空間,此外還有寬敞的站立空間。FLIRT H2預計最高時速可達79英里(130公里/小時)。(來源:Stadler)

● 寶武集團成立清潔能源公司,持續推進氫能業務

近日,寶武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武清能”)揭牌成立。同時,寶武清能與寶鋼股份寶山基地、中石油上海分公司、上海申龍客車、林德公司等氫能生態圈合作伙伴簽約。示範項目落地後將構建上海氫能示範應用的新標杆,驅動氫能技術達到新高度,展示中國寶武在超低排放、綠色發展方面的突破與成效。

據瞭解,寶武清能將圍繞智慧鋼鐵主題,以氫能產業為主要業務,結合天然氣、電力等其他清潔能源,以長三角為據點,調節鋼鐵生態的能源結構,加速產城融合。(來源:氫雲鏈)

● 華中科大: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研究有新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夏寶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Engineering bunched Pt-Ni alloy nanocages forefficient oxygenreduction in practical fuel cells》。

該文闡述了夏寶玉教授團隊在高效長壽命鉑合金催化劑的最新研究進展:採用(電)化學腐蝕方法對鉑基催化劑的近表面結構和組分進行調控,從而大幅提升高效鉑鎳合金催化劑在實際燃料電池器件中的服役水平和壽命,有望成為發展燃料電池行之有效的關鍵手段。

據悉,該催化劑的質量活性和比活性達到3.52 A mgPt-1and 5.16 mA cmPt-2,是目前商用催化劑的17倍和14倍。更加令人振奮的是,該催化劑展示出極為優異的催化穩定性。經連續5萬圈循環測試後,其質量活性只衰減了1.3%。此外,以該催化劑組裝的燃料電池也展示出優異的性能和穩定性。原位X射線同步輻射吸收光譜和理論計算表明,這種催化劑結構有利於在優化氧還原過程中的鉑氧物種吸附強度,在改善氧還原催化性能的同時,亦能保持催化劑的較高活性和結構穩定性。(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 上汽紅巖推動重卡行業氫能發展

11月16日,由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政府、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辦,青島國際院士港承辦的“青島國際院士港協同創新成果展示與對接合作研討會”在青島國際院士港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紅巖”)攜旗下紅巖燃料電池自卸車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據瞭解,紅巖燃料電池自卸車搭載了行業最大功率電機系統,實際最大功率可達352Kw,與之匹配的是AMT變速器,並與坡度傳感器協同工作,提高整車坡道換擋舒適性,大大減低運行能耗。(來源:中國商用汽車網)

● 上海建成兩座油氫合建站,日加氫能力可達1000公斤

11月18日,上海首批商業化提供加油加氫服務的綜合功能站今天開始試運行。據悉,兩座油氫合建站各擁有2個汽油罐、 2個柴油罐、4個儲氫罐。站內設置2臺12槍加油機,2臺4槍加氫機,另預留1臺70兆帕加氫機器。日加氫能力可達到1000公斤,全方位全天候服務城市氫燃料的公交物流及乘用車輛。每日服務能力可滿足不少於100輛車輛加註,每臺車輛加註約需4-6分鐘,可續航300-400公里,具有加註效率高、續航里程長、零汙染、零碳排放等優點。(來源:新京報)

● 最新報告預測:2030年綠色氫將達到成本平價

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預測,主要由太陽能電解生產的綠色氫,到2030年將在澳大利亞、德國和日本達到成本平價(cost parity)。

據悉,該研究機構在最近於新加坡舉行的能源分析師與商品峰會上發表了其最新研究——《充分利用亞洲的能源轉型》,該報告不僅表明亞太地區的脫碳市場到2040年可能達到3.5萬億美元,2030年綠色氫將在澳大利亞達到成本平價。(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 松下的氫氣站“H2 Kusatsu Farm”開始運行

日本大阪 -松下公司在位於滋賀縣草津市的電器公司草津工地建造了氫氣站“ H2 Kusatsu Farm”,以驗證氫氣作為新一代能源的實用性,該公司開始在基地內使用燃料電池叉車,由空間站提供氫氣。

據悉,H2 Kusatsu Farm”在不受天氣影響的情況下,通過兩種方法可以穩定供應氫氣。第一個是利用水電解單元,該單元通過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的電解水來產生氫氣。另一種是將緊湊的制氫設備與氣體重整工藝結合使用。該系統能夠產生氫氣,每天大約運行兩個燃料電池叉車,並且可以在大約3分鐘內充滿電。(來源:panasonic)

● ISE項目大幅提高太陽能制氫效率

外國媒體報道:在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牽頭的一項合作項目中,伊爾默瑙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太陽能電池效率水平:單片硅生長的III-V型電池吸收了24.3%的太陽能,電池將產生的電能轉換為電能或化學能。據悉,新電池還可以直接用於太陽能分解中的氫氣生產,在下一步的步驟中,基於硅/ III-V的三元電池可用於陽光驅動的光電化學過程,其中陽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可用的燃料。(來源:中國氫能源網)

● 漢河集團牽手南京大學加速佈局氫能產業

近日,青島漢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延長桑萊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在漢河集團會議廳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氫燃料電池領域開展相關合作。

據悉,漢河集團將與桑萊特公司在燃料電池膜電極的設計、研發、測試等方面進行合作,南大崑山研究院發揮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檢驗檢測方面的優勢,與漢河集團和桑萊特公司建立長期的檢測業務往來。未來,還將推動在山東地區建立南京大學氫能源研究院、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檢測中心等。(來源:氫能觀察與燃料電池)

● 百利科技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產業集群項目落地青島

近日,百利科技、百利坤艾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與山東青島嶗山區人民政府達成合作。百利科技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產業集群項目落地青島。

該項目包括高溫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高溫雙極板、密封材料,以及甲醇重整器、膜電極測試實驗室和氫燃料電池材料研究中心。以上項目通過自主投資、聯合投資、合作開發以及聯合技術研發等形式,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打造“在線制氫~高溫燃料電池技術”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的完整產業鏈,初期計劃投資16億元。後續,根據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合作情況,陸續追加投資。(來源:賢集網)

● Centrica與斗山合作在康涅狄格州投資燃料電池發電廠

近日,Centrica Business Solutions投資位於康涅狄格州南溫莎的4.99MW燃料電池電站的開發。據悉,該項目的燃料電池製造商和長期運營與維護供應商是斗山燃料電池美國公司(Doosan Fuel Cell America)。此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將於2020年初完工。康涅狄格州是美國支持燃料電池技術和正在開發的項目的l領先地區之一。康涅狄格燃料電池行業支持2800多個直接、間接就業崗位,每年創造超過6億美元的收入和投資。(來源:Centrica Business Solutions)

● Ulstein推出了氫燃料海上作業船

ULSTEIN SX190零排放DP2建築支撐船是Ulstein的第一艘以氫為動力的近海船,具有Nedstack燃料電池動力系統。DP2可滿足多種海上支撐作業。藉助當今的技術,ULSTEIN SX190的設計已經能夠在零排放模式下持續運行4天。但是,隨著儲氫和燃料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零排放續航能力將達到兩週。

據悉,ULSTEIN SX190 Zero Emission設計基於Ulstein現有的SX190船舶平臺,總裝機功率為7.5MW,其中2MW由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通常為Nedstack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產生,位於單獨的第二個機艙內。(來源:全球能源)

● 佛吉亞和米其林成立合資公司,聚焦氫能交通

近日,法國汽車技術公司佛吉亞和法國輪胎生產商米其林共同簽署成立合資公司的備忘錄,聚焦氫能交通。

據悉,佛吉亞和米其林成立的氫能公司,將開始生產和銷售燃料電池系統,應用在輕型汽車,多功能車,以及其它的應用。並通過成立合資企業,實現雙方現有產品和資產的互補,打造世界一流的氫能燃料電池系統,讓合資企業可迅速供應一系列的氫能燃料電池系統。(來源:hydrogenfuelcellinfo)

● 美國公司研發出燃料電池無人機成功“越洋”

近日,美國一架氫動力的無人機成功完成了一次1小時43分鐘的飛越海洋任務。

據悉,這次試驗是得克薩斯州無人機開發公司Guinn Partners、佐治亞州的Skyfire Consulting,美國衛生部和無人機制造商Doosan Mobility Innovation之間所合作的氫燃料電池供電的八旋翼無人機DS30。(來源:能源微報)

● 氫燃料汽車首次承運順豐業務

近日,氫力氫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深圳大浪工業園被成功交付承運順豐業務。

據悉,氫力氫為結合數字化管理前沿技術,採用塑雲科技提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大數據閉環產品,加強了加氫站的安全保障,讓車輛運營與管理更加高效,實現全程無憂的供應鏈物流服務,滿足了順豐對時效性的高標準要求。未來,氫力氫為將持續加深在供應鏈的佈局,不斷探索企業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拓寬護城河,為更多企業提供端到端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來源:氫力氫為)

● 烏斯坦打造首艘氫動力船

據外媒報道,近日,烏斯坦集團和Nedstack燃料電池技術公司共同開發出一種名為斯坦SX190 DP2零排放氫動力船(以下簡稱DP2),是其第一艘以氫為動力的近海船。

據悉,新型DP2的海上試驗可能會在2022年進行。能夠在零排放模式下運行4天。DP2設計基於烏斯坦現有的SX190船舶平臺,總裝機功率為7.5MW,其中2MW由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通常為Nedstack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生,它們位於單獨的第二引擎室。(來源:能鏈)

● 豐田和殼牌聯手建立加氫站

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和殼牌兩家公司聯手在加州加氫站。據悉,豐田公司不僅與加州政府合作,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正考慮投入資金,幫助豐田及其合作伙伴建立加氫站。(來源:太平洋汽車網)

● 天津大學制備燃料電池用新型雲母膜

11月16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生教授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等人合作研究中發現,在150℃條件下,雲母膜質子傳導率超過了目前商業化要求的2倍,也就是說將其用於燃料電池後,汽車的行駛里程也將極大提升。

據悉,經處理後的雲母薄膜質子傳導率得到極大提高,且使用溫度從100℃延伸到了500℃,極具應用前景。(來源:中國化工報)

● 工信部326批新產品公示

11月18日,工信部公示了申報第32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產品。據悉,燃料電池產品共12戶企業14個型號。此次參與申報的14款燃料電池產品,包括5款燃料電池客車、3款燃料電池載貨汽車底盤、1款燃料電池保溫車、1款燃料電池客車底盤,燃料電池清洗車、燃料電池路面養護車、燃料電池灑水車、燃料電池半掛牽引車各一款。

14款產品的生產企業是:廣西申龍汽車、雲南五龍汽車、鄭州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廣州市環境衛生機械設備廠、上海申龍客車、南通皋開汽車、中國第一汽車、安徽安凱汽車、佛山市飛馳汽車、東風汽車集團、福建龍馬環衛裝備。其中,東風汽車集團和福建龍馬環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均申報兩款,其餘企業申報一款。

而此次為14款產品配套系統的企業有:上海電氣集團、廣東泰羅斯汽車、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武漢喜瑪拉雅光電、江蘇清能、上海重塑能源、廣州雄韜氫恆科技。

其中,廣州雄韜氫恆科技配套最多,為4款,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武漢喜瑪拉雅光電、江蘇清能、上海重塑能源均配套兩款,其餘企業配套一款。(來源:能鏈)

● 日本東京將投放共享氫燃料電池汽車

據日媒報道,歐力士集團計劃將豐田的燃料電池汽車“Mirai”作為共享汽車導入。並宣佈,從11月19日到12月末之前,配備在東京都內的36個地點。據悉,共享燃料電池汽車的基礎價格為15分鐘150日元(約為人民幣9.67元)。(來源:能鏈)

● 億華通牽手福田共劃氫車新時代

11月16日,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華通)與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福田)簽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發展。

北汽集團總經理、福田汽車董事長張夕勇介紹,技術線路選擇上會堅持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三線並舉,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於重卡、客車。(來源:全球視野)

● 長安新能源英國氫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揭牌

11月18日,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新能源科技公司”)英國氫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在英國伯明翰正式成立。本次揭牌儀式由長安汽車、長安新能源科技公司、長安汽車英國研發中心以及創新中心共同完成,以開放的姿態,構建全球研發體系技術創新聯盟。

據悉,創新中心落成後,將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正向構建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平臺,並依託成功申報的英國政府APC(The Advanced Propulsion Centre英國先進推進研發中心)項目,正式開展運營。在APC項目中,長安新能源科技公司將與英國頂級燃料電池企業IntelligentEnergy(簡稱IE)攜手,共同研發全功率型燃料電池汽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累產業化經驗。(來源:長安新能源)

● 佛山南海採購386輛燃料電池公交車

近日,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發佈“佛山市南海區2019年燃料電池公交車採購項目”公告。

公告顯示,招標人為佛山市南海區發展和改革委、佛山市南海佛廣公共汽車有限公司,該項目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項目分四批進行,總計386輛,每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單價最高限價199萬元。(來源:能鏈)

● 法國計劃將氫與天然氣混合輸送以減少碳排放

據路透社報道,作為減少碳排放努力的一部分,法國天然氣網絡可能從2030年起進行調整,將天然氣與20%氫氣混合輸送。

據悉,GRTgaz、GRDF、Elengy和其他運營商表示,法國的天然氣網絡最初可以輸送含6%氫氣的天然氣混合物。他們建議政府到2030年將氫氣含量設定為10%,並在此基礎上再增加20%。在其長期能源計劃中,法國的目標是到2023年將工業氫的生產脫碳達10%,並在今年撥出1億歐元(1.1億美元)來鼓勵氫的使用,特別是在運輸領域。(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 歐洲鋼鐵巨頭簽約西門子開始進軍商業制氫領域

據外媒報道,近日,薩爾茨吉特股份公司已與西門子天然氣與電力公司簽訂了建造2.2兆瓦PEM電解廠的合同。該工廠預計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投入運營,屆時,電解廠將滿足薩爾茨吉特股份公司當前對氫氣的全部需求。

據悉,電解廠所需的電力將由7臺容量為30兆瓦的風力發電機提供,預計發電機於2020年開始運行。據估計,該項目的成本總計約為5000萬歐元。(來源:能鏈)

● 242萬燃料電池公交車運營補助出爐,河北獨得190萬

近日,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對地方分配結果》。根據《2020年度節能減排補助資金整體績效目標表》和《2018年度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資金彙總表》,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總計約160億元,其中燃料電池汽車獲6700萬元,佔比0.4%;2018年度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資金總計約153億元,其中燃料電池公交車部分為242萬元,佔比0.016%。

據悉,目前燃料電池公交車仍處於示範運營階段,可以看出在2018年,河北省燃料電池公交車示範運營的力度是最大的,獲取補助佔比達到了78.5%,共190萬元。2019年大量地區進行了燃料電池公交車的示範運營,明年的補助結算情況將有所改變。(來源:氫雲鏈)

● 長城WEY將在2022年推出燃料電池汽車

11 月 20 日,在WEY 三週年品牌之夜活動上,長城董事長魏建軍透露了WEY品牌在燃料電池方面的產品規劃:到 2022 年,WEY 品牌將推出首款燃料電池車型。

據悉,WEY是長城旗下的高端品牌。由於燃料電池汽車仍較為昂貴,以WEY推出燃料電池車型,在價格區間、市場規劃上也更加合理。(來源:氫雲鏈)

● 鹽城首批1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在鹽都區上線運營

11月20日,江蘇鹽城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範線開通,一次性投放的1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路,鹽城成為成為全國首個一次性投放10臺12米燃料電池公交客車的地級市。據瞭解,此次開通的鹽城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範線,全長19公里,10輛車發車間隔約12分鐘。據現場人士透露,鹽城一次性投放的10輛12米長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均由南京金龍客車生產,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則由江蘇興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來源:鹽城新聞網)

● 均勝電子加碼氫燃料電池控制研究

近日,依託於均勝電子旗下寧波普瑞均勝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的浙江省汽車電子智能化重點實驗室,入選首批浙商企業省級重點實驗室授牌名單。據介紹,浙江省汽車電子智能化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燃料電池控制系統、雙向車載充電和高低壓電源轉換系統等。未來,均勝將通過整合國內外先進的研發和生產資源,以燃料電池控制系統為突破口直接切入氫能產業鏈中。(來源:證券時報)

● 佛吉亞與米其林正式建立氫能源出行合資公司

11月21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與米其林集團宣佈正式建立氫能源出行合資公司SYMBIO,合資公司初始注資金額為1.4億歐元,目標在2030年獲取25%的市場份額,並實現約15億歐元的營業額。

據悉,雙方通過現有氫燃料電池業務的整合,聚焦氫能源出行相關業務,專注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輕型車、商用車和卡車以及其他應用領域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其中,佛吉亞將提供燃料電池領域的專業技術以及與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CEA)合作研發的技術成果;米其林將通過其子公司Symbio,運用專業技術提供氫燃料電池包以及一系列的服務、設計與生產活動。(來源:新京報)

● 佛山仙湖成立實驗室,主攻氫能研究

11月21日下午,佛山召開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佛山分中心掛牌暨佛山仙湖實驗室成立大會。據悉,仙湖實驗室選址南海丹灶,佔地面積37622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40289平方米,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武漢理工大學、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主建,武漢理工大學牽頭承建,共建單位包括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10所高校、研究院。首批戰略合作企業達12家,其中不乏廣順新能源、泰羅斯、愛德曼、廣東探索等氫能龍頭企業。

會上,武漢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院院長韓建軍對實驗室組建方案做了報告。據他介紹,仙湖實驗室將分三階段建設。第一階段(2020年1月~2022年12月)投資初步預算11.6億元。其中,實驗室開放基金1.5億元,每年將安排30項重大和重點開放項目。第一期將建設氫能與氫燃料汽車、新材料技術2個研發中心(含10個專業實驗室)、1個測試與分析中心(含3個分中心),入駐研究人員100人左右,其中國內外院士6人,千人計劃、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青年千人、優青、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11人。一期建設期間擬招收博士後30~50人,博碩研究生130~150人。二期將建設前沿技術研發中心、工業性試驗基地、創新創業夢工場等。(來源:信息時報)

● 歐洲2030年前擬520億歐元投資氫能

日前,歐洲提出“清潔氫能歐洲夥伴計劃”擬通過520歐元投資清潔氫能產業鏈以打造可持續的低碳能源體系,進一步保持並擴大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努力實現“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1,300萬家庭氫能供暖、60萬噸氫用於工業高品質供熱”的目標,從而減少8,000萬噸碳排放,同時創造85萬就業崗位。(來源:拉瓦錫1787)

● 安徽首座油氣氫綜合能源站落地銅陵市

日前,銅陵市人民政府在崑山舉辦了長三角一體化資本與項目對接(雙招雙引)銅陵市推介會。

會上,安徽靈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會同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油氣氫綜合能源站合作框架協議。

據瞭解,此次簽約的安徽銅陵市首座油氣氫加氫站(安徽靈通集團加氫站)今年12月土建開工,計劃在明年3月初建成投用,該站服務銅陵市首批氫能動力公交示範車。未來五年內,安徽靈通集團還將在銅陵市及周邊地區規劃開工建設10座加氫站。(來源:國富氫能)

● 未來十年,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氫成本將下降至少四成

日前,落基山研究所首席執行官Jules Kortenhorst在北京召開的全球能源創新會議發佈了《全球能源轉型之七大挑戰》報告(下稱《報告》)。

據悉,該報告指出2030年以前,PEM電解槽的成本可以降低至每千瓦300美元以下,如此,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的氫氣成本可降至每千克1.5美元以下。未來十年,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氫成本將比目前降低四成以上。全球能源生產率的增長速度至少需提高到2011-2018年平均水平的三倍。(來源:CHC氫能大會)

● 昆士蘭在氫論壇上成立產業工作組

據外國媒體報道:近日,150多位本地,國家和國際工商界領導人參加了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湯斯維爾舉行的首個地區性氫工業論壇。氫工業論壇提出了建立工作組的計劃,該工作組的重點是在該城市南部郊區的工業用地利用氫能。該基金的意向書已入圍,州政府表示中標項目將在不久的將來宣佈。(來源:中國氫能源網)

● 新突破!尼古拉燃料電池卡車續航里程超1600公里

據國外媒體報道,以氫燃料電池半掛卡車聞名的尼古拉近日聲稱,其在電池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提高電池儲能密度。據悉,尼古拉的氫電燃料電池卡車在兩次停車休整之間可行駛超過1000英里(約1609公里),並在15分鐘內完成燃料補充。(來源:騰訊汽車)

● 現代汽車氫動力解決方案贏得2020卡車創新獎

日前,現代汽車的氫動力解決方案贏得了第二屆國際卡車年度(IToY)創新獎。IToY卡車創新獎由來自歐洲和南非的主要卡車雜誌的25名商用車編輯和資深記者組成的評審團決定。

據悉,評審團於2019年11月18日至23日在法國里昂舉行的Solutrans工業和城市車輛展上現場完成投票。評委會高度認可現代氫動力解決方案,其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了商用車領域向清潔能源驅動的轉變。該項目的車隊由Xcient燃料電池電動重型卡車組成,旨在確認歐洲各地部署的車輛、加氫站和制氫在技術和商業上準備就緒。(來源:現代汽車)

免責說明: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如涉及到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