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陵水縣委書記符鳴要求全縣重視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這裡是海南陵水,與全球著名旅遊度假區夏威夷等同處於北緯18度,青山秀水,風光旖旎;這裡是海南陵水,在共和國版圖的南端海疆,是我國唯一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掛牌地,17處森林和海洋生態串起了濃濃的椰風海韻、黎苗風情;這裡是海南陵水,全縣38萬人民在1128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奮力趕超,由貧變富,從“國際旅遊島”跨越到“自貿島”。伴隨風起雲湧的林業改革浪潮和奔湧不息的生態建設熱流,縣委縣政府勇立潮頭,在海南全省成功首創國家森林城市,創造出了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

只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省長沈曉明激發全省人民的奮鬥活力,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陵水縣委書記符鳴、縣長李鋒恪盡職守、盡心竭力,帶領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和人民群眾,搶抓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機遇,縱深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改革,衝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掀起“人人參與、全民共建”的社會熱潮,為百姓謀發展、謀幸福。

快意雄風海上來,陵水創森逐浪高。陵水縣林業局謝邦雄帶領“一班人”圍繞“珍珠海岸,美麗陵水”戰略目標,退塘還溼,退耕還林,成功摘取國家森林旅遊示範縣,獲批建設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兩塊國家級生態林業品牌。2017年,國家調整森林城市創建由市向縣延伸政策,陵水林業局迅速行動,報請國家和省林業管理部門,提出了“一核(縣中心城區為創森核心)、一帶(沿海防護林帶)、兩網(通道護林“路網”、水系護林“水網”)、三區(東南部縱深防護林和森林旅遊開發區、中西部林業產業發展區、東北部森林生態保護區)、十星多點(2鄉8鎮為“十星”、116個村莊和各森林生態公園等自然地為“多點”)”的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佈局,規劃出森林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和森林管理體系四大體系建設工程,構築了“寶島綠城、珍珠海岸、美麗陵水”的森林城市建設願景,力爭2020年達到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標準,順利贏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2019年4月1日,海南省長沈曉明和國家林草局局長張建龍深入陵水縣吊羅山,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並調研了陵水創森工作,讚譽這是“兩山”理念的實踐和路徑,為海南筑牢一道綠色生態屏障,實現了珍稀自然資源的世代傳承。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海藍山青島綠

上篇:堅持“兩山”理念 “綠帶林網”打造四季花園

碧海藍天,青山綠水,是很多人對海南陵水的印象。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保護如何兼得?新時代的陵水縣堅持“兩山”理念,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紐帶,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生態文明試驗區協調並進,著力大地植綠,將陵水縣中心城區作為國森創建的一個核心,高標準建設沿海防護林帶,編織通道綠化和水系綠化林網,在海南探索出了一條打造中華民族四季花園的新路子。

生態高顏值 城在花園中

“共創森林城市,共享生態文明”。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海南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主題宣傳活動在陵水縣文化體育廣場啟動,由爭創“國森”的陵水縣主辦,創建“省森”的海口、三亞、文昌、昌江、保亭、瓊中協辦。在全省各市縣林業局長、陵水縣各鄉鎮、縣直機關、相關企業和市民群眾共計千餘人參加的主題活動上,海南省林業局總工程師周亞東、陵水縣委副書記張納軍、副縣長符史錦等領導出席並致辭。陵水縣委副書記張納軍說:“國家林草局批准陵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兩年來,全縣廣泛動員宣傳,全民共建共享,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色染綠鄉村,讓資本激活林業市場,融合自然、人文、民俗,促進了陵水經濟的健康、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生態高顏值,城市如花園。省縣林業領導帶領參加活動的千名各界人士步行進入陵水河景觀廊道綠化帶,體驗景觀廊道公園的濃濃綠意和濱河親水,感受海綿城市理念生態修復成效。這個別具韻味的森林城市公園只是陵水創森的一個代表,從朝陽初升到夕陽西下,人流從未間斷,人們或漫步,或奔跑,移步換景,領略大自然的神采風韻。近3年來,陵水人民圍繞中心城區這個核心,在城區公園、小區、道路擴綠提質,建成了椰林大道、火車站片區、陵水河岸線、海韻廣場等一大批精品綠化美化工程。2019年8月,陵水縣在“五縱三橫”城市路網改擴建工程二期項目推進中,新任縣委書記符鳴帶領班子成員實地調研,要求擴路不忘擴綠,確保新建項目既通行實用又綠美大器。

陵水人熟知的建設路-桃源大道-223國道-站前路,是一條由市區通過城郊,連接高鐵站的主通道。結合森林城市創建,集中全縣力量,動員兩側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民眾統一部署,對道路兩側的綠化景觀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如今,我們走在這條道路上,步移景異,一步一景,有一種“山川行舟”的感覺。綠化美化主題明晰,各大節點景觀串聯,構成點線面的景觀格局,凸顯出道路景觀的厚實、連續和大氣。縣城內流淌美麗的陵水河穿城而過,陵水縣提升兩岸和廣場、建築區域的綠化美化質量,花帶設計、大苗栽植,分隔不同的戶外空間,給人一種視覺震撼,成為周邊市民休閒賞玩處,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河邊垂釣、河岸健身和廣場漫步。

陵水縣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圍繞生活旅遊“一城”和黎安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發展“一核”,相繼新建或改建出多功能體育館、廉政公園、文化廣場等一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綠色生態公園,並且正在開工建設具有紅色基因特色的南門嶺公園,90%以上市民出門500米有休閒綠地,使全縣城鄉達到了“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公園維護高效低耗、宜居環境優美宜人”的目標。建綠地、擴廣場、修公園,種大苗、栽好樹、保成活,森林進城、森林環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使陵水成為了一座名符其實的生態濱河綠城。

改造海防林 綠帶映海疆

陵水縣海岸線長57.5公里,全縣沿著百里海岸線營造“生命林”,構築了一道堅固的“綠色長城”。從他們身上,折射出了中國林業的時代元素,生動詮釋了基層前沿務林人的時代形象。

通過前些年的“綠化寶島”大行動,陵水縣累計營造和恢復海防林面積1349畝,基本實現了海防林帶全線合攏目標。結合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陵水林業把事關陵水安全的海防林建設體系,作為林業生態建設的突破口,重新認識林業對陵水發展的作用與使命,全面調配林業資源,規劃建設高標準的沿海防護林帶,使其成為濱海前沿抵禦颱風、海潮等自然災害的第一道防線,在防災、減災、護岸等方面發揮攔阻作用。

在這一輪海防林的改造建設中,陵水縣森林景觀和沿海防護林相結合,高標準地建成了一系列濱海公園休閒區、林木觀賞區、防護屏障區三大功能區。在實際操作中,既立足當前,又面向未來;既顧全整體大局,又處理個案利益;既重視林農生存生活,又兼顧生態社會效益。在宏觀上突出背景山林和生態圈層,營造植物群落,建設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生態風景林;在中觀上突出路網、河網、城鎮公園的綠化景觀,做到喬木、灌木、草片、花卉科學配置,使之成為陵水的“綠色藝術長廊”;在微觀上突出社區園林景觀,採取拆遷增綠、垂直掛綠、見縫插綠、空中造綠、拆牆透綠等辦法,使綠色成為每個鎮街、鄉村社區的基本色。

為了種好管好沿海一線的“生命林”和“保安林”,陵水林業局積極探索建設路徑,創新管理機制,不迴避長期存在的現實問題,科學地提出了“收、放、擴”理念。收,即針對沿海基幹林帶長期管護主體不落實的現象,按照森林、林木、林地權屬主體不變,把管理權收歸縣級統一管理,強化建設與管護,進行全線埋設界樁,通過退耕、退果、退養還林,有效提升防護功能;放,即適當放寬二線林帶管理,運用市場機制,鼓勵集體、企業和個私營林造林,充分調動林農的積極性;擴,即全面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廢雜地、閒置地建設鄉村公園,在房前屋後、河道水系種植名貴樹種,擴大新的綠色領地,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

陵水縣主動把沿海紅樹林恢復與種植工程作為海防護林帶的建設任務,搶救澙湖溼地生態資源,因地制宜規劃種植紅樹林,保護了原始生態岸線,保住了灘塗水鳥棲息地、原生紅樹林和珍稀紅樹物種棲息地。相繼展開了植被、水文水質、鳥類、魚類、底棲動物、有害生物監測科研研究課題,向社會開放科普宣傳教育,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獲批建設國家級國家溼地公園。紅樹林,海水清,雲深燕鷗飛;天空藍,溼地綠,灣淺魚蝦肥……置身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給人一種“復得返自然”的感覺。

樹木護通道 岸綠水更清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陵水縣在創森中重視通道兩側護路林建設,沿水系河湖建設護岸林,“路網”樹木福佑大眾通行,“水網”森林保岸綠水清。為此,全縣人民齊心協力,打造出了通道綠化美化工程和水岸綠化美化工程。

通道綠化美化工程是在鞏固現有綠化成果基礎上,提質改造幹線道路的綠化,逐步構建“一路一景”的綠色生態帶。城區重點抓好椰林大道、濱河路、建設路等城區主幹道和城際主通道的綠化提質改造,實現栽植面積佔綠地面積60%以上,樹冠覆蓋率達25%以上。水岸綠化美化工程是在原有綠化基礎上,對轄區內河道和重要水源地進行補植補造,加大喬木種植,推進沿線人行綠道、路邊遊園等設施的優化佈局,精心培育林水相依、四季常綠、花木怡人的沿江走廊。

近幾年來,突出抓好適生優質珍貴樹種、彩葉樹種的新造和補植補造,著力提升綠色景觀水平,每年持之以恆地圍繞縣城廊道提質城區綠化,在大街小巷種植精品樹木提升綠色“顏值”;著力全縣高鐵和公路通道兩側綠化提質,做到可視範圍內全覆蓋,延伸“綠色紐帶”;瞄準重點河湖水域裝扮“最美岸線”,建造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生態景觀森林體系。2019年春秋兩季,陵水縣便投入4億多元,完成500多公里通道綠化。我們在對G98環島高速陵水路段看到,47公里長綠化帶上種植著紫荊、大葉紫薇等喬木2.39萬株和大紅花、夾竹桃等灌木3萬株,在保護原有地貌和生態的前提下,營造出了色彩豐富的通道景觀,提升視了覺景觀效果。

由河流、水庫、湖泊和大海等組成的水系網絡,構成了陵水景觀的重要元素和特色單元。他們水系林網建設工程中結合河道治理和水網恢復,加快以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護岸林和森林溼地為主的水系林網建設,打造出了“林水相依、林水相連、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林水網絡體系。縣鎮兩級合作攻堅,以陵水河、都總河、金聰河、英州河、港坡河和轄區海域分段綠化治理,按要求對河岸、堤壩、水渠等防護工程設施與沿線城鎮、鄉村、山體綠化結合,樹種以鄉土喬木樹種為主,喬、灌、花結合,把水系林網建成一條條綠化線、風景線、觀光線和農民增收的致富線。經過近3年的建設,全縣重點完成了19公里水岸線綠化,折算面積5.7公頃。扮綠“兩網”生態廊道,不僅改善了陵水縣的城鄉環境,而且促進了縣域生態可持續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吊羅山風光

中篇:踐行“兩山”理論 “三區協同”建設美麗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陵水縣將“兩山”理論運用到國森創建實踐中,圍繞創森佈局規劃,結合縣域森林生態資源實際,在東南部建設縱深防護林和森林旅遊開發區,在中西部打造林業產業發展區,在東北部設立森林生態保護區。近3年來,完成植樹造林綠化近5萬畝,退塘還溼7000多畝,種植紅樹林3500畝,退果還林2000多畝,礦區復綠200多畝,海防林提質改造400多畝,老殘林更新200多畝,維護了海南“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的美譽,陵水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以生態紅線為底線,嚴格保護東北部森林生態資源

生態保護紅線的實質是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目的是建立最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綠水青山”是生態環保的重要陣地和空間,也是“金山銀山”的物化形態。陵水縣東北部區域地勢較高,熱帶雨林資源保存完整,森林資源豐富,生態林集中分佈。他們在創森中堅守生態紅線的底線,將本號、光坡北片等鄉鎮和嶺門農場劃定為森林生態保護區,重點實施生態安全建設管理,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潮防洪能力。區域內的民眾長年植綠護綠,湧現出了一大批綠化美化的精品工程。

陵水縣境內的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歸省林業局直屬,是中國乃至世界極為珍稀的原始熱帶雨林區。陵水縣打破狹隘本位主義,縣區融合保護性開發,使吊羅山天保工程區實際管護面積增加到51240公頃,建成了縣、區護林員巡山與公眾旅遊一體的雨林風光公路。行進在這條旅遊公路上,時而看見長在路上的樹,這些樹在修路時沒有砍伐,而是對局部線路線型和路面寬度進行微調。大樹繞行,小樹移栽,吊羅山旅遊公路在整個修路過程移栽了樹木300多棵。2019年4月,國家林草局和海南省政府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放在吊羅山,給陵水賦予了新使命。陵水縣在吊羅山林木種苗基地建設了一個佔地230畝的熱帶鄉土珍稀植物園,保護、科研與科普價值重大。縣林業局廣泛徵求國家生態修復專家和海南省古樹名木專家意見,採取原地保護方式建設海南陵水熱帶鄉土珍稀植物園。陵水縣的主動作為受到海南省林業局的高度肯定,局長夏斐率隊深入陵水,研究部署吊羅山熱帶林木種苗基地的合作建設與轉型發展,將基地定位由陵水縣和吊羅山林業局合作建設“熱帶珍稀樹木展示園區”,歸屬公益和國有性質,由陵水縣主導建設管理。

以綠色產業為抓手,打造中西部林業產業發展平臺

打造綠色產業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國森”創建的陵水縣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聚焦培育綠色生態產業新引擎,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把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讓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陵水縣將英州高速公路以北和地區和隆廣、文羅、群英、提蒙等鄉鎮及南平農場劃定為中西部林業產業發展區。這片區域內土地肥沃、土層深厚、雨量充沛、交通便利,適宜發展種植各種商品林。林業部門引導當地鞏固檳榔、菠蘿蜜、芒果、荔枝、橡膠、花梨、沉香等鄉土樹種和桉樹、馬佔相思、松樹等種植面積,同時利用“五邊地”,擴大菠蘿蜜、芒果等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改造低產、低效工業原料林,調整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提高了林地的產出量,增加了林業產值。

直視現實問題,增強發展後勁。陵水林業產業基地面積相對較少,第一產業集約經營水平不高,二、三產業發展較慢,抵禦風險能力不強。縣委縣政府結合創森興產業,要求每年建設林下經濟產業面積超過1000畝,年產值不少於200萬元,建設特色經濟林基地3000畝、林木種苗基地2000畝,為林業提升奠定基礎。實實在在的資源培育,有效地促進了綠色產業的轉型,開拓出了森林綠色食品市場和花卉苗木兩大市場,使城鄉森林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構建起了相對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縱深開發檳榔、荔枝、芒果等優質林業資源,打造高效林業。建設標準化育苗示範基地,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基地建設,儘快形成苗木種植、交易產業鏈。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發展以林藥、林油、林果、林花等林下種植;發展林禽、林畜等林下養殖,使農民林業綜合收入實現穩定增長。近3年來,“陵水檳榔”“魯宏荔枝”“雷豐芒果”等一批烙有陵水印記的名優林產品獲得消費者認可,這是因為陵水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以產業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場,大力實施林業產業品牌戰略,新品牌才不斷得以湧現。陵水打造電商平臺,創造各種節慶活動,推廣宣傳獨特的林果產品,首屆荔枝電商節,當天簽單2725萬元,下單285萬斤。“陵水檳榔”被國家和海南省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魯宏荔枝”被省評為著名商標。

以制度保障為根本,開發東南部森林生態旅遊產業

森林生態是旅遊目的地的“底色”,森林是旅遊產業的核心資源。陵水縣以生態林業資源建設保護制度保障為根本,健全體制,嚴格到位執行制度,確保綠水青山長久發揮金山銀山的效能。陵水東南部的光坡南片區和椰林、黎安、三才、新村、英州南部等鄉鎮,適合開展森林生態旅遊,將其劃定為創森中的縱深防護林和森林旅遊開發區。他們在高效發揮沿海景觀防護林作用的同時,根據地理位置的獨特性,適度開展森林旅遊,在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上,相繼打造出了南灣省級自然保護區、陵水牛嶺省級森林公園、清水灣•南國僑城森林公園等一批觀光、旅遊、康復、療養、休閒等綠色產業亮點,國家5A級景區分界洲島、國家4A級景區南灣猴島、清水灣旅遊度假區、土褔灣旅遊度假區、萬畝聖女果基地等旅遊地,無一不是依靠著當地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

吊羅山、分界洲島、南灣猴島是陵水最受歡迎的三大森林生態旅遊景點。10平方公里多的南灣猴島距離縣城14公里,依山傍水,三面環海,形狀狹長,12個大大小小的山頭連綿起伏,山上大小巖洞無數,奇巖怪石嶙峋,森林覆蓋率達95%,四季花果飄香,風景秀麗,氣候怡人,擁有獼猴29群1800多隻,是世界上唯一的熱帶島嶼型獼猴自然保護區。位於陵水東北部海面的分界洲島,過去是一處無人居住的小島,距牛嶺隧道約八海里。這處旅遊勝景遠看形似馬鞍,最高處海拔99米,當地漁民稱之為“美女島”、“觀音島,島上滿山長滿刺桐花。分界洲島周圍海水清澈湛藍,銀灘閃爍,珊瑚斑斕,怪石嶙峋,巖洞幽深,自然環境與海洋資源之好,可與三亞蜈支洲島和文昌銅鼓嶺媲美。

用好用活已有森林生態旅遊景區,持續建設開發“世外桃源”。地處吊羅山山脈與牛嶺山脈過渡處的本號鎮大里村,過去因為交通不便而鮮為人知。近年來,陵水縣在全民創森中建設縣域生態旅遊,使大里村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美景得以呈現,經過縣鎮村三級幫扶開發,大手筆改造基礎設施,修復培育觀光林帶,開發瀑布景觀,使好山好水好風光換來了真金白銀,每個節假日,進入大里鄉村遊的客人都超過了3000人。縣政府進一步激活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將吊羅山森林公園、小妹水庫、大里瀑布等“點”串聯成“線”,打造集山地運動、旅遊探險、休閒養生於一體的陵水北部百瀑雨林旅遊。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2019年6月5日,陵水縣承辦海南省森林城市創建主題宣傳活動

下篇:打通“兩山”路徑 “十星多點”助推鄉村振興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是一項創在當下,長久建設的大事業。陵水人民以埋頭苦幹的精神積生態文明建設的尺寸之功,用國森創建助力鄉村振興,將處於核心城區椰林鎮之外的兩鄉八鎮規劃為“十星”,進一步優化鄉鎮生態,完善鄉村治理功能;將全縣116個村莊列為“多點”建設範疇,用生態經濟提升鄉村質量,傳承黎苗人民的鄉愁記憶;統籌城鄉下足繡花功夫,提質建設和保護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類生態自然保護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讓陵水山川林木蔥鬱,大地遍染綠色,天空湛藍清新,河湖魚翔淺底。

優化鄉鎮生態完善治理功能

鄉鎮是中國農村治理的前沿“指揮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美麗風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和樂景象,是多少人心馳神往的記憶。陵水帶動新村鎮、英州鎮、本號鎮、隆廣鎮、三才鎮、光坡鎮、文羅鎮、黎安鎮、提蒙鄉、群英鄉10個鄉鎮同步創森,“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優化生態林業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築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態基礎,建成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陵水在鄉鎮綠化建設中堅持建設生態型、功能型城鄉綠地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和構建園林城鎮、建設美麗鄉村的造林綠化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積極運用鄉土樹種造林,科學配置闊葉樹種、彩葉樹種,豐富森林景觀,鄉鎮新增綠化面積169.55公頃,未來還將再建160多公頃。陵水林業指導各鄉鎮按照國家和省建設森林小鎮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需求,確保在規劃期內把隆廣鎮建成生態種旅小鎮,將文羅和群英鎮建成養生旅遊小鎮,光坡鎮建成聖女果種植加工小鎮,對英州鎮和南平農場打造溫泉健康養生小鎮,對黎安鎮、英州鎮、本號鎮打造養生旅遊小鎮。在美麗海南“百鎮千村”活動中,陵水現已成功打造出了英州互聯網種業小鎮、光坡休閒生態小鎮、黎安海風小鎮、清水灣國際遊艇小鎮。

被海南省授予休閒生態小鎮的光坡鎮,生態林業基礎較好,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地保有率等重要指標達標,曾代表海南省接受國家林草局的基層考核驗收。創森啟動後,鎮里科學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建設“世外桃源,夢幻黎鄉”,高質量地承辦了2018年(第六屆)海南鄉村旅遊文化節,並連續4年舉辦了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活動,2019年隆重舉辦了芒果採摘節,迎來眾多島外遊客,讓村民們嚐到了“森林生態旅遊飯”的香甜滋味。

提升鄉村質量傳承鄉愁記憶

陵水曾經是國貧縣,2012年才脫貧摘帽。逐步富裕起來的陵水農民深知,唯有通過“金山銀山”減貧經濟效益,與“青山綠水”長遠生態建設保護效益有機統一,都能實現永久的百姓富和生態美。陵水創森把116個行政村585個自然村納入到“多點”之中建設,使“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農村農民的共識與目標。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陵水創森注重由城鎮向鄉村延伸,使農民的鄉愁不只在夢裡,通過生態林業建設,使人入村、心入戶、足入點,改變村容村貌。在新一輪的鄉村綠化美化行動中,陵水縣採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重點開展鄉村公共休閒綠地、鄉村道路、河道(溝渠)綠化、房前屋後綠化、庭院綠化、村莊綠化帶、風水林兼顧村莊周邊山地綠化。歷經3年的建設,衛星遙感影像判讀調查表明,全縣鄉村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的前提下繼續提升“綠質”,截止2019年10月,完成鄉村綠化美化面積104.1公頃,林木綠化率平均接近35%。

陵水全縣齊頭並進的森林村莊建設,綠化均以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為主,結合經濟林樹種和珍貴樹種,搭配觀賞效果好的常綠灌木,在進村景觀路、村中水源林(風水林)、村中小公園(公共休閒綠地)和庭院綠化示範區等地,充分利用村中現有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營造出賞花、觀葉、品果等為主題的景觀林,構建綠化鄉村體系,改善村容村貌,打造美麗鄉村。他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突出村莊環境提升、農民創業增收、農村文化挖掘和產業優化等重點建設內容,注重保護和挖掘村莊的歷史遺蹟、民俗習慣、古樹名木等相關元素,突出特色,大力推廣名特優經濟林樹種、珍貴樹種等,帶動村民主動參與綠化美化建設,現已建成了綠色景觀點、綠化景觀帶、風景林等9個鄉村綠化美化示範點。

運用繡花功夫扮靚生態公園

城市森林公園是城市近自然森林公園綠地,其漫步休憩、健身休閒和遊戲休閒功能,滿足周圍居民休憩、休閒、健身、兒童遊戲、觀賞遊覽等多種需求。陵水創森將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生態建設保護地列入“多點”同步建設,既有效地緩解熱島效應,又淨化了城鄉空氣土壤,給城鄉人民和外來遊人帶來了無窮的生態福利。

經過多年的建設保護,陵水形成了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核心,省級、縣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為補充,佈局合理、類型齊全、設施先進、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體系。創森以來,他們對現有的各級自然保護區提質建設,在全縣範圍內新建了黎安紅樹林、本號鎮都總河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英州鎮動植物保護等10個自然保護點。

不斷提高森林公園建設品質,增進居民生態福祉。城鄉各森林公園的管理者捨得投入,增配休閒娛樂設施,開闢專門的科普小標識、科普宣傳欄、科普館等生態知識教育設施和場所,讓市民出門就近旅遊休閒。近年來,以林業為主體對1個縣級森林公園晉升為省級,並新建了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縣級森林公園、6個鎮級森林公園。截止2019年10月,全縣各鄉鎮湧現了幾十家“森林人家”,大多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為載體,以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和有遊憩價值的景觀、景點為依託,以價廉物美的特色,服務旅遊人群吃、住、遊、娛、購。

勇立潮頭·先行先贏的陵水樣本——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海南全省首創國家森林城市聞思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